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康》记者 苏枫
杭州的公共服务将向常住人口全面覆盖
——专访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邵占维
文| 《小康》记者 苏枫
未来五年,杭州将争取基本实现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在享受公共服务上的同城同待遇,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小康》: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问卷调查显示,外界及杭州市民对杭州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满意度相当高,特别是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方面,杭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请问杭州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邵占维:近年来,杭州市围绕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的目标,持续改善就业、医疗、教育条件,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最近两年,杭州市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在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覆盖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一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将市区农民工“双低”基本养老、大病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并轨。提高医疗保障待遇水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至80%和70%。
二是在就业服务方面。出台实施拓宽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和对象、小额担保贷款新政、“新杭州人”就业援助、大学生见习训练实施办法等多个配套文件,帮助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就业创业。向“新杭州人”发放就业失业凭证,享受与本地城镇户籍人员一样的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补贴、一次性带动就业奖励、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园补贴等就业创业优惠政策。
三是在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方面。扩大惠民医疗服务对象。将经济困难的常住人员纳入惠民医疗救治范围,2011年全市“爱心门诊”为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各类困难人员提供诊疗服务共计245800人次,减免医疗费用223.05万元。强化流动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对包括办理暂住证半年以上的常住孕产妇实行免费的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检测、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孕产妇系统保健和0—36月儿童系统保健等“六免”服务。
四是在基础教育方面。2011年底杭州市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在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209167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30.37%;主城区在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88322人,占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0.83%;主城区已有90%的公立学校接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在读人数占全部在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总数的89.9%。2011学年主城区一年级新生中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约12000人,占新生总数的42%;全市幼儿园接受78013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托,占在园幼儿总数的28.7%。
五是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方面。将家庭成员中非本地户籍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纳入救助覆盖范围。常住人口中的老年人可入住各类社会办养老机构,享受专业养老服务;常住户口的老年人也可以向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联系,通过养老服务实体上门提供“生活照料”等低偿或有偿的居家养老服务。
六是在住房保障方面。截至2011年底,市、区两级公共租赁住房面积达到233万平方米,持有《浙江省居住证》(或《浙江省临时居住证》)的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创业人员中符合规定条件的,可申请公共租赁住房。
七是在计生服务方面。把在杭全部流动人口纳入杭州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免费提供避孕节育知识宣传、计生政策咨询、B超监测服务、避孕药具领取、生殖健康服务证申领等全方位计生服务。
八是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每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2万场以上,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享受同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全市各类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已超过800万册,提前实现《浙江省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底“每百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10平方米”和“人均图书拥有量1册”的目标。
九是在公共财政方面。2010年实施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大工程的86个项目,投资307.15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37.81亿元;2011年又实施了十大工程的84个项目,总投资328.06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小康》:下一步,杭州还有哪些具体新做法?
邵占维:未来五年,我市争取基本实现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在享受公共服务上的同城同待遇,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今后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财税、信贷、社保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措施,完善操作方法,探索常住人口申请小额贷款办法,鼓励常住人口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探索建立常住人口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加快省市联建的人力资源市场步伐,为包括常住人口在内的所有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发挥人力资源信息网作用。力争到2012年底,所有行政村(社区)人力资源信息网络服务点实现全覆盖,实现实体市场和网上市场的紧密衔接。
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重点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劳动者、农民工和农村居民参加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并享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以实施社会保障 “一卡通”为重点,加强信息化建设,构建“网络社保”,为提高社保统筹层次、转续社保关系、异地就医结算以及咨询查询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培训,通过开展各类服务项目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服务要求提供优质服务,真正让外来常住人口享受到各项服务,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探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实施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制度,以服务质量和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四是扩大学前和义务教育资源。根据常住人口规模的发展趋势和推进小班化教育的需要,适当提高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设置规模标准;严格落实住宅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的制度。扩大教育资源,更好满足常住人口子女的入学(园)需求。
五是加强社会救助。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对各类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特别对因遭受突发性急难险情和各类意外事故等引起的临时性生活困难给予救助。深化把家庭成员中非本地户籍的配偶、未成年子女纳入救助覆盖范围的服务工作。
六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机构床位与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建设。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托老所建设。加快“两标准两办法”在全市范围内的试行工作,促进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七是提高社区服务供给能力。以农民工需求为导向,整合延伸到社区的人口、就业、社保、民政、教育、卫生、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法律服务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调整工作力量,完善以社区服务站为主体的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将农民工服务管理纳入其中。制定“星级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创建标准,力争到2013年,全市20%左右的社区达到创建标准。
八是扩大公租房配租房源。结合杭州实际(目前杭州主城区的存量住房已超过100万套,市区户籍人口家庭约65万户,市场住房总量充足),加大在商品住宅中的配建力度,推进园区和企业自建用房;实施由专门机构吸收市场存量房源包括私人住房进入公共租赁房管理体系,实行统一配租,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公租房的保障成本,提高配租效率,进一步扩大配租范围,防止出现保障性住房总量过剩现象。
九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硬件设施、公共图书馆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活动配送、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放映服务六大体系建设。
十是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保障体系。加大财政保障力度,深化预算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确保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社会事业和民生改善。完善市、区县(市)政府的事权财权划分,形成合理的分级保障机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完善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制度。财政拨付的各项公共服务经费逐步由按照户籍人口计算转变为按照常住人数计算下拨,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尽可能按同等标准执行。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考核评估体系及相应的激励机制。
《小康》:交通拥堵是现代大城市的顽症,也是世界性难题,杭州市同样存在“出行难、停车难”问题。请您介绍一下杭州在缓解城市交通“两难”方面的创新方法?
邵占维:交通拥堵是现代大城市的一大顽症,给城市管理与政府公共服务带来了严峻挑战。近年来,杭州市多措并举开展主城区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努力缓解交通“两难”。通过实施“削峰、建网、严管、畅流、增效”,大力推进城市路网建设,特别是加快“三纵五横”骨干道路建设,新建公共停车场(库),加强交通管理,综合治理市区交通拥堵,改善道路微循环系统,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加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力度。完善各类交通规划。完成《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杭州市公交场站规划》、《杭州市公交专用道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快速路网建设、主次干道建设以及人行过街设施建设。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公共停车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地铁建设。
二是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加快公交场站建设。做好公交线网优化工作,新辟公交线路17条、调整优化线路43条,开通16条社区通勤快车线路。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新增服务点181个,制订完成《杭州市公共自行车布点规划》、《杭州市公共自行车配建标准》。加快推进出租车智能服务系统建设。推出手持扬招设备与手机智能扬招客户端。强化“水上巴士”的交通功能。
三是推出“错峰限行”措施。2011年10月8日,杭州市正式实施机动车工作日高峰时段“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以缓解市民高峰时段出行“两难”问题。目前总体实施效果良好,市区交通运行状况得到了较明显改善(从去年实施三个月的效果看,限行范围内主干道交通流量下降4.5%,早、晚高峰车速分别提高了18%和12.7%,交通拥堵量下降38.6%)。坚持公交优先,全面建设公交专用车道,铺设彩色公交专用道,保障公交通行权,公交车辆的通行速度有明显提高。
四是推进道路交通科学管理。开展城市路网分级管理,设置交通廊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继续推进“四小车”专项整治,严厉查处非法营运等行为。推进智能交通“时空一体化”项目。推进智能交通设施建设。拓展完善停车诱导服务和管理设施,推出新诱导服务短信号码“057112319”,新短号实现移动、联通、电信三家运营商全面支持。进一步拓展停车信息发布途径,试点使用3G网络传输停车系统数据。
当前,我市缓解交通两难的任务依然艰巨,市委市政府将今年作为市区道路交通建设“攻坚年”,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努力在缓解交通“两难”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
《小康》:您认为,应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出行难、停车难”问题?
邵占维:一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改善城市交通需求。引导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结构优化,从过于集中的城市结构向分散型城市转变,从单中心城市格局向多点多中心转变,实现职住平衡,减少交通出行,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交通需求,从而缓解主城区交通“两难”。完善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的城市规划,严格控制中心城区建设总量增量,分散中心城区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副城、新城和组团建设。畅通副城、新城和组团与主城的交通联接,促进产业、人口、资源、功能向副城新城组团集聚。探索扩大副城、新城和组团的管理权限,加快交通、供水、供气、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能力,强化副城新城组团的综合承载力。
畅通 为了缓解“出行难、停车难”问题,让城市交通更加畅通,杭州市委市政府将今年作为市区道路交通建设的“攻坚年”。
二是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体系。大力推进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停车场库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市人行天桥、过街地道等立体设施,改变平面与混合交通模式,构建立体化、多梯度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主攻三大区域。坚持“疏解主城”,增加西湖风景区交通通道,新建紫之隧道,整治之江路、西溪路及延安路。坚持“决战东部”,建设东部地区主城与副城之间的联系通道,为钱江新城、东站枢纽、九乔商贸城等同步配套;坚持“提升西部”,完善主城西部三墩、蒋村、勾庄地区的道路网,提升主城与老余杭、良渚组团的通行能力。完成四大任务。坚持快速路网、主次干道、支小路和停车场(库)“四位一体”建设。重点实施“二纵四横一抬升七立交”快速路工程及28条框架性主次干道工程。实施支小路建设工程,开工50条、完工20条,畅通毛细血管。继续实施“58”工程,确保2012年新增5万个停车位,其中公共停车泊位8000个。
三是坚持公交优先,真正让公交优先起来。加快快速公交(BRT)建设速度,加快大容量快速公交路网建设,开通更多的快速公交(BRT)线,尽快形成快速公交网络,构建公交骨干网。大幅度增加城市公交专用道数量。积极实施大站快车措施,提高公交车运行速度。新增公交车辆300辆,新辟公交线路8条,进一步提升“免费单车”服务水平。
四是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一座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以全面提高对全市路网运行的调控和快速反应能力为目标,优化智能交通指挥和管理系统,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运行协调指挥和管理系统。加强道路分级管理,合理分配路权,实行单行线、可变车道、潮汐车道、待驶(转)区等管理措施。加大路面高峰时段的管控力度,提高民警路面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