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 超,李育洪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电大工作部,安徽 淮北 235000)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构建
仕 超,李育洪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电大工作部,安徽 淮北 235000)
心理健康是健康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是和谐社会对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文中通过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分析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利用系统法构建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即:目标管理体系、监督制度保障体系、灵活多样的运行操作体系,旨在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健康是顺利完成学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做一个完全意义上健康人的保证与要求。鉴于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中实际条件与需要,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在发展中,一方面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另一方面要时刻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实处,产生实效。因此,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
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了安徽省5所高职院校(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北师范学校、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不可否认,近几年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被调查的5所职业院校确实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所提高与加强,如5所学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部分院校还成立心理咨询室;淮北职业技术学院今年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程;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2010、2011年分别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座谈会与新生入学时的心理普查活动。这些都说明了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方面得到了学校的重视。
但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来说,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制度5所学校都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内容、形式较单一,大多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在调查的474份有效学生问卷中,仅有61名同学回答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占12.87%,反映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偏低。从这个角度看,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仅仅依靠课堂单一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构建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三位”是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宏观的三个方面的管理体系,即:目标体系、保障体系、运行操作体系三个层次。“一体”构建系统化与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共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如图1:
图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管理体系结构
第一,预防目标:预防心理疾病。预防是一切目标的基础与前提,在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作为涉世未深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容易由健康的心理转变为心理问题疾病,因此预防心理疾病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十分关键的一步;第二,优化目标:在原有健康水平基础上,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自我认识,提高心理素质水平,优化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第三,挖掘潜能目标:通过进一步的心理教育,使高职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潜能,形成稳固的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认识社会的健康心态,使之具有健全的个体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三个层次目标的关系看,预防是基础,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工作,优化与挖掘是心理健康教育升华,三者构成了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2.2.1 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责任制度 有责任才有动力,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提高到教育日程工作中去,没有明确的责任作为工作动力,只能使得高职院校心理教育流于简单的教学形式或者应付,这个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特征。因此,规定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中分管领导的责任,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责任,就是要加强行政部门、领导及各个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成果与绩效联系起来,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成绩始终上不去,笔者认为与没有明确的行政领导的监督,责任执行不到位等密不可分。
2.2.2 明确健康教育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当前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主要集中在一周一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且时间较短,一般都在一个学期内结束,那么在教学组织不健全的高职院校,势必会造成在其他的教学学期内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完全的“盲点”。因此,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体系中,应该明确规定机构组成,笔者认为至少成立指导机构、执行机构、日常管理机构三个部分。指导机构主要由校相关的行政部门担当,执行机构主要由心理教研室担任,负责校指导机构部署的任务,安排短期心理活动与长期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日常管理机构是学生工作部执行,主要负责日常生活中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做好日常的心理健康宣传等活动。
2.2.3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质量与数量是有效完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又一个重要保证,在当前的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匮乏是个不争的事实,不仅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有的学校就连最基本的课堂心理教学也是由其它专业的教师兼任,导致心理健康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尤为关键。首先要制定大量引进心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制度,其次制定心理教育师资的培训制度、师资的培训计划等,从而提高人才质量水平。在培训对象上,不仅仅规定专职心理教师一定要参加,各个学科的教师、各行政部门的领导等全校教辅人员都应该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或者指导技能,形成全校上下多层次,多方位培训制度,在全校上下教育者的心目中,认识该项任务的艰巨性与重要性。
2.2.4 制定全员参与的战略方针 高校中心理教育工作不是个别领导或者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的事情,就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而言,少者7000-1000人,多者20000人以上,仅仅依靠个别心理学教师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岂不是天方夜谭,即使达到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高校中每5000人必须配备一名心理健康辅导教师),那么也很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求,所以制定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针与策略,强调心理健康教育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责任,以规章、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增强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思想意识,对高职院校整体心理健康效果的提高是不无裨益的。
2.3.1 心理健康教育的采用手段多样化 首先,在入学初期,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只有在充分掌握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才能对我们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治疗与诊断”,才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突出问题的解决,才能预防早期有心理疾病问题的学生,加强重点性的关注,得到有效地解决。
其次,在日常的心理教育中,采用课堂、咨询、讲座、辅导为一体的服务形式。课堂教学是根本,课外的咨询、定时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特殊的辅导作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补充。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每所高职院校都有自己服务网站,因此笔者建议,为了更好地服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建立校园化的网络心理咨询专题,聘用专业心理教育人士进行答疑解惑,也是一个可行性的操作手段与实现形式,真正做到高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健康需要。
再次,在实现形式空间层次上,采用校级—系级—班级—宿舍一体化网络服务体系。因为庞大的学生人群,如果仅仅依靠学校级别的服务机构是很难完成的,前面已经提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是全员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目的。校级与系级健康教育组织或者机构主要在制定方针政策、选择手段等方面,而真正能够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还是班级与宿舍,所以建议高职院校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监督、协调小组,通过真实的对每个宿舍成员的了解,根据心理健康需求状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手段,才能够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细致、实效性更强。
2.3.2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选择丰富化 第一,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普通家庭子女都可以顺利接受高等教育,但是进入学校后,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沉重的生活费用、学费负担,导致一部分相对贫困的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的自卑、焦虑、严重的甚至产生敌对情绪。据相关研究证明:贫困生在这些心理问题上往往高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以贫困生心理研究为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中必须提高足够的认识,班级、学校要给以适当的照顾,进行专门性的指导。
第二,婚恋问题的心理健康指导。高职大学生在生理已趋于成熟,恋爱在大学生现已成为普遍现象,作为高校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追求。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就是,大学生由于此类问题而引起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比如精神失常、忧郁、甚至走向极端。所以建议,在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正确处理个人感情问题内容的教育,增强对爱情本质的认识、增强对性与爱关系的认识、增强对婚姻家庭的理解与认识。
第三,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在丰富生活精神食粮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心理带来了消极的影响。有关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网络带来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人际关系淡漠、缺乏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最终导致心理问题出现,比如:孤僻、冷漠、攻击、缺乏责任感等。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网络认知。
第四,高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心理指导。对于大部分高职大学生来说,此阶段的教育也许就是人生中最后的学校教育,面临即将毕业后的工作压力,就业导向的心理误区与职场应聘中的失败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在西方某些国家已经把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内容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有关内容涉及较少,发展很不成熟,由于职业规划认知不足而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各个高职院校中都没有很好的得到解决。因此在高职教育过程中有必要开展职业规划与内容指导,具体内容选择可以包括:依据大学生个性的心理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开展职业心理咨询,缓解求职中的心理困惑。
心理健康是和谐社会下人类健康生活、高效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高职院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但又是时时都要进行的工作。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没有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比如:责任不明确、手段太单一、内容太缺乏、监督制度不完善等多因素造成的。从教育学、系统学、管理学角度,全方位地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1]程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探究,2007(4):75-76.
[2]周春燕.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D].苏州:苏州大学,2010:221-223.
[3]高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111-112.
[4]梁光霞,甘金莲,梅金姣.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教育效果探讨[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5-46.
[5]陈鉴,尚虹,郭星.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252-253.
[6]宋彩玲,徐传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229-261.
G641
A
1674-1103(2012)03-0097-03
2012-04-10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011sk555)。
仕超(1967-),男,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电大工作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李育洪(1961-),男,安徽萧县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电大工作部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
[责任编辑:束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