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瑾
为中国电影造“温室”,可取否?
文/刘瑾
中国电影,是组成世界电影的重要部分。它在世界电影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然而,2012年上半年的数据报告,让热爱中国电影的人们失望了。进口片屡屡抢占中国市场,获得高票房高盈利。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电影“露宿街头”地度过这个格外寒冷的冬天,院线上映的80%以上国产片亏本。
2012年上半年,中国电影产业处于冬天,经历着严寒的考验。在中国电影市场热火朝天的势头下,进口片丰收了绝大部分的票房“果实”,留给国产片的是无限的羡慕和感慨。对中国电影产业而言,今年的“冬天”特别长,今年的“冬天”特别冷。
2012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的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30日,今年上半年共上映141部电影,内地总票房77亿元。其中,进口片38部,国产片103部。38部进口片取得52亿元票房,103部国产片只有25亿元票房。
数据进一步显示国产片票房的分布情况,在这103部国产片中,排名前10位的影片,获得11亿元票房,这10部电影确定为赢利。在其余93部国产片中,只有区区13亿元的票房,8部影片基本打平,85部全部亏本。
这样的局面,是中国电影人所不愿意看到的。在中国电影圈里,当今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害死某个人,那么就说服他去投资电影。”
如此寒冷的中国电影产业,让所有热爱中国电影的人们倍感失望。作为前方市场的影院,已经感觉到这个产业的岌岌可危。北京新影联院线总经理黄群飞担心道:“是否整体盈利,是衡量一个产业能否良性循环的关键指标。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中国电影行业整体性亏损就已经开始显现。”
那么,为什么中国电影会面临如此惨不忍睹的局面呢?业内人士经过反复讨论后,认为国产片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因为被安排在最差的时段放映。于是,呼吁政府采取一定的手段,保护处在于市场弱势地位的国产片。
政府开始响应这些声音,考虑出台一系列过渡性的保护措施,来挽救快要被冰冻的中国电影产业。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说:“我们希望这些保护措施能给国产影片创造一个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对国产影片给予一种巩根固源的支持,从而增强国产电影抗衡进口大片的能力。”
这就意味着,政府可能准备为中国电影造“温室”。在“温室”里,中国电影可以免受严寒的侵袭,振兴中国电影产业的美丽愿景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电影的冬天,似乎将会被划上永远的句号。
我们知道,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对于小部分群体的呼声作出了及时的反应,可见政府是有作为有责任心的。但是,政策牵涉到的范围很广,涉及到的领域很宽,往往会关系到一大群人的利益。所以,在制定政策之前,政府必须三思而后行。
根据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政府准备出台的保护政策,是站在中国电影生存与发展的立场上,希望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保护中国电影健康稳定地发展。
然而,事实上,有好的出发点,不意味着必然有好的结果。若采取手段不当,则会在无形中破坏产业发展,甚至于扼杀产业。
这是因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只有在一定的特殊的情况下,才能被使用。否则,服务型的政府,又做回了裁判型政府,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目标不一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经济存在着自身的供求规律。在规律的运作和制约下,市场主体各自发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今,政府为中国电影建造了一座温暖而舒服的温室。在温室中,企业可以逃避市场激烈而无情的厮杀,产业获得了安全和保障。同时,这样也意味着,企业放弃了作为市场主体的主动权,产业失去了在市场环境下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养分”。
市场竞争被扰乱了后,市场的公平不复存在。现在,我们要驱赶进口片,打的是“爱国”的旗号。等到国产片出现摆不平的局面,到时候打的又会是什么旗号呢?
倘若国产片的整体实力没有提高,那么,即使是Made In China,中国本土的观众仍旧是不会买账的。道理很简单,要让观众走进电影院,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摸钱,必须有好电影。
中国电影,不喜欢“冬天”。但是,这并不是说,“冬天”带来的都是坏处。至少,在严峻冷酷的事实面前,大家可以冷静地思考,淡然地处事。今年上半年国产片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什么才是中国电影产业真正需要的?
1905年,中国电影诞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电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张艺谋、陈凯歌、成龙、李连杰、巩俐、章子怡、贾樟柯等都是享有盛誉的中国电影人,让中国人引以为豪。在中国电影鼎盛时期,《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站台》等国产片包揽了国际著名电影节的诸多奖项,让世界哗然。
然而,纵观中国这几年的发展,的确,没有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佳片问世。关于业内人士所认为的国产片被电影院安排在最差的时段放映这个理由,不免让笔者有些被“雷倒”。事实上,在这85部亏本的国产片中,有不少曾经被安排在黄金时段,可惜没顶住一、两天的时间,就因惨淡的票房而收场。
可想而知,问题的关键在于国产片自身的质量。提高国产片的整体水平,不是仅仅通过调整政策就能够解决的。这需要提高主创人员的艺术修养,大胆地在理论和观念上进行突破,创新性地使用好电影语言;需要提高电影剧本的质量,塑造喜闻乐见的人物形象,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生活;需要完善电影产业链的分工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制作经验,提高电影画面和声音的科技质量;需要拓宽制片环节的融资渠道,保证资金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形成有效的投资管理运行体制......
中国电影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今年年初,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备忘录达成了协议,以后中国每年引进的美国分账大片由20部增加至34部。“根据中美协议,5年之后,中国对美国电影进口的数量还会进一步提高。”国内著名导演陆川说道。
面临空前严峻的考验,中国电影产业将会经历又一次蜕变。我们相信,中国电影不会畏惧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困难。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它凭借着自身的实力和毅力,始终站在历史舞台上。在经历了这次蜕变后,中国电影的产业必将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世界为它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