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保双 周朝当 何跃飞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辅助诊断和各类人群的精神健康筛查。由于测验结果易受患者主观态度的影响,故测查增加了矛盾题(Q量表)、说谎(L量表)、诈病(F量表)作为测验有效性的效度指标[1]。为矫正态度上的防卫性对临床量表的影响,还增加了校正分(K量表)。以F-K指数作为衡量被试防卫态度高低的指标[1],不同防卫态度测验被试之间,临床量表存在多大差异,加K分校正后,其差异又如何?尚未有专门探索和研究报道,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1 对象 为我院近5年来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经MM P I测验且按标准测验结果有效的患者共62例。其中男52例、女10例;平均年龄:(28.37±11.33)岁;文化:小学1例、初中19例、高中25例、大专以上17例;临床疾病诊断(按CCMD-3标准):精神分裂症40例、情感障碍11例、应激性障碍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3例、癔症性精神障碍3例。FK指数划分后,有意充坏组:精神分裂症9例、情感障碍2例、应激性障碍2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例;有意充好组:精神分裂症7例、情感障碍1例、应激性障碍1例、癔症性精神障碍1例;常态组:精神分裂症24例、情感障碍8例、应激性障碍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2例、癔症性精神障碍2例。
1.2 方法
1.2.1 MM P I测验 采用纪术茂等[2]编译的MM P I-2版本、选择对临床诊断有参考价值的前399题进行测验,按照记分键统计各分量表原始分得分结果。
1.2.2 根据F-K指数的得分情况 将被试划分成3组:F-K值>11分为被试有意充坏;F-K值<-12分为被试有意充好;F-K值≤11分到≥-12分为常态。比较在3种F-K指数状态下,各临床量表加校正K分前的差异和加校正K分后的差异。临床量表包括:H s(疑病)、D(抑郁)、Hy(癔症)、Pd(病态人格)、M f(男子气/女子气)、Pa(偏执)、Pt(精神衰弱 0、Sc9 精神分裂症 0、M a9 躁狂)、Si(社会内向)。
1.3 统计方法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种F-K指数状态下各临床量表得分结果。
2.1 3种F-K指数状态MM P I加校正分前各分量表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3种F-K指数状态MM P I加校正分前各分量表得分比较()
表1 3种F-K指数状态MM P I加校正分前各分量表得分比较()
MM PI F-K指数分量表 1有意充坏(n=13) 2有意充好(n=10) 3常态(n=39) t1-2 t1-3 t2-3 P1-2 P1-3 P2-3 4.46±2.33 8.90±3.54 6.36±2.84 -3.43 -2.4 2.10 0.040 0.024 0.057 F 26.4±4.13 8.50±5.36 13.2±5.14 9.50 10.3 -2.51 0.000 0.000 0.025 Hs 17.3±5.23 6.10±6.05 11.6±6.68 4.67 3.16 -2.52 0.004 0.000 0.024 D 31.8±3.69 24.0±8.93 28.6±6.91 2.61 2.13 -1.53 0.024 0.040 0.154 Hy 27.8±4.55 25.5±6.82 26.7±7.31 0.91 0.64 -0.47 0.387 0.526 0.641 Pd 25.1±5.66 19.0±3.10 21.5±4.96 3.23 2.05 -1.89 0.004 0.054 0.073 M f 27.1±5.71 27.5±4.41 27.7±5.09 -0.21 -0.39 -0.17 0.839 0.702 0.864 Pa 22.2±3.31 13.5±2.72 15.1±4.52 6.88 6.03 -1.43 0.000 0.000 0.167 Pt 31.5±6.64 10.1±6.90 18.8±9.29 7.51 5.36 -3.31 0.000 0.000 0.004 Sc 46.0±9.64 13.1±9.13 24.6±10.87 8.36 6.71 -3.41 0.000 0.000 0.004 M a 23.5±4.20 17.7±8.45 18.3±4.84 2.00 3.76 -0.21 0.068 0.001 0.084 Si 37.0±7.59 22.9±6.66 30.8±7.66 4.64 2.48 -3.23 0.000 0.022 0.005 L
加K量表校正分之前,Hy、M f在3种F-K指数状态下得分无统计学差异,L、D、Pd、Pa、M a在有意充好和F-K 常态之间统计学差异不具显著性。F、H s、Pt、Sc、Si在 3 种F-K指数状态下得分统计学差异均具有显著和极显著意义,L、D、Pd、Pa在有意充坏与有意充好、有意充坏与F-K常态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M a在有意充坏与有意充好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有意充坏与F-K常态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2.2 3种F-K指数状态MM P I加校正分后各分量表得分再比较 加校正分后,MM P I各分量表得分比较结果,H s、Pt、Sc在“有意充好”与F-K常态组之间的统计差异消失,Pd在“有意充坏”组与“有意充好”组之间的统计差异消失。其余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仍存在,无统计学差别意义的状态不变。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的应用,为那些接触交流困难、难以有效进行精神检查获取症状和及时作出诊断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辅助参考。在临床上,诊断与药物的治疗应用往往是相关联的,因此,诊断的可靠性尤为重要。作为辅助诊断工具,MM P I测验结果的可靠性问题一直倍受关注。由于有了效度量表Q、L、F及校正量表K作为衡量测验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指标,大大增加了测验结果的可靠性。虽然几个效度量表均可反映被试的测验态度和测验结果的有效性,但郭念峰教授仍认为,将F-K指数(F减K)作为衡量被试防卫态度高低的指标[1],F-K>11分,预示着被试有意充坏,F-K为负值,且<-12分,预示着被试隐瞒、否认情绪问题和症状,有意充好。
本文的分析结果显示,在加K量表校正分之前,癔症(Hy)和男子气-女子气(M f)在3种F-K指数状态下均无统计学差异,反映防卫态度对癔症、男子气-女子气没有明显影响。L、D、Pd、Pa在有意充好与F-K指数常态之间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反映有意充好对抑郁、病态人格和偏执影响不明显。但L、D、Pd、Pa在有意充坏与有意充好、有意充坏与F-K指数常态之间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反映有意充坏会对抑郁、病态人格和偏执造成影响,这些量表得分会比防卫常态者偏高。轻躁狂(M a)在有意充坏与F-K指数常态之间统计学差异亦具有显著性意义,反映有意充坏对轻躁狂也有影响。F、H s、Pt、Sc、Si在 3 种F-K 指数状态下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反映不同防卫态度对疑病(H s)、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症(Sc)、社会内向(Si)影响较明显。从有意充坏到F-K指数常态到有意充好,得分依次降低。
加K量表校正分之后,疑病(H s)、精神衰弱(Pt)、精神分裂症(Sc)在“有意充好”与F-K指数常态之间的统计差异消失,但“有意充坏”与“有意充好”及F-K指数常态之间的差异并未消除。反映加校正分后,仍不能消除有意充坏对临床量表的影响,白建武等[3]的研究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在疾病期这3个临床量表得分均高于中国常模,但症状后这种差异就消失了。反映出在疾病严重期,MM P I测验即使加校正分仍不能有效区分有意充坏或是真正的分裂症症状。病态人格(Pd)加校正分后,在“有意充坏”组与“有意充好”组之间的统计差异消失,反映加矫正分后,可以消除有意充坏对病态人格的影响。王靖等[4]对有暴力行为的偏执型分裂症的研究测验结果,Pd具有高于正常人的特异性。抑郁(D)和偏执(Pa)在有意充坏与有意充好和F-K指数常态之间有差异,加校正分这种差异未消失,反映有意充坏对二者会有影响。李丽娜等[5]对抑郁症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抑郁症D、Pa得分均高于正常人,与有意充坏者仍可能出现混淆。其它已存在的无统计学差别意义的状态保持不变,反映加是否校正分对这些临床量表的影响较小。
总之,不同防卫态度对临床量表测验结果得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加K校正后,可以消除“有意充好”对部分临床量表测验结果的影响。但除病态人格外,加K校正还不能消除“有意充坏”对临床量表测验结果的影响,提示对F-K指数呈现“有意充坏”结果的被试,临床量表的测验结果要谨慎对待。
[1]张继志.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223-231
[2]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11-30
[3]白建武,尼宝兰,牛淑华.精神分裂症患者MM PI测验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1):18-20
[4]王靖,王丽娟,陈利.具有暴力行为的女性偏执型分裂症患者MM PI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439-440
[5]李丽娜,高凌云.抑郁症MM PI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9):1051-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