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丹
我是越剧演员,从小就学习的毕春芳先生开创的毕派。在2007年拜师后,经过学习我对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记得第一次和老师见面,是在2004年国家一级演员朱蔺前辈演出的专场上。单位为了培养我,前辈带我演了《王老虎抢亲》中“寄闺”一折。
前辈是戚派传人,越剧行里有句话叫“戚毕不分家”,戚老师已经过世,所以朱蔺前辈就把毕老师请到了专场现场,还向他介绍了我这个小毕派。
记得演出的时候,毕老师就坐在上场门看着我的演出,当时的我好紧张,自小学习毕派,还是第一次看到毕派宗师,也是第一次在她面前演着她的剧目。
演出结束后,老师看着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嗓音蛮像我的,这么个小娃,都可以做我的孙女了,你要加油哦。”
此后,我就经常到上海毕老师家中求学。老师为人很和蔼。她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作为一个演员,要耐得住清贫。她告诉我,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各方面都会很艰苦,要坚持。作为一个越剧演员,流派的特征要把握好,观众到剧场听,就是想听到毕老师的毕派,要让观众感觉到像,就必须先传承,毕派的咬字与其他流派不一样,所以老师从一个咬字一句念白很耐心地开始教导我,先从念白咬字开始学习是很枯燥的,老师会像讲故事一样的来教我,使当时只有18岁的我觉得很有意思,一点都不枯燥。我向老师学的第一个戏就是《玉堂春》中“关王庙相会”大雪纷飞的一段唱。老师告诉我这段唱吸收了江南曲艺苏州弹词的某些因素,呈现出凄切苍凉的气氛。这段唱是剧中“王金龙”落魄后的一段“心里话”,老师当时举了一个很可爱的例子:“一个人开着名牌车,背着名牌包,一下子因为自己的自傲被骗光了所有,是该有多么的懊悔与伤感”所以要带着这种凄切苍凉的感觉,眼神中便要流露出复杂的情感 (从锦衣玉食中变为极寒难耐,从有许多人护着到独自伤感,钱财骗光的恨意)。此后还教了我许多唱段,《唐伯虎点秋香》中的 “点秋香”,《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 “楼台会十相思”,《光绪皇帝》中的“瀛台会”等……
在2006年,单位得到通知,CCTV越女争锋在上海开赛。当时我们一批青年演员踊跃报名,我也参加了。初出茅庐的我面对上海这个大舞台,心里有点害怕。当时选择比赛剧目,我没有听老师的话,选择了一折不适合我的折子戏。老师当时没有不开心,还是耐心的指点我,帮我准备。在比赛当天,老师不顾 80多岁高龄,到了现场为我打气。当时所有比赛剧目里,只有我一个是“毕派”,可是我没有争气,失败了。那晚我流下了眼泪,恨自己为什么不听老师与导演的话,一意孤行地选择不适合自己的剧目,可是世界上没有悔恨药吃。第二天,我接到了毕老师的电话,老师并没有责备我,而是鼓励。老师告诉我“一次失败没关系,你还年轻,以后的路还很长。不要因为这次比赛的失败而丧失对自己的信心,老师看着蛮好,有进步呢,要继续努力哦!”,当时我流泪了,事后我才知道,老师是在医院给我打的这个电话,因为我的比赛,老师血压都升了,呵呵,真是不懂事的我造成的。此后,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奔跑在上海与南京之间学艺,老师告诉我,无论做什么,都要谦卑,虚心,这样才能学好。一晃眼,到了 2007年,南京市越剧团建团50周年庆,当晚演出,毕老师也被请到了现场,在演出中当白燕升主持人在与老师对话时,老师特地提到了我,她说“我觉得这个小孩子很适合唱毕派,德才兼备,所以我要收她为我的关门弟子。”当时我就在下场门准备演出,控制不住地夹着泪花哈哈大笑,开心着!老师终于肯收我为徒了。在演出的第二天我团就办了拜师宴,我端着茶,跪在了毕老师面前,敬了这杯拜师茶,心中便念着“一日为师,终身为母”。
转眼到了2009年,CCTV越女争锋第二季在上海开赛,我胆怯。老师告诉我,在什么地方跌倒,就要在什么地方站起来,老师第一个支持你,为你加油!我抱着老师的期望与鼓励报名了,从初赛到复赛的剧目,都是老师与韩林根导演精心为我选择的。我也很刻苦地早晚练习。在临比赛的前一晚,老师为我剪了手指甲,她说:“你是在台上演小生的,到了台上,就要让自己变成一个男孩,这种手指甲女孩才留的。”到了比赛那天,老师还是默默到了现场。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玉堂春》中“关王庙相会“一折直接晋级决赛,主持人在问我赛后感想时,提到了我老师到了现场,惊讶之下,我看到老师站起身对观众们招手,观众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欢呼,我深深的向老师鞠了一躬,老师的风采不减当年呀,呵呵!接下来就是准备决赛的剧目了,《唐伯虎点秋香》中《点秋香》是折喜剧,可是老师觉得太短了,不符合比赛的时间要求,她便请来了她的乐师赵老师,毕老师哼唱,赵老师谱曲,就这样,专门为我做了一段唱腔。在教我身段时,老师叫来了我的师姐丁小蛙,一起协助她来教我,老师口传,师姐模仿来教导我,一次,在教我一个动作时我总是做不好,老师心急了,亲自站起身来示范,在边口述边示范动作时,老师忽然倒在了我面前,当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站起了身,我冲过去,老师却自己爬起来,说着:“我老了,不中用了,你这个动作还做不好,怎么回事。”我当场就哇一声哭了出来,感动着害怕着,感动着老师连自己的安慰都不顾还在想着我,害怕着因为我,老师有什么三长两短,我该怎么样面对。
很快到了决赛的日子,地点在杭州。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不让老师她到现场,她不放心,特地叫了我的几个师姐陪同到现场。比赛前我与老师通了一次电话,老师在电话里跟我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晓囡,你别觉得你师姐去是为了帮你鼓劲拿奖的,她们其实是去看演出的,你的表演,在排练时,她们都看得不要再看了,她们是去看别人演出的,所以你别有压力,好好发挥就行!”我知道老师是不想我有压力才这么说的。在比赛时,我抱着所有人对我的关心与照顾上了台,演出结束后,评委何占豪先生说:“你的唱腔很像你的老师毕春芳先生,比毕春芳还毕春芳。”白燕升先生也点评了我,还有几位老师都点评了我,当时我的腿还在微微地发抖,分数出来了,我成功了。
比赛结束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给老师,老师开心地一直在对身边她的先生吴伯伯说,晓旭得奖啦,都不跟我在电话里说话。接着,她忽然在电话里说了句:“成功就好,有名次就好,继续加油,对了,比赛结束了,你下星期来上海上课别再忘记把水袖带来了啊。”呵呵,老师的意思我明白,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次两次的比赛成功只是一段时间的丰收果实,路还很长。现在您已经87岁高龄,我只希望您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徒儿我会遵循您的教导,继续虚心学戏,端端正正做人,把越剧毕派传承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