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米油田分子膜增注效果分析

2012-11-20 09:11刘洪亭宋其伟王海波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28期
关键词:油藏储层区块

吴 征,刘洪亭,宋其伟,王海波,马 龙

(中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温米采油厂,新疆 鄯善 834000)

刘 富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温米油田分子膜增注效果分析

吴 征,刘洪亭,宋其伟,王海波,马 龙

(中石油吐哈油田分公司温米采油厂,新疆 鄯善 834000)

刘 富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温米油田物性较差,在注水过程中,注水难,注入压力高,地层吸水能力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温米油田进行了分子膜增注技术的措施,通过分子膜吸附改变岩石表面性质,利用其憎水性和吸附能力有效增大了储层孔隙流通半径,大幅降低了注入水在孔隙中的流动阻力,同时避免了粘土膨胀,提高了油藏吸水能力,达到了降压增注的效果,有效期较长。

温米油田;分子膜技术;注水

分子膜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最先在俄罗斯油田成功应用,于21世纪初引入我国,首先在驱油试验中获得成功。目前,分子膜增注技术已应用于很多油田[1-3],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分子膜吸附于岩石孔隙内表面来改变岩石的润湿性,利用其憎水性和吸附能力隔开地层岩石与水的接触,有效增大储层孔隙流通半径,大幅降低了注入水在孔隙中的流动阻力,消除了水锁伤害,提高了水相渗透率,避免了黏土颗粒的水化膨胀,提高了油藏的吸水能力,起到降压增注的作用,解决了低渗、特低渗油田注水难、注入压力高等问题。分子膜增注技术是目前一种提高注水效果的有效方式。下面,笔者以温米油田为例,对分子膜增注效果进行分析。

1 分子膜增注机理

分子膜增注技术是通过注入一种带有阳离子基团的分子膜剂,与带有负电荷的岩石表面产生静电吸附作用,在岩石孔喉壁面形成一层纳米级的分子沉积膜,岩石的润湿性从而由原来的强水湿变成中间湿或弱水湿,分子膜剂吸附在岩石的表面使得原来吸附在孔喉壁面的水膜变薄、脱落,使水流通道增大,增加了孔喉的渗水半径,降低了水的流动阻力。同时,由于分子膜的存在,后续的注入水不能与孔道壁面接触,能够有效阻止粘土颗粒的膨胀和运移,确保增注措施长期有效。综合作用的结果,将大幅提高水相渗透率,增加储集层的吸水能力,从而达到降压增注的目的[2]。

2 温米油藏物性分析

温米油田的原油主要分布在温五、温西一、温西三、温西七、温八、温西十、米登、红胡等区块,总地质储量3117×104t,含油面积30km3,油藏埋深2050~3000m。温米油藏的原油具有挥发性,是一个亲水性的油藏。

2.1 构造特证

温五区块构造形态为断鼻状构造,两翼西缓东陡,闭合高度190m;温西一区块为北-东短背斜构造,两翼北缓南陡,闭合高度130m;温西三区块为一断鼻构造,两翼东缓西陡,闭合高度200m;温八区块为北-东短背斜构造,北翼倾角19°,两翼被断层切割,闭合高度200m;米登区块为北-东短背斜构造,两翼北缓南陡,闭合高度70m;温西六、七区块为北-东短背斜构造,两翼北缓南陡;红胡区块为北-东短断鼻状构造,北翼、东翼倾角10°,闭合高度300m;温西十区块为北-东短背斜构造,西北翼倾角17°,闭合高度450m,高点埋深2000m,长轴4km,短轴1km。温米油田区块除温西六区块外,都含有断层。

2.2 物性特征

储层S1、 S2、 S3 、S4平均孔隙度分别为16.9%、15.8%、15.2%、16.3%,平均渗透率为(93、67、37、28)×10-3μm2,属于中孔低渗油藏,储层有效厚度17.8m。

2.3 地层流体性质

1)五低 密度低,地面平均密度0.813g/cm3;地层粘度低,平均粘度3.64mPa·s;含硫量低,基本不超过0.03%;含蜡量低,平均含蜡量5.4%,最高不超过12.4%;含胶质低,基本含量在0.3%~0.44%,红胡区块为10%~30%。

2)五高 中间烃含量多,最高43%,至少10%;地层油体积系数高,平均体积系数1.75;压缩系数高,平均压缩系数20.87×10-4MPa-1,最高25.49×10-4MPa-1;原始气油比高,平均气油比230.21m3/t,最高接近300m3/t;含气油成分高,平均含量大于50%。

3)一中 凝固点适中,平均凝固点10℃。

地层水密度1.02g/cm3,压缩系数4.53×10-4MPa-1。地层水地层水类型为CaCl2、NaHCO3,平均矿化度44510.37~51340.75mg/L。

2.4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平面级差83.75,变异系数0.7~1.1,突进系数2.6~4.4;层间级差14.17,变异系数0.6~1.1,突进系数2~3,该储层属于平面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

2.5 储层敏感性

该储层具有中等偏弱~中等偏强水敏,弱速敏,中等偏强~强盐敏,弱酸敏。

3 应用分析

3.1 效果统计

在温米油田实施分子膜增注井最多,前后共施工了8口井,8口井的效果统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施工的8口井都见到了比较好的降压增注效果,并且目前都仍然有效,有效期最长的一口井有效期已达180多天。

表1 温米油田分子膜增注效果统计

3.2 米26井

下面以米26井为例对其增注效果分析。米26井1993年9月投产,1994年2月转注。该井物性较差,实施注水后经历过压裂及多次酸化,虽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效果逐渐变差,有效期逐渐缩短。在实施分子膜增注前有一段时间注不进水被关井。

1)工作液设计 处理液A(18m3): 10%盐酸+1%缓蚀剂+1.5%粘稳剂+1%铁离子稳定剂+0.5%活性剂;处理液B(10m3):0.5%YL-3解堵剂;处理液C(20m3):13%盐酸+1.5%氢氟酸+1.5%缓蚀剂+1.5%粘稳剂+1%铁离子稳定剂;YMD膜溶液(30m3):0.2%YMD膜剂+0.30%表活剂A+0.1%表活剂B;隔离液(10m3):清水;预膜液(7m3):1%YM-1;顶替液(25m3):2%粘土稳定剂;洗井液(20m3):0.5%活性剂。

2)施工规模及施工参数设计 施工规模及施工参数如下:总液量共140m3,各种工作用液和用量按工作液的设计投入。采用油管注入的施工方式,处理半径达3.8m, 处理强度为8.6m3/m,最大泵压为40MPa,最大排量为0.8m3/h。

图1 米26井解堵施工曲线图

3)施工效果分析 从图1施工曲线可以看出,该井施工过程中最高注液压力达到32MPa后,压力逐渐下降,后来注入排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施工压力却降为26MPa,施工过程比较理想。

从米26井注水曲线(见图2)可以看出,该井实施分子膜增注后,注水压力从措施前的26.5MPa降为平均23MPa,注水量从注不进到日注水26m3,视吸水指数1.13,已累计增注2340m3,有效期已达90d,目前仍然继续有效。

图2 米26井注水曲线

4 结论及认识

1) 由于地层物性较差,注水后吸水能力逐渐下降,注水压力逐渐升高,无法满足地质配注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对温米油田采用了分子膜增注技术。

2) 分子膜能够改变储层表面的润湿性,薄弱水膜,防止粘土膨胀与运移,可以有效地降低水的流动阻力,提高水相的渗透率,起到降压增注的作用。

3) 经过分子膜增注技术处理的井区,施工的压力逐渐降低,随着注入排量的增加,注入压力有所增加,视系数指数明显提高,施工过程都比较理想,有效期较长。

[1]卢红杰,沈彬彬,李雨龙,等.特低渗透油藏分子膜增注技术试验与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35(1):60-63.

[2]刘富,丁亮,何帆,等.分子膜增注技术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2):108-110.

[3] 刘富,赵荣,李海涛,等.陆梁油田分子膜增注工艺技术研究[J].天然气与石油,2012,30(1):79-82.

[编辑] 洪云飞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10.026

TE357.6

A

1673-1409(2012)10-N085-03

猜你喜欢
油藏储层区块
输导层
——北美又一种非常规储层类型
基于边界探测技术的储层识别与追踪
低渗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挖潜技术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基于模糊数学的油藏干层识别研究
基于储层构型研究的储层平面非均质性表征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海上低渗储层防水锁强封堵钻井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