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动力
——对话上海市闵行区科委主任 费霞

2012-11-10 02:03:14郭霞
华东科技 2012年9期
关键词:闵行闵行区智慧

本刊记者/郭霞

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创新动力
——对话上海市闵行区科委主任 费霞

本刊记者/郭霞

通过打造“载体、资金、政策”三条链,闵行区全面深入推进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智慧闵行”建设,使科技真正的走到了民间,在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同时,政府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和精准化也得以充分的体现。

国家、上海市和闵行区科技创新大会的相继召开,是挑战,也是契机,闵行区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不断释放创新活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动力。

推进“智慧闵行”建设,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核心要素

《华东科技》:8月22日,闵行区召开了“智慧闵行”建设推进大会,我们也了解到,闵行区以项目化的方式在城市管理、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请介绍下“智慧闵行”建设的背景和设计理念。

费霞:闵行区“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智慧、生态、宜居”闵行的愿景,区委、区政府将“智慧闵行”建设列入近两年的重点工作。去年上半年,通过招投标,我们与IBM公司合作,完成了“智慧闵行”建设基本框架的顶层设计。确定了“智慧闵行”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发展愿景是“感知民生、互联信息、智能管理、共享共用”,宗旨是为我区政府、企业和广大市民提供智慧的城市服务,实现政府精细化管理、精准化服务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我们又进一步制定了推进“智慧闵行”建设的三年行动计划,对建设步伐作了统筹安排,对阶段目标作了明确,对重大项目作了分解落实,使“智慧闵行”从概念性目标成为实实在在的工作任务。

“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本区经济转型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打造“载体链、资金链、政策链”等三条链,着力构建具有闵行特色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此外,我们通过搭建多元化平台来服务企业不同发展需求。”

《华东科技》:可否举些比较典型的案例?

费霞:可以。今年年初开始,闵行区政府与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为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在古美街道开展智慧社区的试点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建成以智能数字电视平台为主的公共服务业务平台。该平台对于信息进行收集汇聚、交叉处理,形成拥有开放兼容、良好运营服务模式。基于IPTV数字电视的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一期),包含“我的医疗”、“安康通”、“数字教育”、“公用事业”等10多个版块,用信息化的方式给居民生活带来了便利。

比如:居民在家中通过数字电视进入“我的医疗”,输入健康卡号可查询本人基本信息、就诊记录、实验室检查,还可以进行门诊预约;进入“数字教育”可以查询学生成长记录、一周菜谱、课程安排等等;除此之外,上海电信提供的“紧急群呼”应用方案,可以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如火灾或灾害性天气时,向所辖范围内所有注册的固定电话和手机发出紧急通告,以起到“早告知,早应对,最大化控制损失”的作用。

此外还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大联动”信息系统、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食品安全实时监控信息平台等案例,这些都很有意义。

《华东科技》:“智慧闵行”的推进对闵行区,甚至是整个上海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将沿着怎样的目标去发展?

费霞:加快推进“智慧闵行”建设,是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闵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智慧闵行”建设是我区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统领。

“智慧闵行”的发展目标,是以国际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基础,以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为支撑,以完备可控的信息安全体系为保障,以“智慧闵行”基本框架为目标,分阶段推进“智慧闵行”建设。

根据计划,2011-2012年为“智慧闵行”规划与启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发挥信息化领先发展和带动作用,启动以“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闵行”建设。2013年为搭建雏形阶段,主要任务是推进城市管理、医疗、交通、教育、政府公共服务的建设工作,初步整合各领域功能,搭建“智慧闵行”雏形。2014-2015年是基本框架形成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升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基本形成“一个中心、两大公共库、三个面向、四大支柱”的“智慧闵行”基本框架。

搭建多元化的服务平台,要全面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华东科技》:国家和上海市相继召开了科技创新大会,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被摆在了突出位置。事实上,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呼声提了很久,但始终没有实现,您认为主要是什么原因?

费霞: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要能承担起创新主体的大任,归根结底是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驱动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表现在: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动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力量有待聚集,创新资源难以满足,创新链有缺失;产业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水平有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聚焦度不够,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等等。

《华东科技》:我们知道,企业在创新上面临“动力不足”、“风险太大”、“能力有限”和“融资太难”等瓶颈,这就需要政府努力营造一个能鼓励企业创新的环境,在营造创新环境,提升科技企业的成功率上,闵行有什么做法?

费霞:我们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本区经济转型发展、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打造“载体链、资金链、政策链”等三条链,着力构建具有闵行特色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此外,我们通过搭建多元化平台来服务企业不同发展需求。一是,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推动区内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科技企业联合会、科技企业家沙龙、科技创业企业联合会、生物医药企业家沙龙等民间组织,定期邀请区内科技企业家开展专家讲座、主题研讨和政企交流等形式互动,纾解科技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二是,针对科技创业阶段的共性化需求,引进社会机构组建了国民新能源、低碳产业孵化器、起点创业营等专业孵化器团队,对科技创业企业实行“资金+孵化”的服务模式,通过政策引导提升本区科技创业孵化服务水平;三是,引入社会专业机构开展科技中介服务。为满足本区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需求,从筹建紫竹创新服务中心开始,相继引入市场机制的创新服务,如专注服务知识产权的东方灵盾公司、专注服务企业拓展市场渠道的通路快建公司等,为企业的不同需求提供了社会化的多元服务。

《华东科技》:我们了解到,近几年来,闵行区根据科技创新创业的需求和特点,不断提高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新出台了科技政策,请问新政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费霞:新政策的主要特点:一是,政策导向更加明确,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着力引导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创新集群与产业集群充分互动、开放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二是,政策内容更加聚焦,着力形成闵行区域特色。重点围绕从技术研发到科技成果产业化,从初创企业到企业上市这两条链,更加聚焦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培育和扶持、更加聚焦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更加聚焦民生科技的创新发展;三是政策手段更加多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了科技金融手段,将原来单一无偿资助,转变为拨、贴、投、贷、奖等多元化手段,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四是,政策执行更加便捷,有效服务科技企业需求。对实施意见和操作办法进行同步修订,在继续采取“一表式申报、一门式受理、一口子兑付”机制的基础上,还建立了“网上审核流转系统”,方便企业申报,跟踪流转进程;五是,资金渠道更加畅通,切实提高政策执行效率。原“47条”政策兑现采取区、镇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支付的方式,一度造成政策落实周期长、执行难等问题,新科技政策在兑现方式上采取区财政统筹支付,更好地提高了政策的执行效率。

以科技创新大会为契机,加快推动区域经济转型

《华东科技》:闵行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可以说是成效显著,面对企业需求和科技工作的新形势,您认为当前闵行区的科技工作中还存在哪些主要的问题?

费霞:简单来说,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首先表现在:科技创新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成果在本地的转化率不高,丰富的知识创新资源对本区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国家战略布局和本区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的关联度不够紧密,军品转民品的技术溢出不多;外资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体内循环运作,对本区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辐射不够;其次是:科技与金融结合有待进一步增强。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的问题依旧突出,天使资金参与区域科技创新创业不够活跃,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引导和集聚效应需进一步提升,区域创业投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上需要有新突破。

《华东科技》:国家和上海的科技创新大会对下一阶段的科技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对闵行来说,您认为意味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费霞:我们要以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契机,按照市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部署,坚持科技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本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动区域经济转型,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首先,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深入开展重大产业技术攻关计划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支持企业实施“加速创新计划”,开发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支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生产型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不断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其次,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围绕培育智能电网、物联网、LED照明、创意产业、卫星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鼓励以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智慧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

第三,建设“大紫竹”创新功能区。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建立利益协调长效机制,进一步扩大紫竹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的创新驱动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以高校为主的知识创新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力推进“大紫竹”创新研发先进制造功能区建设成为上海五大科技产业城之一。

第四,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围绕本区六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以行业龙头或骨干创新型企业为依托,以大学、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新机制;加快紫竹产研院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区域优势产业与高校重点学科充分双向互动、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双向互动,孵化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

猜你喜欢
闵行闵行区智慧
奇妙的蛋壳
闵行博物馆之旅
少先队活动(2021年6期)2021-07-22 08:44:20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科学生活(2017年6期)2017-08-16 05:39:15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区修身行动计划
科学生活(2017年5期)2017-06-10 08:38:13
2017年闵行区“四季风·人文美·修身行”市民修身行动计划
科学生活(2017年3期)2017-04-11 08:27:34
闵行区新型金融机构运行状况分析
闵行的大数据革命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1:14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与创想(2013年7期)2013-11-18 08:06:04
闵行“大联动”机制社会管理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