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状况及其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

2012-11-10 02:54王珊珊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2期
关键词:矛盾性环境因素指向

洪 恬 王珊珊 黄 平

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状况及其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

洪 恬①王珊珊 黄 平△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因素与其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对351名高中生(留守儿童172名)进行测查。结果 ①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道德宗教、控制性显著偏低,矛盾性显著偏高;在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方面,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指向问题较低,指向情绪较高(t=2.327~3.992,P<0.05);②儿童家庭环境与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多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t=20.22~0.317,P<0.05);③儿童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多个维度存在显著的相关(t=20.385~0.254,P<0.05)。结论 留守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同时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与消极的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相关,且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相互影响。

留守儿童;家庭环境;自我概念;应对方式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因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而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代理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1]。由于长期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和引导,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等已呈现出一些倾向性问题。

家庭是人生最初始和最基础的教育环境,多项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发育有着重要影响[2]。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3]。在青少年儿童个性发展中,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对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广泛的影响。如赵红等研究[4]显示,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较非留守儿童明显偏低。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针对内外环境要求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困扰而采取的应对方法、手段或策略[5]。大量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别[6]。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因素与其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的关系。具体要验证以下3个假设:①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概念及应对方式存在差异;其次,家庭环境的恶化引发或导致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概念及应对方式上的差异;最后,留守儿童的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之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江西省上饶市某乡镇和广东省茂名市某乡镇共362名中学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351份,其中留守儿童172人,非留守儿童179人。留守儿童包括单亲抚养儿童68人,隔代教养儿童48人,寄养儿童10人以及其他类型的亲子教育缺失的儿童46人。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家庭环境量表[7]:家庭环境因素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施测。家庭环境量表系Moss等于1981年编制,分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种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我国费立鹏等对该量表进行了中国化修订,修订后的FES-CV有较好信效度;②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8]:青少年的自我概念采用美国田纳西心理学家H.Fitts编制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测量。本研究所用量表由台湾林邦杰于1978年修订,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采用5点记分,从1“从不这样”到5“总是这样”,各分量表题目得分总和为各因子得分,自我总分可以由表面参照各因子得分相加的总分构成,也可以由内在参照3个因子得分的总和构成,二者是等价的。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在参照的3个因子(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为);③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9]:青少年的应对方式用黄希庭等编制的中学生应对方式评定问卷施测。该问卷共30道题目,分为2个分量表,即“指向问题的应对”分量表和“指向情绪的应对”分量表。经前人施测,该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研究程序 以班为单位,采用上述问卷,通过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统一指导语,当场回收问卷。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状况及其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

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10个分量表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在亲密度(t(1,349)=2.6,P=0.010)、矛盾性(t(1,349)=2.474,P=0.014)、道德宗教(t(1,349)=3.167,P=0.002)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有显著差异,而在情感表达(t(1,349)=1.768,P=0.078)、控制性(t(1,349)=1.771,P=0.078)上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边缘显著。且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在亲密度、情感表达、道德宗教、控制性上的得分低于非留守儿童的家庭,同时其家庭矛盾性要高于非留守儿童的家庭。

2.2 留守儿童的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状况及其与非留守儿童的差异 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上皆存在显著的差异,留守儿童的指向情绪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指向问题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学生。

表1 不同类型儿童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s)

表1 不同类型儿童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检验(s)

注:*P<0.05,* *P<0.01,* * *P<0.001,下同

留守儿童 非留守儿童 t自我概念 自我认同 93.44±10.39 97.61±9.183.992***自我满意 79.80±9.11 83.60±8.81 3.962***自我行动 78.02±9.28 80.34±8.422.460*应对方式 指向问题 57.18±7.82 59.58±7.152.999**指向情绪 43.46±7.58 41.62±7.21 2.327*

2.3 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自我概念的关系分析

对家庭环境因素各项目得分与儿童自我概念进行相关分析,由表2可知,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的自我概念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表2 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自我概念的相关(r)

为考察家庭环境各个因素对儿童自我概念的共同作用,以儿童的自我概念各维度为因变量,以家庭环境因素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亲密度(Β=0.146)、情感表达(Β=0.174)、矛盾性(Β=20.158)对自我认同有显著的回归效应,R2=0.11,F(3,347)=14.282,P<0.01;亲密度(Β=0.179)、情感表达(Β=0.156)、道德宗教(Β=0.132)、矛盾性(Β=20.116)、娱乐性(Β=0.106)对自我满意有显著的回归效应,R2=0.155,F(5,345)=12.657,P<0.05;亲密度(Β=0.149)、组织性(Β=0.193)、情感表达(Β=0.173)、道德宗教(Β=0.148)对自我行动有显著的回归效应,R2=0.185,F(4,346)=19.696,P<0.01。

2.4 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对家庭环境因素各项目得分与儿童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由表3可知,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的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表3 家庭环境因素与应对方式的相关(r)

为进一步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以应对方式的各个因子为因变量,考察2种应对方式的回归效应,结果发现,成功性(Β=0.205)、情感表达(Β=0.137)、亲密度(Β=0.142)、娱乐性(Β=0.132)对指向问题有显著的回归效应,R2=0.137,F(4,346)=13.698,P<0.01;矛盾性(Β=0.205)、组织性(Β=20.126)对指向情绪有显著的回归效应,R2=0.071,F(2,348)=13.324,P<0.05。

2.5 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由表4可知,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表4 自我概念与儿童应对方式的相关(r)

为进一步探讨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以应对方式的各因子为因变量,考察自我概念的回归效应。自我认同(Β=0.176)、自我行动(Β=0.171)对指向问题有显著的回归效应,R2=0.087,F(2,348)=16.679,P<0.01;自我行动(Β=0.385)对指向情绪有显著的回归效应,R2=0.148,F(1,349)=60.685,P<0.001。

3 讨 论

3.1 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特点

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作为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间亲密、和谐、民主的关系与氛围,充分的情感表达以及有意识的知识、道德教育均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0]。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具有以下特点: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道德宗教、控制性较低,矛盾性相对较强。这可能是由于留守儿童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长期由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导致其亲子沟通、教育、情感联系的缺失,使得家庭环境的各功能发生弱化,矛盾与冲突增强。

3.2 留守儿童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的特点

在自我概念方面,留守儿童的自我认同,自我满意,以及自我行动3个维度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可见留守儿童对自我的认同感较低,对自己的现状更不满意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认识更差。而在应对方式方面,留守儿童指向问题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指向情绪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这表明留守儿童在面对压力时,较少的运用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来减少压力的影响,如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等;相反,他们更多地采用消极、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如逃避问题、忍耐、发泄情绪等,这与大量研究结果一致(王方、范兴华[11];程航、姜德国等[12];段玉香、阎平[6];胡心怡、刘霞等[13])。

3.3 家庭环境的变化是留守儿童消极自我概念的重要原因

留守儿童因亲子教育缺失,其家庭环境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道德宗教、控制性等方面显著较低,而矛盾性却显著较高,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因素与低自我概念显著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功性、情感表达、亲密度、娱乐性对指向问题有正向的预测性。因此推论,亲子关系与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关系密切。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有开放、民主的交流以及充分的情感表达,有利于其客观的认识自我,形成自我认同感。相反,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即时引导和鼓励的情况下,可能会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评价低于实际情况,自我满意程度偏低[12]。

本研究回归分析结果还显示,矛盾性对自我认同和自我满意有负向的预测作用。矛盾性是指说明留守儿童的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更高,这种高矛盾性可能致使留守儿童的安全、归属与爱、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基本需要不满足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如焦虑障碍的儿童[14]家庭环境具有低亲密性、低情感表达、高矛盾性的特点。另外,留守儿童的亲子沟通缺失给予他们的道德宗教教育不足,可能不利于道德判断、文化自我认同的形成。

3.4 家庭环境变化是留守儿童消极应对方式的重要原因

本研究显示,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的自我概念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家庭环境的低情感表达、低亲密度预测了指向问题的应对;而高矛盾性预测了指向情绪的应对。可见家庭环境的变化很可能是留守儿童应对方式消极的重要原因。留守儿童因亲子教育缺失,与农村非留守儿童相比,他们不仅缺乏父母的指导与必要的社会支持资源[6],并且会有更多的负性情绪以及来自于人际关系[15]、学绩、行为问题[16]各方面的压力,从而导致在面对应激事件时采取不成熟的应付策略。

3.5 消极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相互关联

儿童的消极自我概念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互相加剧。一方面,指向问题对自我认同,自我行动有正向的预测,同时指向情绪对自我行动有负向的预测。留守儿童缺乏对自我的认同,自我效能感低,对自己能否成功实施某一行为信心不足,因而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他们对客观压力的评估更倾向于消极,他们的应对方式更少地指向问题。反之,自我行动越高的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更客观,因而更少地运用指向情绪这种应对方式来逃避问题或进行自我防御。先前研究也发现了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这种密切关系[17]。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危险因素与应付方式的研究也发现,相信自己能控制疾病的患者(自我评价高),常使用更多的预防疾病复发的应付策略[6]。

3.6 对留守儿童的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的干预

基于本研究结果,家庭环境的恶化是留守儿童消极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重要原因,因而发展留守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必须尽可能的改善家庭环境。有研究者建议,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父母的亲子沟通意识,增加联系的方式,强化联系的纽带。另外,学校方面,也可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建立在学校与留守儿童父母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教师的关心、鼓励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美国专为移民儿童开设团体咨询和治疗、推荐书籍以及提供生活上的“代理妈妈”,并向其父母开设教育课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现象也必然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5]。理论的研究终究是为实践服务的,研究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心理行为特点,最终的目标是对其进行切实可行的干预,守住留守儿童的未来。

[1]刘志军.留守儿童的定义检讨与规模估算[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20(3):49255

[2]余震毅,胡虞志,王玉玲,等.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1996,17(2):89291

[3]肖三蓉,徐光兴.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人格特质的性别差异[J].心理学探新,2009,29(2):71275

[4]赵红,罗建国,李作为,等.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及自我意识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6):6332634

[5]梁宝勇,郭倩玉,郭良才,等.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和实证研究˚应付方式的评定[J].中国临床学杂志,1999,7(4):2002203

[6]段玉香,阎平.农村留守儿童应付方式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3312333

[7]费立鹏,郑延平,邹定辉.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342142

[8]林邦杰.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之修订[J].中国测验年刊,1980,27:71278

[9]黄希庭,余华,郑涌,等.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1):125

[10]李松.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9,15(4):4182439

[11]王方,范兴华.农村儿童社会支持、自我概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3):1492153

[12]程航,姜德国,李霞,等.温州留守中学生自我意识、应对方式与家庭环境状况调查[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1):8210

[13]胡心怡,刘霞,申继亮,等.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2007,15(5):5022503

[14]桂全林,夏红彬,李微.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2):1162118

[15]李晓敏,罗静,高文斌,等.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5):6202622

[16]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28(4):8552858

[17]王振宏.初中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3):22227

The Fam ily Environ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lf-concept as well as Coping Style in Left-behind Children.

H ong T ian,

W ang Shanshan,H uang P ing.D epartm ent of Psychology,South China N orm al U niversity,Guangzhou510631,P.R.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am ily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 ith self2concept aswell as coping style in left2behind children.M ethodsA total of 351 students(172 left2behind children)were investigated w ith Fam ily Environment Scale2Chinese V ersion(FES-CV),Tennessee Self2concept Scale and M iddle School Students’Coping Styles Q uestionnaire.Results ①Compared w ith the other children,left2behind children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ohesion,expressiveness,moral2reli2 gious emphasis,control factor in fam ily environment;In the self2concept and coping styles,left2behind children got lower scores in self2identity,self2satisfaction,self2action,pointing to problem,while in pointing to emotional,their scoreswere higher(tvalues:2.327~ 3.992,P<0.05).②Children’s fam ily environment was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self2concept and coping styles(P<0.05).③Self2concept was related significantly to coping styles(P<0.05).ConclusionLeft2behind children in relatively poor fam ily envi2 ronment,and poor fam ily environment factors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self2concepts and coping styles,on the other hand,self2 concept and coping styles influence each other.

Left2behind children;Fam ily environment;Self2concept;Coping style

① 中国.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广州) 510631 E2mail:2005fyqs@163.com △通讯作者

2011208218)

猜你喜欢
矛盾性环境因素指向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在昆明汉族T2DM发生中的交互作用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大大方方的输家》:一部先锋性与矛盾性并存的小说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浅析《当代英雄》中毕巧林的形象
波特小说中矛盾的宗教观
试论于连的形象及其矛盾性格
热带海域不同海区环境因素差异及腐蚀性对比研究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