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烽
(潮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广东 潮州 521011)
日用陶瓷铅、镉重金属的溶出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郑培烽
(潮州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广东 潮州 521011)
铅、镉都是有毒的重金属,如果人们长期摄入铅、镉而聚于人体内,将会影响人的造血、神经、肾脏和其他器官的功能,给人体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笔者介绍了日用陶瓷在生产过程中造成铅、镉超标的各种具体原因。
日用陶瓷 铅、镉 溶出量 超标 原因
在日用陶瓷制造过程中,釉和装饰图案内可能会存在铅、镉重金属。若用于盛装食物,特别是酸性食物,会造成铅、镉溶入食物而进入人体。铅、镉属重金属元素,在人体中易进入血液而不易排出体外。长期食用含铅、镉食物,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多种疾病的产生。铅、镉重金属的溶出量超标是日用陶瓷质量问题的致命打击。
影响铅、镉溶出量的因素很复杂,选用的原料、装饰工艺、窑炉结构、烧成温度都对铅、镉溶出量构成直接影响。日用陶瓷中的铅、镉主要来自原料,如矿物料、添加材料(如助熔剂)等。采用各种矿物料(包括添加剂)制成的瓷泥、瓷釉、色料、花纸,都存在铅、镉,只是含量不同而已。铅、镉含量较多的成品原料主要有瓷釉、色料和花纸。根据实践经验判断红色和蓝色,以及由红和蓝调配而成的颜料,其铅、镉含量通常偏高。镉的化合物主要是用作着色剂,如碳酸镉等;铅的化合物主要用作助溶剂,如铅丹等。在瓷釉中加入铅丹(PbO)等,能降低瓷釉的膨胀系数,增强釉层的流动性,增加釉的熔融范围,也可提高釉面弹性和光泽度。在色料(包括花纸用色料)中加入铅丹(PbO)等,也能促使色料在较低温度下显色。
在陶瓷釉料和色料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镉等着色剂,能使产品外观显现较理想的红颜色,加入铅丹等作助熔剂,能提高产品的釉面质量,加强色料构成花面的色彩。但是,加入含有铅、镉成分的原料及助熔剂制成的陶瓷产品,存在产品铅、镉超标的可能。掌握不同原料(包括助熔剂)在产品生产,特别是烧成和烤彩过程的化学变化,并在生产中采取控制措施,使原料中的铅、镉在产品生产过程中释出并挥发掉,未被释放出和挥发的被产品表面釉层牢固封闭,减少产品的铅、镉溶出量。
白瓷产品表面通常为透明的釉,不加彩绘等装饰,产品的铅、镉溶出量相对少。但是,施用低温釉(包括透明釉)产品,在温度1 020℃左右,其坯体未完全瓷化(如白云陶产品),如果釉层封闭不好,包括缺釉、针孔等现象存在,或因烧成湿度太低,都可能出现铅、镉超标。红陶产品施用低温透明釉,也容易引起铅、镉超标。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采用低温透明釉施于红陶产品,为了使红陶外观颜色较浅,降低烧成温度(1 000℃以下),配制的透明釉加入铅丹(助熔剂),采用梭式窑进行产品烧成,抽样检测的结果是铅、镉溶出量超标。将不施釉的红陶产品送检,基本不含铅、镉,梭式窑烧成时温度偏低,窑内温度不均匀,部分产品釉层欠烧;因釉层使用铅丹的透明釉,加之烧成温度较低或温度不均匀,增加了铅、镉超标的可能性。
色釉产品是以加入不同色剂的瓷釉加以装饰。在高温烧成中,颜料沉降在釉层中,助熔剂的铅已绝大部分被分解并释放出,产品的铅、镉溶出量极少。但烧成温度较低,或者是哑光、裂纹釉产品,其釉层结构疏松,影响釉面的化学稳定性,会造成产品铅、镉溶出量偏高。如能将烧成温度保持在1 200℃以上,则可以降低产品的铅、镉溶出量。
釉下彩和釉中彩产品都是经烧成之后,使透明釉层遮盖花面,其铅、镉溶出量接近白胎产品。但是,采用低温瓷釉的釉下彩产品,釉料通常采用含铅配方,如果烧成温度不够,或釉面存在缺陷时,酸性物质容易侵蚀釉面和缺陷釉层下的颜色花面,导致铅、镉溶出量偏高。
釉上彩产品是在烧成的釉面上加彩色料或贴花纸,经700~1 050℃烤烧,使花面牢固地附着在釉层上。由于釉上彩产品的花面是裸露的,花面处理温度低,铅、镉超标的可能性最大。色料配方、烤花工艺的不当均会引起产品中大量的铅、镉溶出。
控制配方的含铅量,尽量少用碳酸镉;提高烤烧温度,或在花纸印刷中加上釉料(俗称“盖铅”)。釉上彩产品的花面设计与产品铅、镉溶出量有较大的关系。根据不同花面产品的铅、镉溶出量检测,红色(特别是旗红)花面面积大时,镉超标的可能性大;以蓝色调配成的花面(如深黑、深绿、紫等),铅超标的可能性也较大。在同种原料配方的情况下,花面面积与容器容量(或容器内表面面积)比例越大,则铅、镉超标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出口的扁平类(如碟、浅盘)产品中贴“雪人满花”花纸,经常出现铅、镉同时超标。因此,产品花面设计中,尽量采用小花朵,线条状花面,减少花面的实际面积。有些花面的实际面积很大,同样具有鲜红(旗红)和蓝色(钴蓝)的产品并不出现铅、镉超标,原因是特殊原料配方减少铅、镉的加入,“盖铅”处理有效,烧成温度较高。
工厂应对装窑方法,烧成时间、烧成温度,通风条件等4个关键环节按烧成制度进行有效的控制。产品装窑中,疏装则浪费空间,浪费燃料,降低产量。密装则妨碍窑内热气循环,不利于产品中分解释放出的铅、镉排出窑外。特别是烤花产品,过于密装,或者花面朝下,容易导致铅、镉超标。花面倒盖的产品比花面朝上或侧向的产品铅、镉超标的可能性大。有人做过试验,将高温白胎盘倒盖住贴满花的盘,经过烤烧后进行检测,发现白胎盘的铅溶出量高于贴满花的盘,原因是释出的铅沉降(被吸收)在白胎盘的釉面上。
不同类型的产品有着不同形式的烧成/烤烧制度(温度曲线),温度曲线的阶段温度和时间,是依据不同瓷质、不同器型、不同产品装饰方式而定,通常是通过试烧或生产的总结而定。不同窑炉的烧成曲线有所不同。温度高、时间延长、产品铅、镉溶出量通常会降低,但也容易引起质量问题。温度偏低,时间太短,则容易引起产品铅、镉溶出量增高。有人认为:隧道窑的进出窑速度越慢,则产品铅、镉溶出量越低。其实不然,在隧道窑中烧成的“白云陶”釉下彩产品,进出窑速度比以往放慢一倍,出窑时发现空心器型产品的口沿全部吸附颜色,原因是产品中花面的色剂材料成倍释放出并沉降在产品口沿上。产品中释出的铅、镉不能像色剂释出那样肉眼观察到,如果烧成/烤烧周期不合理拉长,也会引起看不见和意料不到的产品铅、镉溶出量超标。因此,烧成/烤烧中,应保证恰当的温度和时间。
窑炉的排气通风,对产品的铅、镉溶出量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釉上彩产品,在烤彩过程中,窑炉中的氧化气氛不能保持,则铅无法释出并排出窑外。辊道窑的结构最适宜烤彩产品的氧化气氛控制,其它的连续式窑炉,在工艺控制得当时,也能取得较好的烤彩效果。梭式窑炉用于烤彩时,窑内不同位置温度不太均匀,窑炉特性不利于氧化气氛的保持,所以不宜采用梭式窑烤烧日用陶瓷釉上彩产品。
总之,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只有使用合格的原料,加贴质量好、符合要求的花纸,采用正确的烤花方式和烧成制度,才能生产出低铅、镉或无铅、镉溶出量的陶瓷产品。
1 余端略,刘文茂,余金保.探析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超标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中国陶瓷,2006(1):61~62
TQ174.73
A
1002-2872(2012)10-0011-02
郑培烽(1974-),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产品质量检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