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同 付 蓉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天津 300052)
目前,血清超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多聚体(UL-VWF)、VWF裂解酶、ADAMTS-13抗体已成为研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以及临床分型的焦点〔1〕。而临床上,能否及时诊断并迅速应用以血浆置换(PE)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决定病人预后的关键。本文对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4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报告,并与有关文献中108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TTP患者,3例急性发病,1例较缓慢发病(病例3)。其中女3例,男1例,年龄34~78岁。2例属特发性,另2例继发于类风湿关节炎和胆结石。
1.2 分组 对有关文献中108例获得性TTP患者进行分组。第1组为Zhong等〔2〕报道中37例获得性TTP病人的资料,其中美籍非洲人16例,白种人20例,其他1例;特发性TTP 20例,继发性TTP17例,相关基础疾病及状态:血液干细胞移植8例,妊娠1例,产后1例,药物2例,肿瘤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例,其他2例;首次急性发病26例,反复发作11例。第2组为Veyrader等〔3〕报道中获得性TTP 63例,其中特发性TTP 22例,继发性41例,相关疾病和状态:肿瘤1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10例,感染7例,肺动脉高压2例,妊娠4例,骨髓移植2例,药物4例。第3组选自云雁等〔4〕报道中获得性TTP 8例,其中妊娠相关1例,特发性7例。
1.3 实验室观察指标 参照英国《血栓性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诊断治疗指南》中诊断TTP的指标〔5〕:(1)全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形态学观察;(2)网织红细胞计数;(3)凝固血块中纤维蛋白和D-二聚体检查(取血中反应指标);(4)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5)肝功能检查;(6)乳酸脱氢酶水平;(7)尿常规;(8)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Coombs实验)。本报告的病例同时进行了红细胞、白细胞表面抗原CD55、CD59等检查。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以PE为基础,部分病人首先采用了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所有患者均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部分病人合用环磷酰胺。2例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救治,临床均缓解,并继续追踪观察。复习的文献中,尚有采用长春新碱、利妥昔单抗、脾切除等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发病症状、相关实验室检查及其出现的时间见表1,FFP、PE施治的时间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恢复的时间见表2,本组病例与复习文献第1、2、3组记录见表3。其中本组病例3,院外反复发作一过性言语障碍、意识模糊12 d,每次5~10 min,每天可发作数次;颅脑CT示多发性脑梗死;颈动脉彩超显示有斑块形成,并致狭窄及血流紊乱加速;曾一度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表1 发病过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表2 治疗、缓解进程的实验室检查
表3 四组病例部分临床资料
特发性TTP发病时可诱发微血管内皮损伤,这一始动因素的原因不明;即使是继发性TTP,由于其发病率较低,而且与TTP五联症相关的疾病较TTP更常见,所以临床上易致误诊、漏诊。TTP病人发热多为低热、中热,虽有高热病例,但寒战高热罕见。有报道指出,寒战并高热者可排除TTP〔6〕。TTP病人微血管,首先是微动脉处透明血栓形成,其内皮损伤、UL-VWF黏附并球形分子的展开和ADAMTS-13对其酶解作用均与血流状态有关,需要一定高切应力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这与DIC不同,DIC常继发于感染所致的低血压休克状态,而TTP发病时需要体循环具有较高的压力和一定的流量。所以,血压、循环状态可能也是TTP初发时的条件。
TTP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血浆ADAMTS-13活性相对或绝对不足,遗传性TTP病人血中ADAMTS-13活性常<5%,甚至为零。特发性TTP病人发作期ADAMTS-13酶活性也伴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部分病人<5%,并多伴有血浆ADAMTS-13抗体的存在;PE后ADAMTS-13酶活性能否提高至50%左右,其酶抗体的效价能否降低,均影响PE治疗的效果和病人的预后。但ADAMTS-13酶活性的降低也可见于其他疾病,甚至健康人。所以有学者提出,ADAMTS-13活性降低是TTP发病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7〕,还有其他影响因素;而临床上常用的实验室检查虽然特异性不高,但它们的组合可反映血小板血栓(TTP不激活凝血瀑布,血凝指标基本正常〔8,9〕)形成的范围及速度,而溶血指标可反映器官缺血、缺氧的程度,当排除相应疾病后,临床上能及时指导TTP的诊断和治疗。有学者指出,有与TTP相关表现的病人第1个24~48 h在其周围血片中发现裂红细胞即可启动关于 TTP的诊断程序〔5〕。美国血库协会血浆置换治疗委员会建议(1992):当恢复期血小板计数>150×109/L维持2~3 d即可暂停PE治疗。复习文献第1组37个病例,其血小板恢复至以上标准约需14 d(4~35 d),而本组报告病例血小板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约需13.2 d,尤其在发病初期血小板变化快,本组例1几个小时内血小板由15×109/L降至6×109/L。
对于特发性TTP,病人血浆中ADAMTS-13酶活性的水平以及血中该酶抑性抗体的存在和效价,都是影响PE疗效的因素〔2〕;对于继发性TTP,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基础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另有其他看似无关的疾病在治疗中也会影响药物的使用和治疗效果。所以,临床上仍需开展更全面的检查。
1 陈冬平.紫癜性肾炎患者血清中TNF-α、TGF-β1和IL-6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5):2117-8.
2 Zheng XL,Richard M.Effect of plasma exchange on plasma ADAMTS13 metalloprotease activity,inhibitor level,and clinical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ic and nondiopathic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Blood,2004;103:4043-9.
3 Veyradier A,Obert B.Sepcific 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 in thrombtic microangiopathies:a study of 111 cases〔J〕.Blood,2001;98:1765-72.
4 云 雁,张云霞,韩轩茂.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诊治体会〔J〕. 血栓与止血学,2011;17(6):262-5.
5 Guideline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he thrombtic microangiopathic.Haemolytic anaemias〔J〕.Br J Haematol,2003;120:556-73.
6 Georage JN.How I treat patients with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J〕.Blood,2000;96:1223-9.
7 Banno F,Kokame K,Okuda T,et al.Complete deficiency in ADAMTS13 prothrombotic,but it alone is not sufficient to caus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Blood,2006;107:3161-6.
8 Allford SL,Machin ST.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J Clin Pathol,2000;53:497-501.
9 周 杰,杨景林,周 勇.老年腹型过敏性紫癜胃镜表现〔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5):2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