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东红
戏曲表演的编导们常常强调表演的体验、体现以及真情实感等等。我相信这些都很重要。但作为一个好的演员,有时还需要打开更加开阔的视野,在人物本身之外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扮演角色的特殊性。特别是戏剧的样式非常多,对待古装剧、新编剧目等等可以凭借个人的理解,将其程式化、形象化。但对于人物事件处处都有出处的写实作品、现代真人版作品以及重大近现代历史题材,在表演时,仅仅依靠常规的表演要求和模式是远远不够的。
最近,我就遇到了一个表演难度很高的人物,在一个反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发动的第一次农民运动的剧本中间,我扮演其中的共产党代表——沈玄庐。这个人物历史上实有其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早年做过知县、知州,追随孙中山反袁讨袁,成立过政党,组建过武装,参加过路权运动,还出国留过洋。20世纪初叶,他思想激进,创办《星期评论》等多种刊物,敢于对社会时弊和黑暗势力提出激烈的批评。在西方共产主义思潮东渐时,他积极响应,与陈独秀等一起筹备建党事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但他同时也参加国民党,并身居要职,兼任浙江省议会会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沈玄庐回到浙江故乡,积极推动农民运动,出资创办农村新学校,聘请杭州师范学院风波的主要进步师生如宣中华、刘大白、唐公宪、杨之华等等就教。他利用农民要求减租减息的呼声,广泛发动,不遗余力,很快组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斗地主,打米店,抗租税,收回养鱼权,一时民众蜂拥追随,达十数万成员,并随之出现了李成虎等一批农民领袖,在浙东大地燃起了农民革命的熊熊烈火。但沈玄庐在几年后即转向右派,与共产党分道扬镳,终于在1928年被暗杀。因此,沈玄庐的所作所为,注定了他是个备受争议的政治人物。
我在接到剧本后,反复查阅资料,走访座谈。与一般剧团排戏程序不同的是,我并不急于给人物定基调,定行当,定唱腔,定程式。而是深入研究历史,力求从历史的尘埃中理出一条清晰的人物走向的线索。我从他一品大夫、大地主的家庭背景开始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先天原因;从他的就学、教育背景掌握他的学识形成的原因;从他的人员交结、朋友类型来观察他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内心思想形成的客观原因;从他追随孙中山屡屡失败了解他之所以信仰共产主义的原因,从当时浙东以及中国社会现状来了解他选择背叛家庭发动民众成立农民协会的真实原因。总之,我对这个人物的前因后事,社会关系、个性特征、内心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充满了兴趣并且予以仔细研究,务求以客观的观点不带成见地深入他的个体领域,去还原这一个具有独特性的真实地人物。
经过长达数月的调查研究,我对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这个人具有着几重性,一是他出身豪门有极强的优越感,但对农民的苦难有同情心;二是这个人物学识不凡,孤傲不群,有想做一番惊天动地大事情的欲望,但屡遭挫折,因而知道脚踏实地从当地农民那里做起;三是这个人物快热型,调头快,往往一时热血沸腾,但遇到困难承受挫折能力较差,最终甚至做了党的反叛者。
在这个人物性格特征基本明确后,我还是没有立即设计表演程式。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有关他的具体细节,以丰满他的血肉。我了解到,他对家庭的背叛相当激烈。他几乎从来不去屈从家长、长辈的劝导,特立独行于天下。他发动村里的租农们分自己家的土地,断然撕毁不合理的租约,退还租金;他要求农民打米店从自己舅舅的米店开始。他在农民领袖入狱以后,在浙江省议会慷慨陈词,大声疾呼并责令省长7日之内予以答复。他还亲自出面到监狱讨人,亲自出资为两位农民领袖造墓并撰写、朗读祭文。他对家乡的父老乡亲是有情有义的。
正因为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沈玄庐这一与众不同的人物在我心中呼之欲出。他的喜、他的悲、他的外形,他的内心,在一天天的鲜活起来。在此基础上,我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与剧目导演进行了专业的沟通。导演和我一起商定了表演这个人物的服装、唱腔、音乐、表演程式以及细节处理等技术性因素。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所以在表演设计上往往随手拈来,水到渠成,许多原来觉得非常难的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表演沈玄庐的出场介入恶霸和农民冲突时,我用了若有所思、胸有成竹的神情,预示了一场风暴即将来临。在表演与农民领袖李成虎相识、相知,从误会到接受的过程中,我表现得非常沉稳,抓住一袋米、一把银元等故事细节,感动对方,顺利地达到了既定目标。在表现同志们惜别时,我情动于心而声色不露,以大局为由,说服大家,为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掩面而下。等等。
由于我具有扎实的表演基本功,加上对人物吃准吃透,所以我扮演的沈玄庐深受观众喜爱,演出中,常常被掌声打断,并且荣获个人表演金奖。拂去了历史尘埃的沈玄庐,再次恢复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本来面目,为塑造一个真实可信的历史人物奠定了基础。以至于这一人物不仅仅为专家、领导、观众们所肯定,而且为严循史实的地方党史研究组以及沈玄庐的后代所肯定。这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