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停留在口号上”
——华东各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记

2012-11-10 02:03:18黄晓蕾综合报道
华东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产学研人才企业

本刊记者/黄晓蕾 综合报道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停留在口号上”
——华东各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记

本刊记者/黄晓蕾 综合报道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是一句口号,但却没有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近年来,各省围绕着“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探索、不断运行的科技工作,使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有了各种体现。

福建: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全社会研发投入主要由企业完成”是福建省提出的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中将实现的“五个主要”之一。为什么研发投入主要由企业完成?如何让企业真正成为全社会研发投入的主角?——《福建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出,到2015年,要实现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2%)。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让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来担当全社会研发投入的主角。

福建安踏是打造中国选手靓丽“龙袍”的企业之一。2011年安踏集团销售收入达到89.01亿元,净利润17.3亿元,国内市场综合占有率连续11年位居第一,成为国内体育品牌的“霸主”。安踏取得傲人业绩与注重研发投入是分不开的。长期以来,安踏一直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设计费用从1991年的200万,到2011年的2个亿,增长了100倍。

谈到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扶持,企业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指引了安踏的创新工作。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的力度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

如果说企业是研发投入的主角,那么政府就应该是企业研发投入的推动者。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福建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推动设立企业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并探索出企业研发经费专户管理制度、重大项目申报准入制度和科技项目企业法人负责制度,建立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制度,有力推动了福建省企业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

江苏:大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之一,便是企业要作为研发主体;江苏省通过加强企业“硬实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来提升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江苏不乏高新技术产业,但尴尬的是,许多产业链高端的研发设计和营销环节却在国外。江苏要摆脱“加工工厂“,向微笑曲线的两头攀升,加强企业研发设计机构建设是极具战略意义的举措。

江苏各类企业在政府的引导和帮助下,多方位配置资源,催生出一大批对创新的不倦追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20年前,常熟一家已濒临倒闭的小开关厂在生死的边缘“开开关关”;20年后,“丑小鸭”变成美天鹅,去年以16.2亿元的销售创造了4.5亿元利润,交了近3亿元的税,利润率是行业平均水平的4倍。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背后,秘诀只有一个:研发团队的创新。全厂1600多人,技术员工超过850人,占50%;直接从事研发的超过400人,占技术人员的50%。这两个50%,让前来考察的温家宝总理也感叹不已。

目前,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的产品多达30多类,上千种规格。拥有120多项发明专利,已授权的超过一半。甚至在与一家日本大企业争夺一款用于控制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的市场竞争中,以强大的创新实力和品牌认可度一举击败对手。

江苏省省长助理、科技厅厅长徐南平在今年4月接受采访时说,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一大批企业建有研发机构,有力支撑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安徽:平台留得人才在

在美国“硅谷”待了17年的博士吴周令,自愿选择回安徽创业。他说合肥这座城市“有一股非常大的‘包容的力量’”。美籍华人徐根保博士说:“人图的就是一个平台!安徽有国际视野,有创新氛围,有发展前景,于是我来了!”

自主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如同和氏璧,需要慧眼去发现、呵护。安徽省各市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倾力打造汇聚人才的“平台”。

作为创新型人才公共服务模式,蚌埠“人才金港”于5月30日扬帆起航。区域竞争,倚重资源。在人才资源争夺战中,抢占先机拥有平台资源,便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正如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所言:“建设蚌埠人才金港,可以实现蚌埠市与上海乃至全国优秀人才资源的直接对接,引进培育紧缺的中高端人才。牵手智慧,高点起飞,对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6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建设蚌埠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出台了建设意见,从市场化人才评价、人力资本作价入股、个人所得税优惠等10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扎实推进重点计划引育人才、产学研实体集聚人才、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和创新创业环境优化6项工程,重点引进培育100名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1000名从事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并转化重大科技成果的高端人才,引领带动试验区乃至全省创新创业人才总量大幅度增长。

山东:产学研力促成果转化

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中心为载体、产学研相结合一直是山东创建创新体系的主要手段,同时,产学研合作也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捷径。通过产学研合作,山东催生了一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群体,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据山东省经信委介绍,“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8.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9万件;授权专利4.8万件,发明专利授权3889件;开发完成了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成套生产技术、全连续MDI成套技术、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和全氟离子膜、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动车组高速转向架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有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以生产铝型材为主的山东丛林集团,联合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上海重型机器厂、北京三零四研究所等单位,研制完成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万吨双动油压铝型材挤压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专利金奖。万吨双动油压铝型材挤压机的完成满足了我国对地铁轻轨、高速列车、电力装备用大型铝合金挤压型材的需求,推动了地铁轻轨、高速列车车体用大型铝合金挤压型材实现国产化的进度。

产学研合作成为山东企业有效转化科研成果的最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了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结合更加紧密,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创新机制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大大加速。

猜你喜欢
产学研人才企业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中国公路(2017年18期)2018-01-23 03: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