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学彬
(广东金融学院 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广东 肇庆 526040)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基本实现的阶段,新兴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比较低,传统优势产业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2010年肇庆市三次产业的比例分别是17.0:42.6:40.4①数据来自:肇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肇庆调查队,肇庆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钱纳里理论,肇庆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关键时期[2]。2010年,肇庆市三大传统产业完成增加值106.69亿元,占九大产业增加值的45.7%;在制造业上,规模以上传统优势工业完成增加值124.24亿元,同比增长37.7%。可见,肇庆市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推动肇庆市工业快速发展,积极打造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基地,建设肇庆市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广佛肇产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肇庆市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分别是建筑建材业(H1)、食品加工业(H2)、纺织业(H3)、化工业(H4)和森工造纸工艺品业(H5)。这些产业是现代工业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力量[3]。2009年,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分析,肇庆市五大传统优势企业共有763家,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总产值是823.8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是69.88%,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增加值是194.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是67.7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是22.60%。但与工业发达的佛山比较,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相当于佛山的13.2%和11.3%的水平。如果与广、佛及全省比较,肇庆市的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占比和工业增加值占比都高于广州、佛山和全省平均水平(如图1)。
再从肇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传统优势产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分析,工业增加值率是23.64%,低于全省的27.95%;资产利税率是17.07%,高于全省13.54%;增加值劳动生产率是106 470元/人,高于全省的83 877元/人;产品销售率是95.73%,略低于全省的95.83%;销售收入利润率是5.57%,基本与全省的5.58%持平;资产负债率是53.55%,比较适中。但与工业相对发达的佛山比较,所有经济指标都相对偏低。
图1 2009年肇庆市与广佛及全省的传统优势产业的指标比较
近9年,从企业单位数分析,各产业在2002年至2004年间出现企业数减少,而近5年企业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从工业增加值分析,各传统优势产业都呈 “V型形态”,2002至2004年呈下降趋势,2005至2009年呈上升趋势。行业结构上,建筑建材业的总体增长率最快,化工业其次,森工业再次。从工业增加值率分析,总体上,除纺织业和森工造纸业在2003至2007年间有一定上升趋势,其他传统优势产业的这一指标波动不是太大。从资产利税率分析,建筑建材业在前7年基本稳定,近2年资产利税率明显提高;纺织业资产利税率波动比较大,不过近5年创利税能力也有一定提高;食品加工业近3年的创利税能力也有提高;化工业和森工造纸工艺品业近3年创利税能力最强,景气度比较高。从劳动生产率分析,各行业都呈V型形态变化趋势,在2002至2004年或2005年呈下降趋势,2005到2009年出现上升趋势。
肇庆市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在工业体系中具有根植性和基础性的作用,但产业集聚度、企业规模、生产效率都落后于佛山。这主要是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着多重的制约因素。
传统产业一度被认为是落后产业,是夕阳产业,是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有些产业甚至被政策限制发展。主要政策制约因素有:
1.税收负担相对重。根据肇庆市传统优势产业的资产利税率高于佛山和全省平均水平,而销售利润率低于佛山和全省水平。我们进一步具体分析2009年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增值税负担率(本年应交增值税/工业增加值)和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年末资产)计算,发现肇庆市各产业增值税负担率和所得税负担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见图2)。肇庆市各传统产业税收负担过重,导致企业自我积累能力下降,企业扩张和转型升级的阻力更大。
2.融资政策限制和融资环境恶化。由于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属于传统观念上的夕阳产业,银行信贷政策支持力度减弱;肇庆市这五大产业又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企业规模不大,融资也受到信贷政策限制,很多企业更重视利用自有资金,负债经营扩大规模意识低。对照肇庆和佛山的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资产负债率(见图3)可知,除建筑建材业的资产负债率大致相近外,其他四大产业的资产负债率都是佛山的高于肇庆市的。通过肇庆市调研,企业都愿意向银行借款扩张规模,但由于企业融资相对难,融资成本高,企业最终倾向于依赖自有资金或民间短期借款来解决资金困难。此外,由于近期国家信贷政策收紧,信贷资金更加紧张,民间融资成本极高(民间借贷市场利率为3分以上,即年利率达到36%以上),融资环境对企业转型升级非常不利。
图2 2009年增值税负担率和所得税负担率比较图
图3 肇庆和佛山五大传统优势产业资产负债率比较图
3.科技投入比重低。工业企业实现技术转型升级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产业,需要一批科研人员和科技经费投入,以及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通过2009年数据分析,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0.6万人,比上年增长1.7%。肇庆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约6.9亿元,增长43.8%,R&D经费占比(R&D占GDP的比重)是0.80%,R&D经费占比仍比较低。鉴于数据局限,我们分析2008年全省、广州、佛山和肇庆市的R&D经费占比,肇庆市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是1.83亿元,R&D经费占比是0.24%,远低于全省的1.11%水平。可见,科技投入不仅绝对数低,而且相对数也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珠三角核心区的平均水平。
1.产品的大众化和市场饱和。由于传统优势产业主要生产日常吃穿住的生活用品,往往采用低端产品路线,市场类似产品比较多,产品替代性比较大,销售渠道更多是基于中间批发商转售给零售商的方式,这导致产品市场多数是买方市场,采购赊销和折让销售比较多,厂商存货多,拖欠货款现象比较多,容易出现卖方资金紧张;同时导致结算成本高,收款风险加大,收款期限加长,增加坏账风险、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压力。肇庆市传统优势产品由于具有品牌高、知名度高的产品比较少,产品销售率也不太理想。从2009年几个重要传统优势行业分析,在建筑建材业、食品加工业方面,肇庆市产品销售率高于全省水平。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行业,肇庆市的这些产品销售率明显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2.产品市场知名度不高,品牌运作意识薄弱,新产品开发占比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据肇庆市经贸网公布数据,2008年肇庆市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的有29家企业,37种产品,其中,属于五大传统优势产品有16家企业和18种产品①数据来自:肇庆市经贸信息网,http://www.zqet.gov.cn/detail.asp?iID=150.。肇庆市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的企业及产品共7家企业7种产品,其中有肇庆市飘雪鼎湖山泉有限公司(飘雪蒸馏水)、广东会丰铝业有限公司(建筑型材)、广东四会市骏马水泥有限公司(水泥)、高要市将军陶瓷有限公司(陶瓷墙地砖)、美亚(肇庆)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不粘锅)5家企业的5种产品。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30件,其中属于传统优势的商标有18件。与佛山市相比,有相当大差距。2006年,佛山有13个中国名牌产品,7件中国驰名商标,46个工业类省名牌产品。按有效期至2009年统计,150个工业类省名牌产品,其中,属于本文统计的传统优势产业的产品有128个。从新产品开发产值分析,2008年,肇庆市新产品产值是27.86亿元,佛山市新产品产值967.30亿元,分别占各市工业增加值的12.47%和31.96%。由于产品知名度低,新产品研发和创造产值少,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3.劳动力市场出现用工荒,劳动力成本大大提高。肇庆市传统优势产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这些产业发展影响比较大。虽然肇庆市农村劳动力多,但多数是低端劳动力,且经过一定培训后,多数流向珠三角的核心区就业。据肇庆市相关报道,2011年第一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15 000多人,有7 300多农村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其中向珠三角地区输出转移就业8 400多人,仅有6 700多人在本地就业。据了解,2010年春节后,肇庆市对350家企事业17 784个就业岗位需求摸底显示,全市总缺工人数约为2.5万,劳动密集型企业普工需求量高达12 273人②数据来自广东新闻网:广东肇庆农村劳力转移入城缓解“用工荒”,http://www.gd.chinanews.com/2011/2011-04-13/2/104606.shtml.。由于近年来低端劳动力及普工出现用工荒,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快。一般企业认为有20%~30%劳动力成本上升。按近6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数据统计,肇庆市年均工资增长率达到13%左右,2010年达到15.1%,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压缩企业利润空间,降低企业积累能力,加大转型升级的压力。
1.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转型升级有压力,不具备技术和资金条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或引进高新技术都可以实现转型升级,改进企业现有生产线和生产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是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的主载体。近年来,肇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全市有科技活动机构43个,其中,县以上政府部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7个,大中型企业的科技活动机构25个,筹集科技活动经费4.57亿元,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是4.40亿元,其中包含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83亿元,实施科技项目384项。2008年,按科技局统计,大中型企业有106个,其中科研活动单位25个,仅占23.6%;能够开展自主创新能力活动的企业只有13家,占全部大中型工业企业的12.3%。可见自主创新活动覆盖企业面偏小,无国家级科研成果。省级工业类科技奖励成果工业类6项,2009年只有2项;市级工业类科技奖励成果33项,2009年只有24项。在传统优势产业中,更多是中小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科研经费主要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2.科技人才相对缺乏,科技人员报酬不具有吸引力,不能充分调动科研积极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除技术研发和资金外,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科技人才。2008年,肇庆市从事科技活动人员6 795人,其中,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拥有192人,大中型企业拥有5 876人;按2009年单位从业人员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年平均劳动报酬是32 362元;而佛山有科技活动企业数195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0 704人(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17 973人,企业拥有科技人员合计11 368人),2009年单位从业人员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年平均劳动报酬是53 417元。对照佛山和肇庆市的科技人才和人才报酬可知,肇庆市科技人才相对薄弱,尤其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缺乏;科研人员劳动报酬总体偏低,导致研究人员科研积极性不高。这造成政府事业研发能力不能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也不足以支持企业整体转型升级,只能立足于产品的研发。
1.企业拥有权益资金不大,自我积累能力有限,自我扩张能力不足,企业转型升级缺乏自有资金。企业权益资金可以反映企业起始投资规模和资金实力,权益资金越多,企业用于固定资金投资和设备购置越有保障,企业就越容易转型升级。比较肇庆市和佛山平均每个企业的权益资金,可以看出,肇庆市除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和饮料制造业外,其他行业每个企业平均权益资金都低于佛山,而且肇庆市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较低,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扩张,这意味着企业扩张能力低(见图4)。
图4 肇庆和佛山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平均权益资金比较图
2.企业资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生产成本相对高,销售利润率低。企业资产规模不仅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实现企业规模经济的重要要素。企业只要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就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率。然而,从上述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生产规模(总产值/企业单位数)看,肇庆市企业在建筑建材业、化工业和森工造纸业上有一定规模优势,但纺织服装业、食品加工业生产规模相对小,不具有优势。从企业平均年末资产余额来分析,肇庆市建筑建材业和纺织业都具有一定优势,但食品加工业、化工业(尤其是塑料制品业)和工艺品制造业资产规模都比较小(见图5)。而且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及销售利润率,肇庆市所有产业的这二项指标都低于佛山市。可见,肇庆市部分传统优势产业企业资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有待扩张企业规模,提升企业利润率,促进企业管理升级。
图5 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比较图
肇庆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基本出现上升趋势,但技术更新改造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在“十五”时期是8.38%,在“十一五”时期是9.17%。两个时期的比重都在10%以下水平,意味着企业总投资增加的同时,技术更新改造投资增长慢,企业设备和生产线改进少。由于企业设备和生产线落后,企业产能扩张,企业能源和资源的需求迅速扩大。据统计,从2006~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分别为170.5万吨、203.9万吨、250.3万吨和273.9万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6.1%、38.9%、43.4%和41.4%,比重呈逐年上升态势。2009年国务院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但肇庆市全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近5年都高于佛山和全省水平,单位GDP电耗在2006年和2007年低于佛山和全省水平,但2007—2009年都超过佛山和全省水平,佛山单位GDP明显控制电耗得到降低。从单位GDP能耗和电耗可以反映肇庆市产业发展中企业设备和生产线更新改造仍然不理想,工业发展还处于高消耗的发展时期。只有提升产业技术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国家和省的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要求。
肇庆市传统优势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产业资本密集化和技术密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企业股份制或集团化发展;加工制造高级化,生产低碳化,产品品牌化。产业资本密集化和技术密集化,就是传统优势产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结构发生变革,由过去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的递进态势转型。产业发展集聚化,就是传统优势产业上下游的产业实现经济要素的集约和优化配置,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是区域工业关联发展、成链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的道路。企业股份制或集团化发展,就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增加资本运作能力,提高融资能力,利用资本市场,提高经营效益。加工制造高级化,就是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粗加工低附加值发展转向以整装组装技术深加工高附加值发展的方向,制造加工过程中,依赖国外核心技术的程度降低,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工业的附加值来自精细加工和自主品牌的部分。生产低碳化,就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环保经济发展道路。产品品牌化,就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企业驰名商标,产品质量、性能、技术和服务标准化,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形成品牌价值。
为了实现肇庆市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立足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主载体,政府应提供企业转型升级所需人才、资金、技术、市场、发展空间等保障条件,具体包括人力资源政策、资金营运政策、技术创新政策、产品更新换代和品牌化政策、产业集聚和工业园区升级政策,等等。
1.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主要包括高端人力资源政策、科技人才供给政策和劳动力培训政策。(1)高端人力资源政策。传统优势产业实施高端人力资源政策,必须依靠大项目招商引资,通过大项目吸引高端人力资源进驻肇庆市,必须依靠财务激励机制和感情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2)科技人才供给政策。肇庆市政府要加强政府科研、开发机构建设与相应科技人才培养,要加大力度构建政产学研金合作的研究中心,为肇庆市打造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区提供科技人才储备库,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委托科技项目攻关和管理服务。(3)劳动力培训和供给政策。肇庆市政府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适应转型升级的新型职工队伍,是影响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最具能动性的资源。可以仿照政府职业教育走新加坡的道路,以土地资源换人力资源,将土地增值部分用于人力资源的培训,并要求企业从职工工资中提取一定人力资源培训基金,鼓励员工进行技能培训。
2.资金营运政策。资金营运政策包括金融支持政策、企业资本运作和财政支出政策。(1)金融支持政策。政府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必须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或外资银行,增加肇庆市信贷总量,建立起政府、企业、银行和担保(保险)合作机制,积极扶持转型升级试点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和担保方式,为企业改造提供资金保障。(2)企业资本运作。政府要积极鼓励传统优势产业走企业联合、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和集团化发展道路,通过企业联合实现共同承担资金营运风险,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争取上市融资,壮大企业规模,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鼓励大企业走集团化道路,增加产业投资和控股,多元经营,实现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3)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政策应该做到提取超过全省税负的那部分用于支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财政支出政策是政府最具有主动权的资金营运手段,用好财政资金,必须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即发挥财政资金能撬动信贷资金和企业资金一起发挥效用。
3.技术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是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技术创新要依靠自主研发和引进技术两条途径,但应更加注重自主研发与自主创新。
4.产品更新换代和品牌化政策。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这是产业升级的生命线。产品更新换代政策和品牌化政策是提升产业和产品知名度、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5.产业集聚和工业园区升级政策。肇庆市打造传统优势产业集聚地,政府就要总体规划好传统优势产业的工业园区,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工业园区创新和升级,牵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
6.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政策。政府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中要加大“节能减排”治理力度,解决能源瓶颈,消除环境污染。政府部门抓好节能减排硬指标,发展低碳经济,是提升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的企业压力和大好时机。肇庆市政府要把握节能减排主题,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传统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资源消耗高的落后生产能力,转变传统优势产业对资源环境的高度依赖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清洁生产、降低消耗的传统优势产业。
[1]樊纲.传统产业在中国仍大有作为[J].经济工作导刊,2000(20):4-6.
[2]方茂扬,古学彬,张一江.大肇庆中心区产业升级的实现路径[J].肇庆学院学报,2010(12): 25-30.
[3]方茂扬.传统产业判断标准和转型升级动机——以肇庆工业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2(3).
[4]广东省统计厅.广东省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8).
[5]肇庆市统计局.肇庆市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