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花 王艳霞 张 霞 成秀梅 常风云 常 超 (邢台市人民医院,河北 邢台 054000)
糖尿病(DM)并发症的死亡率高达43%,其中主要是大血管、微血管并发症。因此延缓和控制血管并发症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笔者依据中医“久病体虚”、“久病入络”理论〔1〕,在采用西药降糖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2型糖尿病(T2DM)取得了满意疗效。
1.1 一般资料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1~62岁,平均37.8岁;糖尿病病程4~10年,平均5.8年;并发症:高血压23例,冠心病13例,周围神经病变9例,眼底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8例。对照组80例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2~64岁,平均36.4岁;糖尿病病程5~12年,平均6.3年;并发症:高血压22例,冠心病11例,周围神经病变11例,眼底病变4例,糖尿病肾病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治疗前血糖、血脂、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T2DM诊断标准:1999年WHO标准。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DM)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2〕:①主症。腰脊酸痛,疲倦无力,或水肿,纳少或脘胀,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呈刺痛,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②次症。大便溏,尿频或夜尿多,舌质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脉细或细涩,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血浆黏度升高。主症两项加次症中任意两项,并必须具备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与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血浆黏度升高中任意一项即可诊断。症状积分标准:症状按无、轻、中、重记0,1,2,3 分。舌脉记有为“1”分,无为“0”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严格的饮食控制,适当运动,保持原常规口服降糖药物不变、并发症患者保持原常规口服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水煎服,日一剂。药物组成和剂量按照文献〔3〕。4 w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4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所生产的LG-R-80A型血液黏度仪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1b)。每2 w观察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4〕。
1.5 疗效判断 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判定标准。PPG:治疗后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血糖(2 h PG)<8.3 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有效:治疗后FPG<8.3 mmol/L,2 h PG <10.0 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以上;无效:治疗后血糖下降未达上述标准。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按积分比法,显效:积分比≥70%,有效:30%≤积分比<70%,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者。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方差分析。
2.1 根据积分法分析证候疗效 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6%。治疗组的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G、FINS、ISI比较差异显著,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PG、FINS、ISI比较( s,n=80)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PG、FINS、ISI比较( s,n=80)
与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比较:3)P<0.05,4)P<0.01
ISI治疗组治疗前组别 时间 FPG(mmol/L)FINS(μIU/ml)11.67±2.98 14.36±3.87 -6.36±0.41治疗后 8.09±3.242)3) 10.46±3.561)4) -4.68±0.562)4)对照组治疗前 11.68±3.08 15.06±3.72 -6.48±0.46治疗后 9.36±3.422) 11.96±3.421) -5.38±0.322)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黏度、HbAlc、mAlb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血黏度、HbAlc、mAlb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mAlb等比较( s,n=8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和mAlb等比较( s,n=80)
与治疗前比较:1)P <0.01,2)P <0.05;与对照组比较:3)P <0.05,4)P <0.01
组别 时间 TG(mmol/L)TC(mmol/L)全血比黏度(高切)200全血比黏度(1/s)(低切)5血浆比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pg/L)HbA1c(%)MA1b(mg/L)治疗组 治疗前 2.67±0.23 6.36±0.67 6.28±0.77 11.30±1.27 1.87±0.17 5.22±1.26 7.5±2.7 83.9±49.4治疗后 1.89±0.241)3)4.26±0.561)4)4.29±0.642)4)9.46±1.572)4)1.37±0.152)4)3.82±1.172)4) 5.6±1.92)4) 62.3±48.52)4)对照组 治疗前 2.68±0.28 6.46±0.62 6.26±0.78 11.26±1.56 1.84±0.13 5.27±1.33 7.4±2.6 84.2±48.9治疗后 2.36±0.221) 5.32±0.421) 5.36±0.622) 10.36±1.422) 1.58±0.172) 4.58±1.271)6.5±1.8 77.8±50.2
DM为终身难治性疾病,特别是其伴随的血脂代谢紊乱、血黏度升高,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期望寿命缩短,并成为全身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化学类降糖药对此无明显作用,加用降脂、抗凝类药物疗效多不巩固,且长期服用对肝肾损伤较大。中药具有毒副作用小、作用温和持久、可控制和延缓并发症发生及改善临床症状等优点。
依据中医“久病体虚”、“久病入络”的理论,认为气虚血瘀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病机特点。从DM的主证、舌、脉来看,均与气虚血瘀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并发症更明显。通过临床观察,老年DM患者气虚血瘀证占相当大的比例。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素体阴虚,是发生DM的主要因素,而上述诸因素均能化热伤津灼血耗气,导致气虚血瘀,气血津液代谢紊乱。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为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剂,现多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引起的多种病症。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肺脾之气旺则自能行血,血行则瘀去;配以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清热,平肝,止咳,尤善通络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黄芪主要含有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氨基酸类及微量元素等〔5〕,具有抗自由基能力,维持胰岛β细胞生理功能,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增值的生物活性〔6〕。还能改善高脂饲料大鼠出现的胰岛素抵抗,使脂肪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7〕等。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下降〔8〕。当归多糖对血糖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减弱胰岛β细胞的损伤或改善受损伤的β细胞的功能,并具有抗氧化效应和免疫促进效应〔9〕。川芎、当归、桃仁、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抑制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红花、当归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地龙能提取到具有纤溶酶样作用的纤溶成分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度,并能吸附消化道、血中的 BUN、Sr〔10〕。
DM患者长期处于高糖高渗利尿状态,血液浓缩,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代谢紊乱,高脂血症,使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呈“浓、凝、黏、聚”状态,亦符合中医血瘀证的病理特征。所以用补阳还五汤治疗T2DM气虚血瘀型,既符合中医的辨证特点,又符合西医的现代药理研究。
1 常 庚,潘 莉,王菊苏,等.补阳还五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PPARA/C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58-40.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5-8.
3 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教育出版社,1995:150-1.
4 李光伟,潘孝仁,Liuioja S,等.检测人群胰岛素敏感性的一项新指数〔J〕. 中华内科杂志,1993;32(10):656-9.
5 王光浩,杨雪琴,张敬芳.黄芪注射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 微循环学杂志,2009;11(1):44-5.
6 陈志红,李 堂,孙秀芳.黄芪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3):182-3.
7 杨凌辉,邹大进,冯正康,等.黄芪改善高脂饲养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5(4):407-9.
8 王国芝,张 莉,屈 云.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医药,2003;21(4):36-7.
9 许 莹,丁 虹.当归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J〕. 中国药师,2004;7(11):880-1.
10 艾 民,李凤雨.水蛭地龙注射液合大黄粉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观察〔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5):1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