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关注中国改革走向

2012-11-14 13:35东方
决策与信息 2012年4期
关键词:中国政府改革经济

文/东方

最近召开的全国“两会”有800多名境外记者活跃其中。他们观察、记录了改革发展中的中国新景象、新蓝图、新对策,并将他们激情的报道传播全球。

改革攻坚树信心

●俄罗斯《俄罗斯报》 目前,改革攻坚已成为摆在中国决策者案头的“国字号”问题。环顾中国改革可圈可点。一是改革不分东方西方,四海皆行;二是改革是渐进行为,而非革命式的突变行为;三是改革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并非仅仅指向经济、社会,也指向体制与政治。近几年来,中国迎来了诸多“大事件”:改革开放30周年、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邓小平南巡20周年等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已开拓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科学发展模式。两会报告70余次提到改革,意味着中国改革必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美国《纽约时报》 改革攻坚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南巡20周年,中国目前遇到的最大难关。经济转型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不过一直以来阻力很大。《纽约时报》依然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保持乐观,“许多经济学家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问题都很担忧,不过温家宝总理表示,这两个问题都在控制之中。温家宝总理对整个国家形势的判断还是让人很有信心的”。

●美国《华盛顿邮报》 30多年前,由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让每一个中国人尝到了甜头。今天,为什么中国人特别怀念邓小平?就是他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先对改革之倡导,再对改革之坚持,两次在中华民族历史关键时刻,果断地以“改革”这个平凡不过的词汇,创造了一段人类社会不平凡的史诗。下一步,改革还将续写新的辉煌。

●美国《华侨报》 两会奏出的改革强音,必会坚持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自身需要之节拍,并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正在形成改革腾飞、升华的两翼,海外华侨华人对“两会”后中国的改革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充满期待,信心满满。

●法国《欧洲时报》 近年来,随着在世界舞台上“中国角色”日益“吃重”,“两会”越来越受到海外关注。今年“两会”的改革强音与高层达成的深化改革共识,向世界诠释出改革的要义,中国的改革之路是和平崛起的发展之路,对全新环境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制度之国家,特别是对深陷欧债危机难以自拔的欧洲,都深具启迪意义。

经济发展调增幅

●英国路透社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近30年几乎不间断的高速发展后,现在似乎终于进入了一个依然强壮却不再令人眼花缭乱的阶段。面临政府换届之年的中国,今年终于告别对国内生产总值“保八”的膜拜,将其增长目标主动下调至7.5%。在体现调整经济结构,追求增长质量的政策导向下,总体政策目标确定更侧重“平稳”。

●法国《费加罗报》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将经济增长目标调为7.5%,并继续深化经济改革。温家宝总理提出重视保护“农民土地权”也引起关注。

●澳大利亚《澳洲人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确定为7.5%,略低于过去多年8%的目标,显示了中国政府有着比快速增长更为重要的优先考虑。这充分体现出了中国道路与发展模式的“先进性”。

●日本《读卖新闻》 中国政府下调了自2005年以来坚持了7年的8%的增长目标,显示了中国政府相比于扩大规模更重视增长质量和社会稳定以及试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奥地利《新闻报》 中国的经济增长在降温。欧洲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市场,欧债危机今年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中国政府拟采取谨慎、灵活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金融风险。今年中国的预算赤字约960亿欧元,占GDP的1.5%。

●意大利《共和国报》 中国政府将2012年经济增长率目标调低为7.5%,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效益和可持续性,从而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此外,中国政府还将按照总量适度的货币政策,保持物价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使今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

●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国下调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彰显了中国政府准备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质量的决心。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改革具体目标的明晰是亮点,中国还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拉动内需促发展

●美联社 刺激国内消费,包括增加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成为中国政府重要工作目标。中国将对广泛人群增加援助规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对教育与农民的补贴,并对私营企业的放贷,提供帮助。

●法新社 扩大内需成为2012年的一项主要任务。中国将增加对公租房、社会保障事业、教育等方面的投资,提高工资水平,遏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英国广播公司 2012年中国政府的主要经济任务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年工作的重点是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也要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德国《金融时报》 中国将放弃对过去增长方式和出口经济的倚重。当前的中国经济面临着来自国际上的多种新挑战,中国亟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国内消费应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墨西哥通讯社 中国政府将努力促进国内需求增长以减少对外国市场的依赖,并力争在工业领域取得跨越。

惠及民生保稳定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经济过去10年的高速发展是以内部调整为基础,并与外部调整协调并进的过程。在本轮经济“再平衡”中,中国经济需要的仍然是“内部再平衡”,并以此作为新一轮增长的基础。外部需求不振,事实上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改革的催化剂。今年中国财政政策大有可为,重点仍将围绕稳定增长、保障民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德国《时代周刊》 中国推出了多项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政策,并且设定了一个比过去较低的经济发展目标,将把维持通胀率的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今后中国工作重心将放在促进和保障民生工程上,他们认为,稳定是大局,民生是大局下的务实作为,只有保障了民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稳定。

●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 中国的发展变化确实是日新月异,每次到中国去,无论是到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到北京、上海还是中小城市,都能看到巨大的变化。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积极措施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些国家免受危机影响。目前,中国在保持本国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积极配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应对西方国家的债务危机。今年“两会”规划的中国的稳定和繁荣,将为亚太地区和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印度《印度教徒报》 中国总理温家宝宣布,在政府竭力应对不断拉大的收入不平等问题时,将出台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包括将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提高至GDP的4%,并建立全面覆盖农村和城镇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增加医保补助等。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民生工作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

大国形象显本色

●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 经过改革开放,中国已经确确实实成为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国家。中国的大国形象不仅体现在经济强盛,而且表现在能够尽力保护本国公民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关注海外华侨华人的合法权益。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尤其体现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与世界和平。中国政府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道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全球经济困难的背景下,中国成功地探索出了应对危机、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中国的国际社会责任在金融危机中不断地彰显出自身的价值和魅力,凸显出责任大国的本色。

●西班牙埃菲社 今年中国“两会”的主要议题是中国必须进行经济改革以转变发展模式。同时,改善环境和空气质量、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水平以及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都是集中的话题。中国30多年改革史,堪称是全方位的。今后的中国,将把改善环境和空气质量作为发展的重点目标来做实。

文化繁荣重创新

●法国《艺术报》 温家宝总理表示希望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国家文化产业,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政府将通过在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建立文化设施,加强政府财政支援,联合各地区政府增加文化节目和非营利性机构的数量,以及加强保护中国文化遗产,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和国际交流等措施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国将重心重新放到中国社会文化价值上,必将有力地促进精神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

●美国《中文网》 从每年春节的艺术盛宴到纽约时报广场的中国广告大屏,从华语电影到孔子学院,如今在美国,可以看到一批批中国文化符号。中国文化要真正走出去,首先要做的是传承。将中国优秀文化的核心部分传承并深入发展成为具有竞争力、阐释力和说服力的文化是抓住人们眼球的关键。中国文化应当向世界标准看齐,做到专业化、职业化,而不仅仅是商业化。现在,海外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世界各地也正在掀起汉语热。中国应当增强文化信心,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呈现给世界。

猜你喜欢
中国政府改革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改革之路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中美(联邦)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问关系发展的风险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