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慧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新乡453000)
心率变异性(HRV)为检测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无创性指标,用于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的平衡状况,已广泛用于冠心病(CHD)、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的预后判断,亦对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猝死危险性的预测提供重要依据。2008 年10 月—2010 年12 月,笔者采用中药制剂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43 例,以研究其对CHD 心肌缺血及HRV 的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心内科住院和门诊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 例,其中男26 例,女17 例;年龄最大73 岁,最小36 岁,平均(57.3 ±2.7)岁;病程最长16 a,最短6 个月,平均(9.3 ± 1.9)a。对照组43 例,其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最大70 岁,最小33 岁,平均(53.9 ±1.7)岁;病程最长18 a,最短3 个月,平均(8.9 ±2.1)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冠心病的诊断按照《内科学》[1]标准。心肌缺血的诊断按照《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纪要》[2]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近期(1 个月内)有急性心肌梗死者;③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者;④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 =0.133 kPa)者;⑤除早搏外尚有其他严重心律失常者。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由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11149)每次20 mg,每日2 次,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由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120403)每次100 mg,每日1 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由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20104),每次9 g,每日3 次。
两组均以4 周为1 个疗程,治疗2 个疗程。
①每周随访1 次或2 次,记录症状、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②于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观测ST 段偏移、HRV 时域指标[包括24 h 全部窦性R-R 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 内每5 min 窦性R-R 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 每5 min 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24 h 内全部窦性RR 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24 h 内相邻两正常窦性R-R 间期差值大于50 ms 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0)]。
采用SPSS 13.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 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 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T 段偏移对比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ST 段偏移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 <0.01。
组 别 例数 时间ST 段压低次数/次ST 段压低总时间/min有症状 无症状治疗组 43 治疗前有症状 无症状5.6 ±1.8 23.8 ±5.2 24.0 ±5.8 221.4 ±20.3治疗后 2.0 ±0.9**## 9.5 ±3.0**## 9.9 ±2.3**## 61.4 ±6.1**##对照组 43 治疗前 5.5 ±1.9 24.1 ±5.2 23.5 ±6.4 220.1 ±19.4治疗后 3.1 ±1.5** 15.8 ±5.4** 16.1 ±6.0** 131.5 ±21.6**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RV 时域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RV 时域指标对比 ±s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 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 P <0.05,## P <0.01。
SDNN/ms SDANN/ms SDNNI/ms rMSSD/ms PNN50/%治疗组 43 治疗前 92.6 ±25.0 89.6 ±26.4 31.2 ±13.5 27.4 ±14.2 8.1组 别 例数 时间±7.3治疗后 118.8 ±21.4**## 109.3 ±22.7**## 39.7 ±11.3**#28.4 ±15.3 9.3 ±7.1对照组 43 治疗前 93.1 ±24.2 88.4 ±27.3 30.6 ±13.1 28.1 ±14.5 8.2 ±7.5治疗后 95.4 ±25.2 90.6 ±38.5 32.8 ±14.3 28.9 ±15.9 9.0±7.5
心率变异分析是检查心脏窦性心搏期间变异的方法,是评价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状态的一种指标。心率变异性的大小也能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状况,当其受损时,心率变异性降低。时域指标中SDNN 主要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总张力,rMSSD 和PNNs 主要反映迷走神经的张力,而SDANNA 主要反映交感神经的张力。心率变异性也反映逐个心动周期的细微时间变化,其发生基础是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节作用,自主神经活动与多种疾病有关。
CHD 心肌缺血发作时,HRV 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故HRV 的检测有助于对CHD 病情、预后和药物疗效的评价[3-4]。本研究发现:CHD 心肌缺血患者的HRV 显著降低,主要表现为反应交感神经张力的时域指标SDNN、SDANN 及SDNNI 下降,与文献较一致[5]。CHD 患者HRV 显著低于正常人,这可能与CHD 患者迷走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此结果可导致心电稳定性下降和室颤阈下降,易发生心律失常及猝死。本研究采用稳心颗粒治疗CHD 后,HRV 时域指标SDNN、SDANN 及SDNNI 均明显提高(P<0.05 或P<0.01),rMSSN、PNN50 虽较治疗前略有提高,但与对照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稳心颗粒增加CHD 患者的HRV 可能是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张力、相对提高迷走神经张力而实现的。稳心颗粒具有类似β-受体阻滞剂的作用,不仅可以抗心肌缺血,而且能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从而改善HRV,因此认为稳心颗粒对CHD 心肌缺血及HRV 具有肯定的有益影响。
[1]陈灏珠.内科学[M].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74-276.
[2]胡大一,陈尚恭,戴玉华,等.全国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无症状心肌缺血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2,20(2):77-79.
[3]许宜冠,周胜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14(2):92-95.
[4]于锋,单德仲,王兴帮.冠心病病人心律变异与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肌缺血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3):248-249.
[5]鲁镇南,刘作功.β-受体阻滞剂对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7,13(3):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