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
对普通人来说,医学插画可能让他们联想到医院门诊室中张贴的卫生保健图,或是医学教材中的插图之类——那的确是医学插画师的作品,但只是一部分。事实上,除了向普罗大众传播医学知识以及教学,医学插画师的作品还被用于医疗科研和医药产品、器材的商业推广。
既要准还要美
乍看之下,那套以《“看”病》为名的漫画和医学毫无关系,它场景简单人物造型稚嫩,甚至开头情节也几乎千篇一律:某人在生活中出现身体不适,然后被送往医院就医。不过继续翻下去,浓重的“医学”味道就会扑面而来,漫画中人物所患疾病的复杂病理,被一系列简单浅显的器官图、病理图解构,加以少量的文字说明,即使毫无医学背景的外行也能看明白。
《“看”病》是张敏医生和他的团队制作的一套专业医疗科普漫画,目前在当地各大医院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免费发放。“患者非常喜欢,每次一上架总是很快就被拿光了。”
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的张敏是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同时担任一家医学科普杂志的执行主编。《“看”病》这套漫画的创意,来自于他在实际工作中和患者接触的感受。
“现在社会上医患矛盾这么突出,沟通不畅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医生的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向患者详细解释病情或是治疗方案。患者对医生不信任,对一些治疗措施不理解就会‘想当然。加上媒体有时候不专业,做的报道只顾抓眼球,也容易给患者带来误导。”
张敏的切身感受是,医学这样的学科,其实非常需要人文形象化的东西。“图画是一种很好的沟通途径。”出于个人爱好,张敏从西安交大毕业后,在西安美术学院的成教学院学习了美术设计。因为有给医学会、卫生部教材和出版社绘制医学插图动画的经验,在《“看”病》团队中,张敏既是策划也是执笔:“我本身就是医生,直接接触患者,所以比较懂得患者想要了解什么,加上我有美术功底,知道怎么画对他们来说是浅显易懂的。”
至于医学插画师这个身份,张敏说自己只能算是“自学成才”。这并非自谦,在国内,因为文理分科,医学和艺术在高中阶段就失去的并行的可能,而且没有一所国内的医学院校开设医学和美术结合的专业。
目前,《“看”病》系列漫画已经涵盖了一百种左右常见病,张敏希望这些漫画可以让老百姓对生活中的常见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医务人员有时候也用它来向患者解释病情,一些医疗机构主动提出跟我们合作,他们的专家都要加入我们的团队。还有出版社找到我们,要出版这套漫画。”
同样是以漫画的形式普及医学知识,“白袍超人”把他的科普阵地搬到了网上。
网名“白袍超人”的刘医生是一名口腔科医师,从小喜欢画画,但基本上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有了微博之后,我才接触到医学插画师这个群体,才知道有这么一个行当。”微博让他找到了可以切磋技艺的“同道中人”。“白袍超人”的关注对象,有很大一部分和医学、美术素描、医学插画相关。他和那些“同道中人”在微博上转载一些国内外的优秀的医学插画作品,同时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网上彼此指教。
艺术的天马行空与医学的严谨看似会产生矛盾,不过,医学插画师们似乎从来没有为此纠结过。“医学插画师是可以在精准的基础上提炼出美感的。比如要表现红细胞在血管里流动,你画几个红团团和两条杠杠组成的血管,那也是插画,但很单调;如果画出来的是一个个表面晶莹,还带有一点点闪光质感的‘小馅饼在半透明的血管里流动,看起来就会很美。”“白袍超人”的书架上,美术设计类的书籍已经超过了医学书籍。
“白菜价”VS年薪七万美金
医疗科研领域同样是医学插画的用武之地,因为医生与医生之间也需要对话。
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的Willing21现在是一名医疗科研人员。读研时,她的导师发表论文需要配图,得知她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就让她尝试来画。
“医学院的教授发表论文,或是一些比较新的医学成果,就需要做一些模式图用来向其他人讲解。”因为自己也从事科研工作,Willing21很清楚一篇科研论文或研究项目需要插画来表达什么。
然而谈及医学插画的收入,Willing21直叹国内的价码远远不能和国外相比。“简单的插画大概一两百块钱,复杂的、或是比较精美的,价格在千把块左右。”
在北美,医学插画师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职业,据美国医学插画师协会(Association of Medical Illustrators,简称“AMI”)调查,一个专职医学插画师年薪在6.3万至7.7万美元之间。
因为版权意识及管理的薄弱,国内一些出版社、研究机构或医药企业会找来现成的样图让插画师“参考”,甚至,直接拿国外的医学插画或是动画来用。此种情况的结果是:国内医学插画的市场需求虽大,插画师们却因“白菜价”而生计艰难。
在国内,科班出身的专职医学插画师也并非没有,只是少得“一只手就能数过来”——盛文思就是其中之一。
在香港科技大学完成生物化学专业的本科课程后,盛文思选择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医学沟通(Biomedical Communications)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因为我从小蛮喜欢画画,一直也在学,这个专业非常适合我的知识背景和兴趣。”
入学后的第一年,盛文思和医学院的学生们一起上人体解剖学、胚胎学、病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第二年,他们开始接受医学多媒体或动画的实践训练。“我们的每一门专业课都会结合技术层面的操作实践。比如学病理学的时候就同时开一门Photoshop课程,学生可以从病理学课程所学的内容中选择一个题目,制作出相应的病理学图片或动画出来。”
和用于科普的医学插画相比,盛文思的作品到底透着一股“高精尖”的风格。她目前在一家国内顶尖的计算机图像视觉创意公司供职,专门做医学方面的多媒体、动画、展览展示等等。
“客户主要是世界500强的医药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因为国内研发性的药品没有那么多,我们做的东西大部分是为医疗器材的推广服务的。”而在北美地区,因为集中了很多制药公司的研发总部,盛文思北美的同行们更多的是做一些关于药理展示的插画或动画。
相比于收入,盛文思更在意“医学插画”这个名称问题。“今年的AMI年会上,大家就在讨论这个名字是不是该换了。”最初的医学图画都是手绘的平面图,因此才使用了“插画”(illustration)一词。然而眼下,医学插画早已突破了平面,向着多媒体及动画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