电影艺术因其无所不及的内容及其身临其境的精神性生命体验,而成为最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人类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分利用好传媒影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工具与手段,而在高校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利用好电影艺术鉴赏这一艺术媒介所发挥的作用,远比传统的教育方式具有更实质性的作用与深远影响。关键在于如何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充分利用好这一艺术媒介。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未来的生力军与接班人,在高校中除了对他们知识能力的培养外,对其人文素质的提高、健康人格的构建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较为特殊的青春团体,其人格的发展正处在一个不断认知与构建的动态过程中。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大学生人格是健康向上的,他们具有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有社会使命感与伦理正义感,在大学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他们既注重物质需求,又崇尚精神向往,并迫切地追寻着个性的独立与自我价值的确认与实现。然而,在对大学生精神风貌给予正面肯定同时,必须看到他们存在的问题同样是非常突出的,这些问题正亟待高校素质教育采取积极的手段加以干预。
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物质条件不断丰富的条件下,各种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价值取向问题等,不断呈现出与传统价值理念的碰撞,甚至相悖,尤其是社会中许多有悖道德伦理行为现象的大量出现等,这给正在形成独立人格的大学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个性”的确立正在成长为大学生天经地义的价值理念,狭隘的内心精神正在使他们成长为“自私”的一代,尤其在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物质诱惑,情感困顿时,这些阅历尚浅,思想相对单纯的大学生,在个人情感世界与物质压力的诱惑中,容易出现失掉自我,丧失判断力,思想行为走向片面与极端。轻易放弃或剥夺他人“生命”已经成为高校严重的社会问题。如2010年9月初,贵州某高校开学初,便有女学生由于失恋而跳楼自杀;多年前的马家爵事件;还有由于家庭、生活、学习、爱情等方面的各种原因,几乎所有的大学每年都会出现精神分裂的学生等等,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我们必须冷静地看到造成这些现象除了社会的原因外,与大学生正在成长中的脆弱人格极具关系。
大学阶段学生的人格形成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人格主体的不成熟。第二,人格成长的多因素影响。[1]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从家庭走出,过着相对独立的生活,这是一次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彻底的从心灵到相对自由精神的转型期,他们迫切地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与成长。然而,由于主体心智的不成熟,各种社会因素、价值理念、多元文化的影响与干扰,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使之对自我的认识、反省、评价、目标追求,处在前所未有的矛盾与困惑中。开放的社会环境,已经成就了他们自由、平等、独立、竞争的人格个性,但多元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尤其是金钱观念,又干扰了他们内心的精神渴望,这是精神价值最为痛苦的一代。但任何因素仍不能完全掩盖当代大学生内心深处崇高的精神渴求,他们渴望对自己内心深处理想价值理念的确认。因此,在此阶段,对极具可塑性的当代大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人文关怀的引导、培育,具有积极的人格健康干预与极为重要的构建作用。
大学生是个性相对独立,心理意识较强的青春团体,如果对他们的人格成长采用传统教育的干预方式,必然遭到他们的反感与内心抵触,说教会令当今具有开放意识的大学生不可接受,而通过电影艺术鉴赏的人格疏导方式,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电影艺术的审美特性——高度逼真性,即对人类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高度逼真,可以使大学生在银幕世界中,以精神性生命体验的方式感受不同的人生与体验,从中收获不同的人格影响与主流价值引导。
那么,为了更好地对大学生运用好电影艺术鉴赏这一人格干预与人格构建媒介,首先必须厘清什么是主流价值观及其在电影艺术中是如何体现的?
正如徐金超所说“社会的灵魂是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2]所以在社会中所存在的主流价值观就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必须为此社会多数成员所接受和认可的起着正价值作用与影响的主流价值观点,如自由、平等、竟争、独立、自强、爱国、奉献等观念,就是业已形成的我国社会中主流的价值观念,而统领和践行这些主流价值观念的,则应该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与生命价值追求。因此,世界观、人生观、生命价值追求则是一个人具有生命终极意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它往往决定着事物的走向与成败。大到一个国家的安定团结与繁荣,小到它意味着一个人的前途与命运。
因此,所谓的电影艺术主流价值观,就是指在社会中业已形成的被社会普遍成员接受和认可的主流价值观在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体现,而且这种主流价值观在电影艺术作中最理想的审美意义,就是应具有某种生命超越的价值与意义。因此,生命价值理念是一个人主流价值观的灵魂与统帅,即他的世界观、人生态度、生命价值取向等,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行为、表现与其所有主流价值观念的践行。至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核心价值理念的引导、培养是健全其健康人格的根本。
然而,大学生虽充满生命的青春与活力,但他们的人格既具可塑性又极为脆弱,因此,对他们主流价值观的塑造与健康人格引导与构建,必须是在充分尊重个性的前提下方能展开,否则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事与愿违。如上所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一是人格主体的不成熟;二是人格成长的多因素影响。那么如何在电影艺术鉴赏的过程中,使其人格得到成长,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又能够剥离多因素的影响,使他们明白自己的需求,明确自己的生命价值取向与人生态度呢?
电影艺术鉴赏中主流价值观要实现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其人格的构建作用,就必须从大学生带来根本性质的生命价值理念入手。首先,应是具有人格根本意义的价值理念爱国精神;其次,在人格中代表着人性真善美本性的开掘与建构;第三,代表着人类生命价值与理想意义的生命超越精神等。因此,给予大学生电影艺术主流价值鉴赏的关键是影片的选择,即要必须选择与主流价值理念相一致的电影作品,方能实现预期目的。
为什么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今天,要首先对大学生进行爱国精神的激发与构建呢?因为爱国精神,是一个人的人格根本。一个人没有爱国精神,他的生命就缺少灵魂,其任何价值观念与追求都找不到活着的真正意义与生命的归依。因此,这是人格成长与构建的根本点与出发点。近年与这一价值理念相一致的主流佳作主要有《集结号》、《建国大业》、《建党大业》、《钱学森》、《甲午大海战》等,其中《钱学森》极具代表性。
电影《钱学森》,描绘了一个为中国火箭、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一生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及其与妻子蒋英长达62年之久的旷世爱情故事。这部影片说教色彩在其中荡然无存,大学生对之的感动,是一种发自内心久违的爱国精神与民族信仰共鸣。这部影片的出现,似乎给这些迷茫前行的大学生指出了生命的价值航向,激发了他们由于各种原因与压力下,沉默已久的爱国激情与民族信仰。
由于电影中钱学森那种充满人格个性与精神品格的力量,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钱学森在逆境中、在困难面前,不为任何人或事,所能干扰的民族气质与事业中那种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与创造力,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真切地体验到了什么是爱情精神与民族信仰;什么中国人的国格与尊严;什么是科学精神与敬业品格以及什么是一个的人格魅力与生命价值所在!
可以说电影《钱学森》,是一次中国主流价值理念的心灵盛宴,它让这些正在努力又在迷茫前行中的大学生似乎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航向,也使原本可能模糊或脆弱的本性和人格,获得了一种生命价值的方向与坚定的精神力量。
人性的真善美,是人类最完美最优秀的品格与本性,它代表着人类最完美的人性理想,对人性真善美的开掘与完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幸福和谐的终极价值之根。然而,人性是复杂的,在人的本性中不但有“真善美”,同时伴随着人性的“假恶丑”,这两类品质在人类的成长中相生相融,铸就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无限美好的同时,也有大量的丑陋现象破坏着社会的秩序与发展。所以,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必然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秩序准则等,以惩戒或遏制人性的“假恶丑”现象及其的发展膨胀,以保证一个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因此,对当代大学进行其人性“真善美”的终极价值理念的开掘与完善,同样具有根本的重要意义。
与这一价值理念相一致的电影作品有很多,如谢晋的《天云山传奇》,刻画了一个品质高洁,具有慈母般温情的伟大女性冯晴岚,她用其一身,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与痛苦,坚持着在文革时期她和丈夫认为正确的人生道路,用最艰苦最朴实的方式和超人的意志品格,诠释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尊严,什么是人类“真善美”的伟大品格。
对该部影片人性“真善美” 的主流价值鉴赏,大学生们最后必然会被冯晴岚这一极其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深深感动,会令其人性中虚假的丑陋的东西,在这一平凡女性的面前顿然无形或感到羞愧与自责!从而使大学生收获人性中“假恶丑”本性的荡涤与人类完美本性“真善美”的神圣开掘与塑造!
生命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因此,对于任何人来说,生命都是极为宝贵的。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死亡则意味着对于个体生命的全部终结,因此保障生命的安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意义与发展的起点。但仅仅是活着,不能完全诠释生命的价值与内涵。
对于大学生而言,也许与之讨论“生命的价值与超越”过于抽象,我们可以用这样一部电影,如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名单》,也许能更好地诠释什么是“生命”的价值与超越?
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是电影史中具有重要艺术里程碑意义的片子。影片描绘了同样是纳粹份子的商人辛德勒,为发战争财,来到了纳粹份子管制的犹太人集中营,雇用了犹太人在其厂里生产战争日需品,目的是不付或少付工钱。可是这个贪财、好色的男人,随着纳粹屠杀计划的展开,其亲眼目睹了一个个被肆意杀害的无辜生命,辛德勒那尚未被泯灭的良知,受到了人性的深深伤害与震动,于是,他开始了最大努力的营救,周旋在纳粹与犹太人之间,最后他倾其所有,终于营救了1000犹太人的生命。战争结束了,身为纳粹份子的辛德勒也遭到了追捕,被营救的犹太人们要和他们的恩人分开了,因为他们的恩人要开始他的逃亡之路了,于是犹太人们用其唯一值钱的一颗金牙齿打了一个戒指送给辛德勒,上面刻着希伯来文:“救一人即救全世界”,同时还送给他一张签着被救犹太人名字的名单,说万一他被捕了,也许这张名单可以救他。当辛德勒拿着这些犹太人所能为他做的全部一切时,他再也控制不住地蹲在地上失声痛哭,他说:他后悔年轻时太过度挥霍,以致于他没有更多的钱救出更多的犹太人……
影片至此,不得不让大学生们为之动容,因为辛德勒已做了他能做的一切,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的渺小,可是他却以自己弱小的力量救了1000犹太人的生命,可最后由于这些善良犹太人的举动,让辛德勒失声痛哭处在深深自责中!这部影片用辛德勒一个人超越生命极限的能力,向世界证明了人类生命的可贵与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影片因其人性的光辉及其对生命、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超凡解读,不但使这部电影铸了它成为人类电影艺术的丰碑,而且,也使对之进行鉴赏的大学生们收获人性洗礼的同时,获得了对生命、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深度理解与人格的铸造!
通过上述对大学生人格中具有终极主流价值观的分析与解读,可看出通过电影艺术鉴赏方式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人格构建,具有其它教育方式难以比拟的优越性。关键在于高校的素质教育,要能充分利用好这一手段,真正切实地让这一媒介方式,发挥其对大学生人格素质的教育作用。因此建议在大学人格素质的教育过程中,第一,要有良好的观影环境与条件;第二,关键是教师的引导与解读,即教师对影片的选择极其重要;其次,要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后,教师要能有的放矢地对大学生进行主流价值理念的深度解读;第三,电影艺术鉴赏中主流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人格构建作用,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加强对它的理论研究,教育模式研究,实施手段、过程、效果等的研究,也极为重要,必须突破过去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始终停留在呼吁或外部研究的层面,因为,能用之于解决大学生人格构建的问题,才是所有理论研究的全部意义与价值所在。
注释
[1]韩中敏.大学生人格缺陷反思与健康人格教育(硕士论文)[M].2009.4.P17.
[2]徐金超.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教育探析.湖北社会科学[J].2011.4.P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