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脉动无级变速器在船舶上的应用探讨

2012-11-09 06:35:48王树春
中国舰船研究 2012年1期
关键词:油腔外环离合器

王树春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1 引 言

从提高效率,减小振动和噪声,避免空泡的角度来说,螺旋桨转速以低为好,而对主机来说,功率大,螺旋桨转速必然高,因减速器无法使两者同时高效率工作,由此,便出现了机、桨配合难的问题。螺旋桨转速可用改变供油量进行控制,使其高效率工作,但发动机的功率是变的,耗油量也不是最低,经济性较差,因此,本文提出用新型脉动无级变速器代替减速器,以实现恒功率无级变速。

2 新型无级变速器的基本结构

如图1所示,将变偏心曲柄摇杆机构的B转动副扩大到包容A转动副,便成偏心轮机构,当偏心半径AB可变时,便为变偏心曲柄摇杆机构。在D转动副上装上面接触超越离合器,便成曲柄摇杆组合机构,再把两组组合机构的变偏心半径按180°相角差并联在A轴(输入轴)及D轴(输出轴)上,当B点绕A点转动时C点摆动,当A、B、C三点在一直线上时C点的运动速度为零,两组合机构交替自锁或超越,便成新型脉动无级变速器(图 2)。

如图2所示,变速杆2在输入轴1中,其可轴向移动或与输入轴1同步转动。在变速杆2的圆柱面上,有与其轴向夹角相比,小于等于自锁角的4个圆头普通平键形斜键槽,每侧两个,在斜键槽内有滑块13,在滑块上面有一个孔,孔装在圆轮12及变偏心配重4的轴上。在输入轴1的圆柱面上,每侧有两个半圆键形槽,对称分布在侧视图的垂直坐标两侧,再把同一组的圆轮12及其变偏心配重4放在同一对槽中。在槽底平面上,有圆头普通平键形透孔,该孔并不影响圆轮12以及在变偏心配重4上插入滑块13的轴在透孔中移动。圆轮12和变偏心配重4的形状类似于圆饼,在前者的外圆柱面上有止口与连杆11连接,在两者的平面圆心上,有类似于圆头普通平键形状的透孔,透孔两侧的平行面卡在输入轴1的半圆键形槽底平面上,透孔的两个圆头面与输入轴1的外圆面有适当的间隙,但这并不影响圆轮12及变偏心配重4在槽中的移动。在主视图中,变速杆2所在位置的变偏心半径为零,圆轮12及变偏心配重4的质心均在变速杆2的中心线上,输入轴1转动时输出轴3不转动。向右连续拉动变速杆2至变偏心半径最大值位置,由于斜键槽的斜向不同,推动滑块13使圆轮12及变偏心配重4分别沿输入轴1的半圆键形槽沿径向向外散开移动,各质心的移动距离为变偏心半径,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输出轴3的转速由零逐渐增大至最大值。再向左连续推动变速杆2时,其运动正好相反,输出轴3按侧视图的反时针方向转动。与变偏心半径最大值相比,外环8的内半径R要大得多,因而使得角速度波动幅度变小。由于圆轮12、连杆11和变偏心配重4的质量起到了飞轮的作用,特别是在用燃气轮机做动力时,速度不均匀系数δ变小。

3 面接触超越离合器的自锁与解锁

现有的滚柱式超越离合器为线接触,变形大,效率低,只能用于一般场合[1-6]。而如图2所示,在滚柱10上面安装一个弧块7,下面安装一个下滑块9,板簧6被铆钉14铆在内星轮3上的螺纹盲孔中。板簧6的弹力会推动下滑块9并带动滚柱10及弧块7左移,同时与外环8及内星轮3接触并形成一定的起始摩擦力,便成为面接触超越离合器。实践证明,在弧块7的R弧面上有平行的细密排油沟通向接触面外,沟边与沟边之间有适当的距离(图上未绘出),在超越时,无法形成动压油膜,外环8与弧块7总是接触的,属边界润滑,自锁灵敏。

面接触超越离合器的自锁原理与滚柱式超越离合器相同,取楔角φ=6°,小于摩擦角,不同的是,其运动副均为滑动摩擦,因此要求下滑块9与滚柱10及内星轮3的滑动摩擦系数值低于滚动摩擦系数值,但用提高尺寸和形状精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值或更换材料等方法还尚未见到成功的先例。本文采用液体静压润滑原理[7],使滑动副被承载油膜分开,以液体摩擦状态工作,其摩擦系数只有万分之几,与滚动摩擦系数相比要小得多,且自锁可靠,解锁阻力矩非常小,磨损小,寿命长。

该机不工作时,变速杆2在变偏心半径为零的位置,没有压力油注入时,封油间隙为零。工作时,先开动主机,驱动输入轴1及定压油泵,注入压力为P的高压油,经输出轴3左端进入小孔节流器15以及相连很近的两个油腔。在高压油的作用下,零件会发生弹性变形而形成封油间隙,再向右拉变速杆2后,变偏心半径便不再为零。设此时组合机构1组外环8的转速由零开始反时针转动时为开始自锁。外环8与弧块7的滑动摩擦力使两者同步转动,其驱动转矩使各零件在发生弹性变形,在空转一个溜滑角α后才与内星轮3同步转动并完成自锁,自锁后,同步转角为β。此时,输出轴3有动力输出,增大转矩时封油间隙会变小,在最大转矩时,封油间隙达到最小,弧块7对外环8的压力达到最大。假设最小封油间隙为0.005 mm,两个最小封油间隙之和为0.01 mm,小孔节流器的压力降为 0.1P、流量为 1 L/min,则油腔的油压为0.9P。当第1组组合机构的外环8开始自锁时,第2组组合机构外环8的转速由零开始顺时针转动并开始解锁,外环8与弧块7的滑动摩擦力使两者顺时针同步转动,带动滚柱10及下滑块9右移,由此,封油间隙便逐渐增大。油的流量与进入封油间隙入口处的截面积成正比,当两个封油间隙之和接近0.031 mm时,油的流量也由1 L/min 达到 3.1 L/min,增大了 3.1 倍。 小孔节流器15的压力降与小孔直径有关,与流量的平方成正比,因压力降在由0.1P增大到其3.1的平方倍后接近于 P(0.1P×3.12=P),因而此时油腔中的油压接近于零,弧块7对外环8的压力非常小,当外环8空转了α角后,各零件的弹性变形消失,在板簧6的弹力作用下,弧块7便对外环8开始滑动,完成解锁。解锁后,外环8对弧块7超越β角,没有动力输出。离合器的α角在面接触时比线接触时小得多,它对输出轴3的脉动波形的连续性影响不大。在驱动力矩过大、封油间隙达到零时,由于没有液体润滑,便不自锁,外环8对弧块7滑动。

油腔的厚度比封油间隙大得多,其周围有一定宽度的封油面,若要求两油腔的封油间隙相同,则两油腔的面积不等。

为减小推、拉变速杆2的阻力,对变速杆2和滑块13采用液体静压润滑技术。采用用钢丝纺织的橡胶软管将压力为P的高压油从变速杆2的右端引入至中心进油孔中,其中一路经节流器15流入其表面上的4个油腔中,然后再经封油间隙、回油沟流回油箱;另一路经节流阀15进入滑块13的两个油腔中,然后再经封油间隙、回油孔和回油沟流回油箱。

4 新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的效率及寿命

4.1 面接触超越离合器的效率

机构由运动副组成,一般运动副确定后,其效率是不变的。下面,将用求功率法来计算效率。

设转矩为M,弹性变形角α(又称溜滑角)属损耗功Wf,同步转角β属有用功Wr,输入功为Wa,则效率为:

假设 β=1°,η=0.98,可求出 α=0.04°。 以 α为依据,用虎克定律计算出各零件的许用截面面积,它应满足无限寿命设计N-S曲线最小应力值的要求,其寿命需比齿轮长。

4.2 对于新型脉动无级变速器效率的估算

组合机构有4个转动副,由于是并联,因此只按一个组合机构计算。脉动无级变速机构的效率为 (0.98)4=0.92,换向机构的正转效率 η换正=0.98,新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的正转效率为η脉正=0.92 × (0.98)2=0.88。

5 新型无级变速器的完全平衡

在图1中,A点为输入轴,与燃气轮机主轴相连,圆轮的几何中心是变偏心半径的质心。假设圆轮、连杆、外环(摇杆)的质量分别为 m1、m2、m3,其质心分别在B、E、D点处。为平衡,用集中于B、C两点的两个质量m2B和m2C代换,用质量代换法便可求出:

在 AB 延长线上,B′(AB=AB′)处变偏心配重的重量为(m1+m2B)·g,即变偏心配重的重量比圆轮的重量大m2B·g。同理,在CD延长线上,C′处(取CD=DC′)配重的重量为 m2C·g。安装上变偏心配重及配重,可以认为A、D点分别集中了两个质量 mA=2(m1+ m2B)及 mD=m3+2m2C,便可求出 AD线上的机构总质心点F。由于F是定点,即aF=0,与变偏心半径大小无关,因而认为机构的惯性力已得到平衡[8]。

在图2中,向右拉变速杆2时,其左端第1个实线斜键槽及第2个虚线斜键槽中的滑块13会推动第1组圆轮12向下移动,而其变偏心配重4则向上移动,由于两者不在同一平面内,便形成了反时针力偶矩。第3个实线斜键槽和第4个虚线斜键槽中的滑块13用于推动第2组圆轮12及其变偏心配重4移动,其运动方向及形成的力偶矩与前者相反,达到了完全平衡。

6 恒功率无级变速

船舶均速直线航行时的速度为ν,船舶受到的阻力为R,燃气轮机的额定功率供油量转速分别为N额、Q额和N机额。R为变量,与外界条件有关。用新型脉动无级变速器控制桨转速n桨,改变v,使三者呈R·v=N额关系才是恒功率无级变速、燃气轮机在额定工作点上的工作。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如顶风行驶R增大、n机转速下降、燃气轮机额定工作点下移发不出N额时,向左推变速杆2,曲柄摇杆机构的变偏心半径便变小,n桨下降时,n机升至n机额,额定工作点回到原处。当舰船在轻载状态下航行时,R变小,n机增大,发动机过载,额定工作点上移,向右拉变速杆2,曲柄摇杆机构的变偏心半径便增大,n桨增大时n机会回落到n机额,工作点回落到原处,便可实现恒功率无级变速,耗油量也可达到最低。

图3所示为燃气轮机转速和耗油量特性曲线。在曲线最低点,为额定供油量Q额及燃气轮机的额定转速n机额。

7 换向机构

倒车时,先将变速杆2向左推至零位,用动力帮助转动换向手柄,牙嵌离合器1左移,牙嵌离合器2右移,在离合器2的牙进入嵌槽前,离合器1的牙已全部脱开嵌槽,此时,让输出轴3慢慢转动。当离合器2的牙全部进入嵌槽后,锁住手柄即可。无论是在航行状态还是停泊状态,均可换向,动力经 Z1、Z2、Z3、Z4、Z5 传到螺旋桨,其与用磨擦离合及齿轮组成的换向机构相比,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传递转矩大。当螺旋桨被卡住时,安全离合器打滑,保护主机。

8 结 语

减速器在内燃机船舶上的应用已近百年,但在当今世界以低碳节能为主流的情形下,其已经是提高船舶性能的障碍。液体静压润滑技术早已得到应用,它是应用面接触超越离合器的必备条件,因此,本文提出的用新型脉动无级变速器代替减速器是可行的。

[1]阮忠唐,刘凯.机械无级变速器设计与选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2]周有强,崔学良,董志峰.机械无级变速器发展概述[J].机械传动,2005,29(1):65-68.

[3]牧野洋.自动机械机构学[M].胡茂松,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4]BEGGS J S.运动学[M].耒虔,耒学嘉,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1985:53-67.

[5]周有强.机械无级变速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程乃士.减速器和变速器设计与选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72-976.

[7]濮良贵.机械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孙桓.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油腔外环离合器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通车
石油沥青(2021年1期)2021-01-11 05:41:31
一种基于液压缸负负载回油腔的调速控制系统
重型机械(2020年2期)2020-07-24 08:16:20
不同截面形状的油腔振荡冷却的流动和传热分析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冷却油腔形状对发动机活塞振荡传热效果的影响
结构参数对闭式内冷油腔填充率的影响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8:32
某型机低压涡轮外环钎焊技术
焊接(2015年5期)2015-07-18 11:03:41
三速电磁风扇离合器应用
S20外环高速沪嘉立交盖梁裂缝维修加固方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