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2-11-13 07:42黄兆信曾纪瑞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黄兆信 曾纪瑞

(温州大学 创业发展研究所,浙江 温州325035)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黄兆信 曾纪瑞

(温州大学 创业发展研究所,浙江 温州325035)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主力,本研究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能力的三大因素:个人特征因素、个人资本因素、创业环境因素,进而提出了消除制度性障碍,建立基础性保障体系;消除非制度性障碍,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提高服务意识,建立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服务体系;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能力等政策建议,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能力。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活动;创业服务;创业能力

一、前言

2010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名词,传递出中央对这个新社会群体的关切。新生代农民工正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力量,与第一代农民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春光所提出的“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概念,便是如今社会大众所说的“新生代农民工”。王春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定义:年龄普遍较小,多在25岁以下,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和受教育于80年代,基本上于90年代外出务工经商①。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务农的机会较少,甚至有一部分人没有务农经历,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因此外出动机与自我期望也带有独特的群体特征。

此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学者们不仅着力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还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一部分学者对两代农民工之间存在的代际差异展开了研究。王东、秦伟以社会分层作为理论依据,从流动的动机和目的、流动的组织性、收入和消费、对城市的适应性以及对家乡的回归性等方面对农民工群体内的代际差异进行初步研究②。分析结果显示:在流动目的和动机方面,学习技术、见世面开眼界、挣钱回家做生意等具有自我发展的目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目的和动机。2010年,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就业动机、劳动权益的诉求、对职业角色的认同、维权意识和方式、对务工城市的心态、对外出生活的追求等六个方面发生了“转变”③。另一部分学者们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就业的困境。王春光的研究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虽没有真正建立起对社区的认同或归属,但已有一部分人在努力适应着流入地社会生活与环境;新生代农民工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开始不认可或批评农村习惯或传统。同时,由于社会认同的不明确和不稳定,新生代农民工也将表现出更明显的“流动性”特征和游离社会的倾向④。许传新的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工作适应、人际适应都处于中等水平,而生活适应处于较低水平;研究还指出家庭背景、城市经历、大众传媒的推动、社区参与以及组织支持等五个方面的因素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具有显著影响⑤。谢建社以冲突理论为理论背景,从经济、权利、思想、文化、家庭婚姻以及代际等多个角度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冲突问题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农民工面临冲突,而这些冲突的根源除了国家制度与政府决策外,更重要的是农民工自身素质⑥。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发现学术界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给予了密切关注,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主力,他们有着强烈的城市融合意愿,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创业是有效解决其城市融合问题的一种现实选择。本研究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能力的内部及外部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能力。

二、实证分析

(一)概念界定及研究设计

本文所称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进入城市占有相当生产资料并雇佣他人或者占有少量资本的自我雇佣的农民工。

本研究采取的是定量研究方法。首先采用内容分析法,利用万方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平台,对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研究的文献进行定量搜索与统计,以标题含“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为索引关键字,获取相关文献10篇;以摘要含“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为索引关键字,获取相关文献19篇;以全文含“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为索引关键字,获取相关文献也仅为29篇。其次,借助NVIVO 8.0定性分析软件对所有样本文献进行高频关键字的排序索引,得出描述“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关键性变量,选取其中前20位的变量为索引关键字,对所有样本文献进行再次索引,统计得出文献来源的数量,以样本文献中出现关键性变量的篇数为标准,从而进行排序,得出排名前8项的关键性变量。排名前8位的关键性变量(见表1)可以概括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三大因素,它们分别是个人特征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人力资本因素(教育程度、社交能力、工作经历)、创业环境因素(政策制度、城市融合)。最后,对上述三个因素下的8个变量进行具体操作化设计,形成调查问卷。

表1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能力关键性统计变量 (NVIVO 8.0)

调查组于2011年7月至11月在上海、武汉、杭州、合肥、青岛、南京、福州、南昌等地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对新生代创业农民工与其他创业者进行比较,调查人员仅对调查对象是否为创业者进行确认,而并未刻意排除非其他类型创业者,并采用调查人员现场发放问卷并请被调查者当场填写的方式收集数据。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0份,收回问卷850份,其中有效问卷832份,问卷回收率100%,问卷有效率97.9%。在回收的832份有效问卷中,有312份是由城市居民创业者所填,其余520份问卷为创业农民工(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和第一代创业农民工)所填。实际回收有效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填写的问卷为357份。

(二)数据分析

1.个人特征与创业能力

个人特征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三项指标。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年龄多集中在20-30岁间,占全部调查总数的86.8%,20岁以下的比例仅为13.2%。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性别以男性为主,比例为62.7%,女性占37.3%。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未婚者占全部调查总数的60.2%,已婚者占39.8%,其中已生育的比例为27.8%。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出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特征与创业能力间的关系。年轻的未婚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是创业的主体。年龄轻意味着精力充沛、思维能力强,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较大的发展前景。未婚者的家庭生活压力较小,有利于创业空间的拓展,这和我国目前从事其他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婚育状况较为一致。

婚姻状况上的不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形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形式中,45.1%的以独立创业为主,26.9%的为合伙创业(见表2)。与第一代农民工的创业形式相比,第一代农民工的创业形式中,41.7%的以家庭创业为主,34.4%的为独立创业(见表3)。创业形式的不同跟婚姻状况有直接关系。第一代农民工的已婚人数多于新生代农民工,因此创业形式多以家庭创业为主。

表2 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形式

表3 第一代农民工创业形式

新生代创业农民工中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性别比例相差值为25.4%,具有一定的显著性。这里的性别差异显著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男女文化素质的差异性。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农村对于女孩的教育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直接导致女性农民工的学历水平比男性农民工的学历水平要低很多,其中文盲、半文盲比重较大。由于已往受教育程度低,她们接受再教育的难度也较大。二是女性成就动机不强。从心理学相关研究来看,成就动机是一种试图追求和达到目标的欲望和内驱力。在某种情境中,对成功抱有高期望值的人往往会比低期望值的人表现更优秀⑦。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农民工对男性的依赖正逐渐减少。但数千年男尊女卑的思想仍使不少女性新生代农民工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是理所应当,仍然希望通过婚姻获取生活支持,绝大多数女性农民工因为依赖心理而缺乏事业心和成才动机⑧。

2.人力资本与创业能力

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教育程度、社交能力和工作经历三项指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显示,此三项指标与创业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

(1)文化程度相对较高

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是成功创业的重要保证。就整个农民工群体来说,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程度达到了较高水平。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创业农民工中,小学及以下学历者仅占全部调查总数的1.7%,初中学历者占23.8%,而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52.2%(见表4)。相比第一代创业农民工,第一代创业农民工中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13.5%,初中学历者占40.5%,而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8.4%(见表5)。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整体学历水平明显高于第一代创业农民工,同时,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教育水平也远远超过了创业农民工群体的平均值,创业农民工整体学历水平中,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5.4%,初中学历者占29.0%,大专以上学历者占41.6%(见表6)。

表4 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学历水平

表5 第一代创业农民工学历水平

表6 创业农民工学历水平均值

较好的教育背景使新生代创业农民工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获取新信息,可以通过报刊、书籍以及网络获取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新生代创业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其创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即教育水平越高,创业能力越强。调查数据显示,小学学历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创业行为中有45.5%存在雇佣关系,而本科学历以上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创业行为中有69.6%存在雇佣关系,比例明显高于前者。这说明新生代创业农民工教育水平与创业规模间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即学历水平越高,创业规模越大。

(2)社交能力强

创业过程中需要凝聚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等,农民工一般都是在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存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考虑自主创业,而这些资源的获取都主要建立在社交能力基础上。调查数据显示,有33.6%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认为自己的社交圈比较广,与第一代创业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社交对象并不局限于自己的老乡,他们交往最密切的人不是老乡或亲戚,而是生意伙伴(见表7)。

表7 在城市生活中,您交往最密切的人

(3)工作经历较丰富

个体经历也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活动产生了影响,工作经历主要包括对务工所在地、务工时间及职务层次的考察。

首先,新生代创业农民工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会对其创业的信心及决心产生影响。所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新生代创业农民工产生的推动力越大。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工作地主要集中在温州、宁波、福州、上海、广州等沿海开放城市。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会影响其创业意愿及能力。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一个显著不同,即是他们有着强烈的城市融入意愿。第一代农民工在外务工的目的是荣耀回乡,而新生代农民工的务工目的是扎根城市,他们希望能在城市永久生活,成为正式的城市居民。调查数据显示,52.1%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时间超过三年以上,其中有11.2%的超过8年(见表8)。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时间较短,但他们融入城市意愿却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强烈。17.9%的第一代创业农民工愿意回农村定居(见表9),但仅有7.8%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愿意回农村(见表10),新生代创业农民工表现出更强烈的城市定居意愿。

表8 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时间

表9 第一代创业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

表10 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城市定居意愿

再次,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务工时期的职务层次也会影响其创业能力。拥有一定职务的农民工能够在工作中接触到企业的管理流程,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并且便于拓展人脉关系。调查数据显示,41.3%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在创业前曾经是企业管理者或骨干员工,已往良好的职务层次经历为其创业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提高了其创业的成功机率。

3.创业环境和创业能力

(1)城市融合

无论是国外学界对移民融合的研究还是国内学界对农民工城市融合的研究,多把移民的城市融合看成是一个包括心理、文化、经济等多方面融合的长期过程,将其内涵分为多重维度,由身份融合、心理融合、文化融合和经济融合等维度构成⑨。本研究也从这四个纬度考察了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城市融合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现,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在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融入和文化融入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融合度。调查发现,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城市经济生活适应能力为一般以上的占95.0%(见表11);通过社区活动参与度来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状况,59.9%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参加过社区活动(见表12);通过是否感受到歧视来考察其心理融入状况,43.7%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表示在城市没有感受到歧视(见表13);93.8%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表示适应城市文化生活(见表14)。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见,相对于父辈而言,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熟悉并适应城市生活,与城市的融合度更高。他们中的有些在城市出生,有些年幼时就随父母迁移到城市,有些一毕业就在城市工作,较父辈更能接受城市的生活节奏、工作方式,在认知方面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

表11 您对城市中的经济生活适应状况

表12 您对所在社区活动的参与情况

表13 您在城市里是否感受到歧视

表14 您对城市文化生活的适应状况

与第一代创业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创业农民工有着较强的城市融合能力,他们更渴望在城市长期生活,而不是返回家乡定居。而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迫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产生创业动机。

(2)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对创业活动水平的影响一直都是创业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相关政策对某一个地区和一个群体的倾斜,有利于相关的项目、技术和资源向该地区或群体的流动,能够增加这一地区的创业机率和资源,提升创业积极性,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相反,不适宜的政策环境则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增加创业成本,降低成功机率,影响创业积极性。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活动直接受国家创业宏观政策及地方微观政策的影响。

首先,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国家及时出台了许多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有利的优惠政策。如在户籍制度方面,2010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和有稳定职业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尤其是有稳定工作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优先落户以及加强农村新生劳动力的在职培训等⑩。这些政策不仅可以在生活上惠及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群体,还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使得其创业成功机率更高。

其次,从地方微观政策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地方政府治理理念的差异性直接影响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积极性。如果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缺乏稳定性,缺乏法律依据,则可能直接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正当权益,进而打击其创业激情;反之,如果地方政府提供优越的政策环境并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能够在税收、培训、服务等制度方面有创新服务,则能够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激情。调查数据显示,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对所在城市创业政策和创业服务总体上表示满意。81.2%的受访者认为所在城市出台的政策有利于外来人员创业,83.5%的受访者对所在城市政府服务效率表示满意。但在一些具体政策上,地方政府还有待创新,如创业金融政策。39.2%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认为,在创业初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资金不足是普遍现象,但他们融资的渠道很有限,72.0%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向亲属及好友募集创业资金,仅有12.3%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是通过银行贷款获取资金(见表15)。政府应在资金政策上有所创新,帮助解决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创业初期的资金瓶颈问题。

表15 新生代农民工融资渠道

三、对策与建议

新生代农民工较强的创业意愿与留城意愿之间有着直接联系,他们适应并积极融入城市,意图通过创业来获取更高收入以应对昂贵的城市生活成本。然而,新生代创业农民工的市民化行为在现实中面临一系列制度和非制度障碍,如,买房、医保、子女教育等显性制度障碍,以及地域歧视、负面认知、婚姻、交友等隐性非制度性障碍,此外,强烈的创业意愿与较低的创业能力之间也存在矛盾。因此,有必要积极为新生代农民工消除这些制度和非制度性障碍,以促进其城市融合;城市政府还需要增强为创业农民工服务的意识,完善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服务体系,提高其创业成功概率。

(一)消除制度性障碍,建立基础性保障体系

政府应在户籍制度改革基础上,使新生代农创业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享有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险等公共服务,为新生代创业农民工构建基础性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其创业顾虑。一方面,应该清理因户籍制度而使创业农民工权利受损的法律法规,制订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各种政策。比如,流入地城市可为新生代农民工建设创业集聚和创业孵化基地,在税收、租金上给予优惠;对于自雇创业的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在一些街区划定相对固定的经营摊位,允许其在不影响卫生安全等条件下开展经营,并给予税收减免。另一方面,建立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较为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认为,这种保障体系既要考虑创业农民工收入不稳定的特点,缴费方式和缴费时间上需要设置较高的弹性,也要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制定便于异地转移接续的社会保险品种,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基础性的社会保障。

(二)消除非制度性障碍,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与其父辈相比,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在意识上、行为方式上将更顺利地融入城市。调查数据显示,37.5%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认为自己是城里人,32.5%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只30.0%认为自己是农村人口。但是最终决定他们能否融入城市的是城市社会的包容度。自有了城市以来就有了城乡差别,城市作为政治或经济中心比农村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发展机会,城市的优越性也就产生了城市对乡村的歧视,城市人口对乡村人口的排斥,这是导致三分之一左右的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对自身身份真正不确定的主要原因。只有消除了城市对乡村的歧视,才能真正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因此,新闻媒体应通过新闻宣传、典型示范、形象展示等多样化的手段展示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坚忍、勤劳、诚信等优秀品质,塑造这一群体的良好群体形象以及他们对城市的巨大贡献。同时,政府部门应组织各类互动活动,增加城乡群体间的沟通机会,为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创业提供足够的社会支持。

(三)提高服务意识,建立面向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服务体系

城市政府应该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独立社会阶层的社会地位,认识到其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弱化“管理农民工”的思维,强化为其提供服务的意识,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首先,从观念和意识上认同新生代创业农民工作为城市的一员,在工商注册、创业培训、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其市民待遇;其次,让新生代创业农民工共享城市为下岗职工、科技人员等创办的创业指导中心、创业园等创业设施;第三,构建以新生代创业农民工为对象的综合服务体系。整合劳动部门、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银行、工会等相关机构,成立以新生代创业农民工为对象的综合服务组织,定期主动地为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和资源支持,比如法律援助、医疗援助、社会救济、资金扶持等,尤其重要的是,在城市接纳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上学时,也要考虑到非正规就业的创业农民工的需求。

(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的投入,建立完备的继续教育体系。在培训的内容上,政府可根据社会资源、市场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的资源特征和兴趣取向等开展职业培训,使新生代农民工明确自己的创业方向,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成功率。在发展创业能力培训体系上,应该注重培养四种能力,即创业机遇把握能力、风险抵御能力、项目选择能力和项目经营能力。第一是创业机遇能力。农民工创业首要是把握创业机遇能力的培养。机遇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能不能识别它和把握它。第二是抵御风险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机会都可能使你成功或失败。如何实现从“危机”到“商机”的转变,取决于你的抵御风险和调整应变能力。第三是选择适合创业项目能力。选择一个适合创业者本人所拥有的知识、能力与智慧的创业项目,使创业机会与创业者具有良好的匹配性。第四是经营能力。经营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能力,指的是将某一项目机会转变为创业实践之后,进入项目运作阶段所需要具备的 能 力⑪。

注释

①③彭仁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研究述评》,《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4期。

②王东、秦伟:《农民工代际差异研究》,《人口研究》2002年第9期。

④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⑤许传新:《“落地未生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南方人口》2007年第4期。

⑥谢建社:《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冲突与分析——以珠三角S监狱为个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⑦李宝峰:《论农村女性成才的心理障碍》,《成人教育》2004年第10期。

⑧邵艾群:《论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探析》,《学术月刊》2011年第6期。

⑨张文宏、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社会融合的结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5期。

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http://money.163.com/10/0131/18/5UCK769F00252G50.html,2009-12-31/2012-02-02.

⑪邓婉婷、岳胜男、沙小晃:《新生代农民工创业意向调查实践报告》,《学理论》2011年第18期。

2012-05-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与城市社会融入研究”(11BSH015);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外来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以温州为例”(RZ1012006P)

责任编辑 曾新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新生代”学数学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乡进退有据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