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清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2型糖尿病已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的发病可能是一种体内免疫系统诱导细胞因子,介导的急性时相反应。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迅速增加,常合并脂代谢紊乱、尿酸增多,除引起痛风和肾尿酸结石;还与高血压、肥胖、高胰岛素血症等全身性疾病并存,是并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为了探讨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我院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30例健康人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71岁,平均51岁,病程0.5~20.0年,平均4.0年。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9~74岁,平均5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受检者均于入院次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送检,抽血前1餐忌食高脂饮食,忌酒。采用美国DXC-800贝克曼全自动生化仪,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分别检测尿酸、空腹血糖 (FPG)、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受检者均未使用影响尿酸的药物。
1.3 诊断标准 高尿酸血症:尿酸水平 >420μmol/L(7.0mg/L)。血脂紊乱: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包括TC、TG和磷脂等。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糖化血红蛋白A1c≥6.5%;(2)口服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mmol/L;(3)检测空腹血糖值≥7.0mmol/L,空腹是指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4)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者,随机血糖≥11.1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TG、TC、LDL-C、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iochemistry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iochemistry parameters between two groups
注: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组别 例数 血尿酸(μmol/L)TG(mmol/L)TC(mmol/L)LDL-C(mmol/L)HDL-C(mmol/L)观察组 30 436.6±28.9 2.55±1.26 5.15±1.66 3.37±1.280.93±0.44对照组 30 253.5±21.2 2.16±1.21 5.34±1.45 3.13±0.951.29±0.39
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嘌呤代谢障碍性疾病,尿酸为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由肾脏排泄。糖尿病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可分3型:肾型、代谢型、混合型。肾型特点是肾的尿酸排泄降低,代谢型特点是尿酸在体内产生增加,混合型的特点尿酸的生成增加和排泄降低两者兼有。高尿酸血症可诱发多种疾病,如常见的痛风、尿路结石等,高尿酸血症还与高血脂、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有相关性。本研究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尿酸含量高于对照组,提示糖尿病患者易产生高尿酸血症。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同时会使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血尿酸升高。与此同时,还促进了钠的重吸收,高尿酸血症时,尿酸微结晶容易析出,沉积于血管壁上,直接损伤血管内膜,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反应,促进血小板黏附、聚集以及促氧自由基生成增加并参与炎症反应[1],上述因素均可直接对冠状动脉硬化产生影响,升高的血尿酸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直接诱发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血压升高又使肾功能损害加重,高尿酸血症常与心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子同时出现,两者互为因果,最终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形成恶性循环促使病情发展。因此出现了高血压性糖尿病。另外高血压、肾动脉硬化、高龄等因素引起的肾功能减退,使肾小管排泄尿酸的能力减退,血尿酸升高。人尿酸值与血糖一样,随年龄增加有升高倾向[2]。过高血尿酸浓度可以损害胰腺细胞,从而诱发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嘌呤的分解代谢增强使尿酸生成增加。部分痛风患者存在胰岛素抗体而加重糖尿病。在高尿酸血症的形成中,肾脏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大部分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特点和肾的尿酸排泄功能受损。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是复合因素决定的,即肾脏功能的损害和尿酸的生成增多。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较血糖正常者明显升高,主要原因是高胰岛素血脂可致代谢障碍,加速并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由于糖、脂、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引起脑血管病变可累及大小血管和微血管。合并高尿酸血症及脂质异常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动脉硬化,高血脂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从而使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而高尿酸血症与TG联系的内在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初步认为可能与糖酵解有关。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关于代谢综合征的建议中,高尿酸与代谢综合征相关,尿酸沉积于血管内皮,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内皮的损伤,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沉积于胰岛,促进高血压发生和发展,可导致β细胞功能损害,引起糖代谢紊乱。即,动脉粥样硬化是各种损伤通过细胞因子释放诱发的一种慢性炎症。另外,胰岛素作为抗脂解激素,可能诱导肝脏脂酶活性,尿酸水平升高还促进LDL-C的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其机制可能是尿酸代谢中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增加,诱发或加重脂代谢紊乱,尿酸盐于血管壁后直接损伤内膜,增加氧自由基生成并参与炎性反应,导致血尿酸形成,这种相关性的研究对寻求预防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途径具有相当意义。根据有关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机体环境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高尿酸、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间相辅相成,使游离脂肪酸升高,加至脂蛋白酶活性降低,卵磷脂胆固醇转酰酶等活性降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胰岛素抵抗的加重,肝脂酶活性升高,从而出现脂代谢紊乱,性激素水平失衡等临床状态,故应重视相关实验室检查。了解血糖、血脂以及高尿酸与2型糖尿病,相关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在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血糖的有效控制,对于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要降血糖,而且还要经常监测血脂水平,若血脂增高还要降血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尿酸、血糖、TG、TO、LDL-C、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高尿酸血症患者易诱发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高尿酸血症,尿酸可作为临床血管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
1 史耀勋.美迪康联合力平脂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382.
2 吴筠,周勇,陈宏,等.2型糖尿痛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调查分析 [J].广东医学,2008,29(2):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