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清
(池州市职教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
对学生钳工技能实训的思考
张士清
(池州市职教中心,安徽 池州 247000)
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技能,使钳工实训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是摆在每个钳工实训老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实训;观念;六个融合;校企一体化;创新
钳工主要是用手工工具进行手工操作为主的一个工种,主要从事工件的划线与加工,机器的装配与调试、设备的安装与维修以及工具的制造与修理等工作,应用在其他机械加工方法不方便或难解决的场合。
钳工这个工种在机械制造业中历史悠久,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万能钳工”的美誉,其特点:手工为主、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要求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技能,使钳工实训教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是摆在每个钳工实训老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钳工主要实训内容是传统的简单常规操作,与现代数字制造技术相差甚远,加之实训条件艰苦,体力消耗大,有些操作技能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另外,社会家庭重知识、轻技能的教育观念,使学生表现出对钳工实训积极性不高,在实训中处于被动状态,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学生学习现代化机械加工课程后,对钳工的发展前途产生怀疑,普遍认为许多钳工的基本操作已被现代化的机械加工所替代,没有必要再学习落后的手工加工方法,作为老师应对这种错误观点引起足够重视,使学生全面正确了解钳工专业。
科技的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不断涌现,钳工的某些基本操作确实被替代,但是对于那些不适合机械加工或采用机械加工反而增加成本的操作,还必须依靠钳工手工操作完成。钳工也是一门比较复杂的技术,有辅助性操作、切削性操作、装配性操作和维修性操作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钳工已经有了明显的专业分工,要达到比较高的级别,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在自动化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钳工地位无可替代,依然非常重要。
无论何种技能实训都有自身的目的和要求,要让学生明确训练的目的和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对钳工实训产生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使技能训练的过程经常处于意识的控制之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六个融合”,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生产项目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实训环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图1 “六个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要让学生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总体了解,使学生明白钳工操作技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应达到的水平。行动导向的学习与对实训教师的职业角色的要求紧密联系在一起,至少要部分地摒弃教师一味向学生规定任务的授课方式。教师主要负责教学法,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并不处于中心地位。教师需要安排学习场景,负责整个学习过程,更多地扮演主持人和顾问的角色。教师并不是在学生头脑中“制造”知识,而是使学生可能独立自主地开发并获得行动能力,给予支持。在学生计划和完成行动目标过程中,教师更多地通过提问,布置任务和提出要求和建议帮助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实训项目要提出相应的技能要求和检测标准,了解目标落实情况,强化目标控制,学生在练习中就会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使实训效果提高。
“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推行“学校、企业一体化;教室、车间一体化;老师、师傅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企一体化”和产教结合,建立科学的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指标体系,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实行“教、学、做”完美结合,完成教育教学从“纸上谈兵”到“模拟演习”再到“实战训练”的无缝过渡,“零距离”实现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变。教学方面坚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教学安排变成员工培训模式,按生产实际过程的工艺流程进行,根据工作过程将实训作业按零件加工工艺来考核,实现从知识学习到技能培训的转变。实训方面推行企业化管理,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成若干个职业能力模块,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以项目为考核单元,按照学生完成产品的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综合评定学习成绩。学生必须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且项目合格率达到80%以上,在观念上实现学生向员工的转变。“校企一体化”在钳工实训教与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1)理论讲授。 对每个章节、每个课题、每项操作技能,教师先做理论讲解,包括企业实际的工作要求、本章节安全注意事项等,同时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围绕实践进行内容的讲解。讲解时结合实际操作,联系生产实际,使学生加深对工作原理的认识,了解安全知识和操作过程,掌握操作要领。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就会做到心中有数。
(2)示范演示。 考虑到学生处于入门阶段,极少或从未接触过机械工程知识,,其工艺知识、操作技能几近空白,因此,在操作练习前,教师应对主要环节进行工艺介绍,并且示范操作,在示范操作过程中应结合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对一些关键环节做进一步的分析、讲解。示范过程应做到步骤清晰、工艺规范、动作到位、分解合理。
(3)学生操作与教师指导。“说给我听,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去做,我会理解。”为此,要求每位学生对所学过的教学课题进行动手操作,通过亲自操作练习,学生能获得切身体会,加强感性认识。当然,要达到熟练掌握,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操作练习次数。老师在学生操作时要加强巡视指导,以便及时发现并纠正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重视安全文明生产的教育和巡视。
(4)“校企一体化”技能训练。将企业典型工件引入教学中,作为项目载体,实施项目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采取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结合进行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并且按照有企业直接参与制定或者采用社会承认的行业证书进行考核。
(5)考核评价。 学生完成工件加工,先对工件进行自评,然后由教师再进行评分考核。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工件制作情况以及操作过程(特别是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总结、讲评、讨论。通过教师的总结讲评,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又能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6)巩固训练。 采用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进行巩固训练,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
创新发展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随着社会实践范围不断扩大,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技术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能力。在现代的教育和技能开发中,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动手能力的体现。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专多能,不仅要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必须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工艺分析、计算能力、识图能力、技术技巧能力等等。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高学生的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要求。在生产实习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现代技术渗透、融合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技术技能训练。在多种技能训练中有主有次,一专多能,在加强基本功训练的同时,注意技能训练的广泛性以及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并有计划地实行操作技能训练的多样化。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21世纪的新型劳动者,操作技能必须注意基本功训练,但又不能忽视技能的提高与发展,对本专业要专,对相近专业技能也要有所了解与掌握,还要跟踪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及时向学生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四新”知识,并加强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等方面的培训内容,达到以创新谋发展的目的。
[1]苗子良.工具钳工[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7.
[2]徐冬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G632
A
1674-1103(2012)03-0157-02
2012-02-19
张士清(1972-),男,安徽池州人 池州市职业教育中心,中教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钳工、车工、数控加工等实训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桂传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