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滨
逗哏、出噱头,引人发笑的、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动作都可称为滑稽。可加上了一个“戏”字,内涵和属性都提升了,“滑稽戏”是喜剧剧种,演绎的剧目有主题、有情节、有人物。而“滑稽”只是滑稽戏中的一种表演元素和表演手段。因此,我演滑稽戏《水弄堂人家》中的“男一号”老魁时,我反复阅读、琢磨钻研剧本,务求把握作者的意图和要表现人物的意义。我对剧本推敲品味,清楚地理解角色并看到他应有的形态,渐渐产生了感悟的愉悦。
我深知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影视崇尚“本色演员”要在生活中找到剧中人物的原形加以总结、提炼、在舞台上塑造出剧中人物。
《水》剧展示的是文革后改革开放年代人们的精神风貌。我寻觅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探究询问,对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行为进一步理解,加深概念,再克隆成老魁。和市民百姓神聊闲侃,和他们进一步交流。这种奇特的体验生活,仿佛使我置身在剧本特定的年代,感受人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舞台老魁的心理内核和灵魂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产生了塑造老魁的冲动。
《水》剧一共五幕,每一幕相隔十年,时间跨度大。我运用影视本色演员的表演理念演现代中国的市民百姓,我用声音造型表现每个年龄层的老魁;用肢体语言来展示年富力强到老迈龙钟的不同年代的老魁;从内在到外形塑造出反映时代特征的老魁,使观众产生共鸣,相信那个年代的老魁,就是我演的那样的!
老魁是水弄堂市民百姓中的一员,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然而他是这群人中的先进份子:是政协代表、是世界非遗(泥人)的传承人。我紧扣住剧本提示的传承泥人事件和婚恋这条线来做好文章。展示表演技能,以舞台人物的行动来烘托人物内在的思想感情。纯朴,正直的老魁在文革中敢于站出来劝阻造反派的过激行动,但最终儿子疯了,祖传的泥人店被砸了,但老魁对祖传的无锡特色泥人的传承没有停息。邻居们钦佩他辞掉工作的勇气,为了选拔传承弘扬无锡泥人的接班人,他耐心动员“小赤佬”接班,充分利用了语言类艺术的语言功力,使观众为之动容,也为老魁获得世界非遗传承人的荣誉而喝彩!
老魁是正常的男人,他也有婚恋的欲望。我在演绎老魁奇特的恋爱史时,没有表现急吼吼的媚相,而是演出老魁的性格和老年恋爱的心态,重点描绘在老魁无微不至关怀白娘娘的行为上。而面对邻居的鼓励,我表现得从容不迫。和白娘娘面对的时刻,我以“柏拉图”精神恋爱的姿态来掩饰内心的激动。我以丰富的、多重变化的外在形象,叩动观众的心弦,获得正面的剧场效果。爱情的高潮是白娘娘同意和老魁结婚了,深情地叮嘱老魁:“你不要变心啊!”老魁的心醉了,我的也心醉了,没有发誓赌咒,而是出自内心的唱了一首通俗歌曲 “最爱你的人是我”,既符合人物,又切合时代的特征。锦上添花的表演是我根据剧中人物的内核,配合导演进行二度创作的成功!
剧情一波三折,老魁乐极生悲,在疯儿子乌鸦嘴中不断唠叨的“问题严重了”的霉语中,白娘娘的前夫——台商,衣锦还乡了。当疯儿子听到老魁被迫痛不欲生地宣布不结婚的决定,高兴地说:“那我和花花结婚”。这是全剧矛盾冲突的焦点。老魁的儿子因白娘娘的女儿花花的一巴掌神经错乱,花花为忏悔,大龄女子至今未婚,要等疯儿子病愈再论婚嫁。老魁和白娘娘半世的苦恋终要结为眷属,却被无情的现实棒打鸳鸯。老魁刀扎的心脏再也承受不住疯儿子伤口撒盐的刺激,一巴掌把儿子打昏在尘埃。奇迹发生了,儿子醒了!一巴掌把儿子的病打掉了,这欣喜若狂的喜剧效果,滑稽戏完全可以让老魁跳出角色,大放噱头:“啊呦妈哎,这一巴掌蛮厉害的,早晓得,我早就打了!”我与众不同,不屑这个哄笑效果,我仍让老魁沉浸在迷茫中,呆呆地凝视自己的双手,更加入戏,喃喃的说:“怎么会是这样?早知道我早就打这一巴掌了!(我说出了观众想说的话)。台下的喜剧效果更强烈,有喜庆的欢笑,有含泪的苦笑,观众们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感受!
滑稽戏的正面角色还确实不太好演,一味地放噱头,显得人物油滑,分量不重。演得太正,戏平,戏冷,缺乏喜剧风格。我演老魁的感受是:充分领会剧作者的意图,努力塑造好老魁纯朴、正直的本质。找出老魁台词和形体中蕴含喜剧的点滴,采用滑稽戏喜剧风格来渲染,并借鉴倚重自己地方语言的功力和掌握语言节奏分寸。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老魁。让观众好象在生活中天天能见到的熟人一样。信赖、喜欢这个舞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