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2-11-14 11:22王广军隋浩智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职业高职

王广军,郭 斌,隋浩智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将原来的部分管理类专业,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国际工程管理以及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等专业合并组建成一个新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土木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素质,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相应地,此专业在高职院校叫作建筑工程管理,知识领域更有针对性,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年来,尽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并不受企业的认可,就业市场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方面毕业生很难找合适的工作,或者找到工作岗位,就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往往也很难“找到感觉”,另一方面企业很难招聘到适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因为企业更倾向招聘有工作经验的人员。究其原因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与企业实际需求并不相适应,学校一味的按照预算员和监理员设置课程、按照单一就业岗位安排教学环节,没有充分认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特殊性。所以学生缺乏实践教育环节的学习、课程实践内容设置太少才是问题之所在。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结合某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努力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育改革,深刻地认识到进行专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下面谈谈笔者对此的几点看法。

一、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课程体系

通过与行业人士进行座谈,及对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加之解读政府工作计划,与政府有关经济规划部门进行沟通等方式,我们发现,经济越发展要求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越大,新型建筑业将成为本区域经济的热点。因此,高职院校应构建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根本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或工程造价)一线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校企共同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

专业建设要十分注重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研究和探索,并通过不断开展市场调研、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高职教育教学学术研讨会议、组织骨干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考察,汲取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

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时,一定要邀请工作在行业第一线的企业专家。从企业专家的角度、企业用人的角度和企业需求的角度对人才培养模式目标补充完善,从而更有利于学生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2.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层层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德育、法制、专业认识),在这一阶段学生以基础课学习为主;第二阶段即第二学年,安排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技术专项能力,这也是专业教学的重点;第三阶段,是第五学期的前十个周,安排学生进行综合实训,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训能力;最后一个阶段,用25周(第五学期8周+第六学期17周)左右的时间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在这一阶段学生深入企业,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从事各项具体工作,通过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个阶段层层递进,从基本能力培养到岗位技术专项能力,从综合实训能力再到顶岗实习培养,以基本能力锻炼开始,通过技术专项能力培养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再通过综合实训引导学生接触实际工作,最终顶岗实习,实现与就业单位零距离接触。培养过程见图1。

图1 “层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3.新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

重构课程体系应以人为本,利于学习;紧跟区域经济发展态势,适度超前,要充分适应区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努力引导区域人才需求;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有利于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该职业的道德规范;保证每一位毕业生熟练掌握数种技能;规范技能教学效果的评价,将熟练、规范的岗位能力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通过企业调研,确定本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造价员、监理员、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分析职业岗位能力;由企业专家根据真实的工作过程及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分析,总结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由企业专家、课程专家与专业教师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行动领域;由课程专家与专业教师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构建过程见图2。

图2 新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二、统筹规划,构建全面完整、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的实践教育体系

1.加快建筑工程管理实训室建设,为学生综合实训提供保障。

鉴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一般没有合适的教育资源来安排学生参与到具体工程项目中以达到实践教育的目的,所以在高职院校建设综合实训室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增强感性认识是可能的。通过实训室建设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仿真的职业氛围中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增长胆略,增强职业感,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模拟教学。

通过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和组织老师统一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原来完全依赖课本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教学视频动画等实现教育目标。模拟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应考虑到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强化企业作为实践基地的各种功能,通过企业的用人标准考核学生等举措,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

[1]孙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44.

[2]杨婉.论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高等教育,2011,(1):90-91.

[3]董素芹.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255-256.

[4]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职业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