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洁
2009年春,我有幸参加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打造的人偶卡通动漫音乐剧 《白雪公主与七色光》的排演,饰演“白雪公主”一角。作为剧院的一名声乐演员,出演音乐剧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更何况人偶卡通音乐剧这种演出形式在我们剧院也是首次,因此最初自己压力还是颇大的。这部童话剧与以往的剧目不同,除了“白雪公主”是真人装扮,其余七个小矮人和女王都是演员穿着特制的衣服扮演的人偶。作为该剧的主要人物“白雪公主”如何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与对手在舞台上进行交流,而通过这种交流来塑造她的舞台形象,使之在小观众心目中“活”起来,这是我在接受这一角色后重点考虑的问题。
音乐剧,在西方又被称为歌舞剧,是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一体的一种戏剧表演种类。它是集歌、舞、话剧表演为一体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它与单纯的歌曲、舞蹈表演最大的区别是有人物,有情节。因此,塑造人物的舞台形象,通过人物之间的真实有效的交流,推进事件的发展,从而体现作品的主题是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核心。我就是从这个核心入手,来塑造我心目中的“白雪公主”的。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是德国格林兄弟的著名童话作品,童年时代就从画册里看过。善良、美丽、乐于助人是白雪公主留给所有观众和读者上百年来最集中的美德概念,这种传统美德是白雪公主的“魂”,在今天的演绎中一定不能丢弃。同时,因为我们面对观众是儿童,天真无邪是天下所有孩童都具有的最纯真的本质,故在导演的启发指点下,我再次打开格林童话集,随着剧情在大森林中去捕捉白雪公主身上散发的那种纯真与美善,并尽最大可能的通过改变自身内外部的节奏变化,将这种天然而成的气质传达在今天的舞台上。通过阅读原作,加之导演对剧本的阐述,我心中渐渐浮现出我所理解的“白雪公主”身影。这为接下来在舞台上的人物形象塑造奠定了基础。
用导演王焰的话表述,我们的这一版《白雪公主与七色光》属于“南京版”,之前他还导演过“深圳版”和“北京版”。三个版本的“白雪公主”造型都是一致的,蓝衣黄裙红发饰是人物外型的基本色调。如何演绎出不同于前两个版本的,能让南京小观众认可的,属于我们南京小朋友心中的那位“白雪公主”,那就得看扮演者对角色的理解及演绎了。我之前在团里一直从事声乐演唱,没有舞台剧表演的任何经验,而这部儿童剧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交流向观众传递信息。因此台词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戏剧台词是“生活的角色语言”,在舞台上出现的语言交流是角色之间的语言交流。为了能在舞台上塑造出个性鲜明的角色,必须根据人物的出身、年龄、职业、教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所处时代等等条件,来准确地为自己所要创造的角色设定符合人物思维逻辑、性格、贴近生活的舞台语言。因此,我把对人物刻画的重点放在台词上。
首先,我给我的“白雪公主”确定语调:清亮、明快是体现这一角色天真无邪,纯洁阳光的基调。我运用声乐发声的方法,尽量将声音往头部送,位置相对靠前。通过反复调试,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声音终于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对人物对话间的台词进行揣摩,比如面对女王拿出“毒苹果”时的那种毫无防范以及面对小矮人相互埋怨时进行的开导,我都是用多种方式反复尝试,最终拿出最适合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表达方式。经过舞台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舞台表演中的人物塑造,台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手段,剧本虽说给人物确定了一定的基调,但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轮廓。人物的内心、情感、个性最终是要靠演员的台词来充实、丰满,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大概就是舞台剧演员口中所讲的“二度创作”罢。
因为是音乐剧,除了大量的台词以外,演员还有相当一部分演唱和舞蹈任务。舞蹈虽然不是音乐剧的重头戏,但《白雪公主与七色光》作为给少年儿童看的童话剧,剧情以及人物的需要,舞蹈在这部剧里还是占了一定的比重。好在我童年时代有过一定的舞蹈基础,在导演的帮助下,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与台词表达一样,音乐剧的演唱与舞蹈,也都是围绕人物刻画来体现其的喜、怒、哀、乐,只不过这种表现不仅仅是靠演唱和台词,而是演员的肢体语言,这样才能达到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通过这次白雪公主人物的塑造,我对于一名声乐演员如何在舞台剧的排演中通过确实有效的方法准确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有了更深的了解。相信这对我的艺术之路是有极大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