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月华
舞台服装区别于日常生活服装,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穿着的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种类很多,包括戏剧、舞蹈、杂技、曲艺、武术等演员穿的各种服装。
每件舞台服装在正式制作之前,都得确定它是什么风格样式,什么角色穿,配什么颜色,上下左右角色关系如何,选什么面料,用什么工艺等等,通过图样把这些要点表达清楚,这就是舞台服装设计的内容;舞台服装为表演形式和内容服务,明确地表现时代、地域、民族、风俗等,这是其特定功能。它属于舞台美术部门,与戏剧文学、表演艺术等一同构成了戏剧这门综合艺术。
作为一种 “角色包装”,舞台服装设计以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及时代背景为前提,以塑造剧情需要的角色形象为准则,同时通过人物穿着、形象的变化来展现其性格、心理的变化,从而使戏剧要素在演员形体上得以体现,并帮助演员成功塑造角色,创作出优秀的戏剧作品。
在众多的舞台形象中,由演员扮演的动物形象十分耀眼,其舞台服装更是五花八门,特点鲜明。与人的形象相比,动物的形象更是千变万化,形态各异。怎样通过有限和固定的人的形象来展示各种不同的动物,成了舞台服装设计的重要命题。下面就让我以常熟市锡剧团创作的童话剧《木马遥遥之森林之王》为例,谈谈舞台服装在戏剧实践中的一些心得。
表演艺术以演员为媒介材料,演员既是表演艺术创作的媒介材料,也是体现整个戏剧艺术形象的最终载体。而舞台服装是与演员的配合、依赖、补充最密切的部分,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童话剧《木马遥遥之森林之王》中以生活着大量动物的大森林为背景,演员在剧中扮成各种动物,为观众呈现精彩表演,将动物模仿得出神入化。
在剧中,老虎作为森林之王,群兽领袖,以一身金光灿灿的服装强势登场,金黄色的帽子、金黄色的斗篷、金黄色的手套、金黄色鞋子,配合演员简洁夸张的彩妆,结合得天衣无缝。在金黄色外套包裹下,老虎举手投足张显霸气,森林雄主的地位不言而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金黄色给人以英雄迟暮的感觉,因此相对于王气十足的老虎,木马的服装更显得有朝气与活力,色调以银色和紫色为主,贵气逼人。作为大森林未来的王者,一身华丽如王子般的服装从他一出场就暗示着观众“此子当非池中物”。
五根手指长短不一,角色的性格也是如此。在戏剧艺术中,为了产生丰富充分的矛盾冲突,使剧情跌宕起伏,角色性格方面的差异就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而穿着上的差异,更能突出角色性格。在《木》剧中,通过个性化的舞台服装,将森林中各种动物的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善恶忠奸、痴呆机敏,观众一目了然。
刺猬一出场即以一身粉色系服装夺人眼球,带有亮片效果的粉紫色小毛刺密密麻麻地插在同样色调的紧身衣上,配合一头淡粉色的蓬蓬头,把刺猬浮躁、虚荣、爱漂亮的性格体现的淋漓尽致。穿山甲的出场则很有喜感,穿着由破布拼凑起来的服装,领口、袖口的设计有少数民族服装的元素,代表着这一长期居住在山洞中的动物与其他大多数动物的不同。且头上顶着一个不断闪烁着蓝光的奇怪头饰,愈发地凸显了穿山甲搞怪、神经的个性特点,很好地与其他动物产生了区别。最佳配角当属狐狸,她以一身火红色的皮毛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极具表现力的硕大的火红色大尾巴十分鲜活,在剧中,每当狐狸想到一个诡计时,她就会把尾巴甩起来。这一设计,很好的凸显了角色阴险、狡诈、贪婪的性格。
舞台服装是舞台美术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舞台设计、灯光、道具、效果等共同参与戏剧创造,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如《木》剧第二场开头,柔和的乳白色灯光射在木马遥遥身上,配以动听深情、节奏舒缓的音响效果,营造出温情的氛围,在这种气氛下,必然引发演员动情的表演。又如第五场中,后山谷的神秘怪兽出场时,红色与蓝色的灯光交叉频闪,与恐怖、紧张的音响共同营造出惊悚的舞台效果,这种带有刺激性的色彩、声效对演员视觉、听觉产生的冲击必然引发演员激昂的表演情绪,带领演员极快地融入剧情。
舞台服装与舞台设计、灯光设计一样,依赖所创造的视觉形象来体现剧目的体裁和风格。舞台服装与舞台美术各部门相互关照、配合、互补才能共同构成成功的舞台视觉形象,而且这种互相配合必须贯穿在整个戏剧创作过程中。在《木》剧中,木马遥遥那件以银色、紫色为主要色块的王子服,需要靠冷暖色光来塑造形象体积,并且随着演出需要来变换色光。如果灯光只给予白光(照明光),就会使木马看起来平和、惨淡。反之,色彩绚丽的服装如果与多种色光组合,反而又会显得杂乱无章。如《木》剧中的老虎出场,如果此时将金灿灿的服装置于同样色调的舞台背景上,会使服装与舞台空间一并失去光彩。
所有这些均说明,舞台服装不能孤立地存在,只有与舞台设计、灯光、音响效果等配合,才能鲜明而富有个性价值。
舞台服装与化妆造型属于戏剧人物造型部分,它们的共同点体现在创造角色的外部形象上,以直观的形式语言来揭示角色内容及二者之间的整体默契。角色服装与化妆造型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是由它们共同为角色外貌服务的性质所决定的。同时,二者又存在着差异。从人物造型的整体角度来看,服装偏重于角色身份的标识,化妆造型偏重于角色表情与神态的刻画。舞台服饰可以在演员形体上根据设计的需求进行变化,如裙撑、磨盘领、束身胸衣、灯笼裤等,千变万化,只要不影响演员行动。而化妆造型所服务的演员五官部分,相对稳定并以平面修饰为主,在眉行、鼻形体积、唇部形态等方面做性格化的刻画。如在《木》剧中,狐狸身穿的火红服装,以纺织面料、装饰辅料来实现;而化妆造型依靠油彩、毛发等材料来创造。舞台服装与化妆造型的工作程序有差异:前者在试装、彩排之后基本完成任务,只须听取各方面反馈信息即可;后者必须现场操作,每个场次的演出均可根据演员的需要及演出效果做合理的改进。
既是浅谈,那便到此为止。不是说舞台服装就这么点东西,而是太丰富,太精深,本文只能算是蜻蜓点水。总而言之,服装作为一种戏剧表演中的组成要素,占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真正做到服装语言上的“以衣塑型,以衣诉情”,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需要服装设计师不断地学习、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