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汉
著名作曲家崔新先生携手南京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剧作家周群先生,在潮水般掌声的簇拥下箭步走上舞台,台上的演奏家们脸上挂着成功的喜悦,敲打着乐谱架,热情的观众手捧着束束鲜花敬献给艺术家们,省市领导和佛教界名士上台向艺术家们祝贺致敬,媒体的记者们拥挤到台前不停地按动手中的快门,记录着欢腾和成功的时刻……这是2011年10月28日晚在南京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的,由作家周群先生策划、撰稿,作曲家崔新先生作曲,南京市民族乐团演奏的大型民族交响组曲《盛世重光》演出结束后的现场情景。
2008年秋,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了有 “佛塔之最”美誉的七宝阿育王塔,并在塔内发掘出举世罕见的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这一惊世发现再次印证了南京在中国佛教历史中的重要位置。2010年6月12日,南京市僧众和护法居士赴朝天宫崇圣迎请供奉有佛舍利的金棺银椁至栖霞古寺。在海内外高僧大德见证下,在该寺法堂内从金棺银椁中请出佛顶真骨和其他真身舍利,并隆重举行了“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大典。佛顶骨舍利的重光,说明了华夏盛世,党和国家,以及南京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对宗教的重视。古都金陵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佛教之都,其丰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众多的佛教文化遗存,以及和南京文化血脉相融的佛教元素都充分说明佛教与南京的殊胜因缘。为了保护好,传承好这笔巨大的文化财富,南京市正在重建金陵大报恩寺塔,以永久供奉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在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和环境下,创作一台有着梵乐色彩的歌颂盛世、赞美重光的主题音乐会正是顺应佛意,符合天时。
时间回到2008年秋,南京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周群先生以一个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意识到,这样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一定要有一部作品来表现他,用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一个“悟”字,茅塞顿开!佛意是要悟的,音乐是一种用音响来表现时空的艺术,也是需要感悟的,而且是没有国界的语言。西方国家基督教有一部《弥撒亚》,中国佛教也应当有一部这样的民族的传世之作!当即约请南京市民族乐团团长民族器乐演奏家徐凯同志(现任南京演艺集团党委书记)以及乐团的几位同仁,谈出一个重大想法,希望用民族音乐的形式创作一部歌颂盛世、赞美重光的音乐作品,奉献给佛都南京,奉献给世人。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乃众生之福、南京之荣、国家之幸。他进一步提升了南京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的佛教地位。音乐又是弘扬佛教思想的最好形式,应该宣扬人类的大善、大爱、大美,净化心灵,启迪智慧。让艺术为弘扬正德,抵御邪恶,促进社会和谐文明发挥特殊的、无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一件弘法利生的大好事!作为南京的艺术工作者理应积极介入,责无旁贷。周先生一席慷慨之言如石破天惊!在场所有人无比兴奋,立即开始研究创作方向,草拟策划方案,寻求作曲家,上报项目计划等等……在市委领导,时任宣传部部长的叶皓同志(现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和市文广新局陈光亚局长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民族交响组曲《盛世重光》终于开始了实质性的筹备、创作阶段。
民族交响组曲《盛世重光》由南京市艺术研究所和南京市民族乐团有限公司合作。聘请南京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周群先生担任策划、文字撰稿;聘请南京市民族乐团特邀驻团作曲家崔新先生进行音乐创作。
南京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剧作家周群先生,长期以来致力于南京各方面的文化艺术研究和创作工作,其多部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已被各专业艺术团体作为保留剧目上演。对佛教文化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和诠释。2009年曾担任南京市博物馆阿育王塔对外展览的设计和布展工作,对佛顶骨舍利重光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并具有很深的文字功力。担当此部作品的策划和文字撰稿,应该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他把多年对佛教文化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有益尝试。
崔新先生是文化部优秀专家、国家一级作曲、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主任、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多次担任全国各类音乐赛事评委,出任各类大型文艺晚会、歌剧、舞剧、交响音乐会等演出的艺术总监,其作品涉及歌剧、舞剧、器乐等等各个领域,均获国家大奖。在民族音乐的创作和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此部作品的音乐创作任务非他莫属。
南京民族乐团是一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的乐团,曾多次举办过大型音乐会,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演奏家。2004年应邀赴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过《金陵寻梦——猴年春节中国民族音乐会》,2005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文艺演出”的开幕式,献演了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上海世博会艺术中心以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留下了南京民族乐团的足迹。承担这部作品的演奏任务应该是有能力完成的。
参与这次创作任务的艺术家们都具有厚实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能,同时带着深深的本土情结和强烈的创作欲望,开始了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走进寺庙、采访调研,讨论舞台呈现的各种方案……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打造,一台带着浓郁佛教色彩的民族音乐会终于搬上了舞台。整部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如来如去》,第二乐章《梵踪佛影》,第三乐章《慈悲大爱》,第四乐章《盛世重光》。整场音乐会参演人员两百四十余人……当你置身于剧场之中,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空灵、清寂。台口一百五十余盏莲花灯仿佛漂浮在平静水面上的朵朵莲花,呈现出一种大自然的祥和、宁静。八十多人的乐队分三层坐在台面,百人合唱团手持乐谱站立其后,舞台的最高处是一尊五米八十公分高的金身大佛,清心垂目,端坐在莲花台之上,面对着娑婆世界、芸芸众生……
当如同 “海潮音”(佛教形容音乐之声的比喻)般的音乐响起之时,我突然产生了一种感觉,这不正是心中的朝圣吗?佛用“天籁之音”——自然界一切生灵共用的语言在告诉人类要平等、博爱,在告诉人类要断恶、修善,在告诉人类要珍惜当下的幸福、和谐,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更要寻求精神的富有……
佛顶骨舍利的重光昭示了祖国大地逢盛世国泰,党和政府存仁德民安,而民族交响组曲《盛世重光》的问世,正是表达了佛佑苍生,民心所归吧。颂之、赞之,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