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访上海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蔡永莲

2012-11-07 03:15郭霞
华东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体系

本刊记者/郭霞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访上海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蔡永莲

本刊记者/郭霞

在“4.26”知识产权日即将来临之际,就知识产权服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上海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蔡永莲博士。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知识产权风险”绝非危言耸听

记者:“4.26”知识产权日就要到了,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促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市也先后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和规划。为此,我想先请蔡局长谈谈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在战略新兴性产业培育和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蔡永莲:很高兴接受你的采访。首先,在“4.26”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我想通过贵刊,代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向正在辛勤工作的上海知识产权服务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对他们在过去一年里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由衷的敬意。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中的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这是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服务之间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的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来自国外的知识产权壁垒,必须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及早制定应对之策。

强调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虽然大幅增长,但总体上看国内外专利质量水平差距仍较为明显。对此,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加强专利战略研究,突破专利壁垒,寻找创新突破口,扫除竞争障碍,化解知识产权风险。

其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关键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培育产业的竞争力。事实上,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对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竞争能力产生直接影响,这种竞争力的核心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能力。可以说,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发育程度已成为衡量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运用、流通需要专门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作为服务和营销载体,通过技术、资金、设施、人才等的集成,起到沟通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投资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从而大大活跃和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上海正在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服务

记者:据我所知,早在2001年,上海市在全国就率先创立了知识产权服务的公益性专门机构。在目前的形势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上海市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又有那些新的目标和工作重点呢?

蔡永莲:《上海知识产权发展“十二五”规划》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在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建设国家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完善上海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建设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并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机制的协调,分工负责,定期检查,落实到位。

早在201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要求,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立即对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情况、涉及行业、主要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专利情况进行了摸底了解和梳理工作,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以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承担单位为主体的工作对象,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工作,同时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局系统重点工作任务之中。

目前,按照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要求,我们正在制订《加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家要求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集中力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掌握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聚焦知识产权转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完善高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促进本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展新兴战略性知识产权评议试点工作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数据库,开展专利战略及预警分析,建立专利技术发展态势发布机制,积极推动核心专利技术形成标准。

记者:知识产权在企业运营中作用日益凸显,在知识产权服务于战略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方面,上海的确做了大量的扎实工作,请您介绍一下上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的成功经验?以便我们的读者分享。

蔡永莲:经验谈不上,其实兄弟省市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有许多好的成功案例,发展势头很猛,值得上海方面认真学习,我们也将更积极地向兄弟省市交流取经,共同探索和创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在这里我只能简单介绍一下上海方面最近开展的一些相关工作。

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和积累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服务的发展经验。如:依托张江园区,深化浦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浦东新区与多家商业银行分别签署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三年里为包括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不少于35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动浦东高技术服务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发展。在浦东新区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专项工程,在多个高技术服务业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试点活动,培育了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指导相关企业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落实了知识产权政策,加强了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研究了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策略。

此外,还委托上海相关行业协会对新能源领域的相关企业进行了知识产权审议试点,对该企业设备技术领域的重点专利、重点竞争对手进行了分析,对存在知识产权风险的疑似障碍专利进行了排查,并在专家的帮助下研究了应对之策。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专利信息服务;为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海外归国在沪高层次人才提供知识产权服务;组织开展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海外归国在沪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中知识产权问题系列调研活动,听取了他们对激励知识产权创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运用、优化知识产权管理的意见与建议,并宣传和介绍了上海知识产权工作在鼓励、扶持创业创新方面的相关政策措施。

企业是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

记者:有什么具体的案例可以跟我们分享?

蔡永莲:当然上海一家大型高端装备生产企业在生产出口产品时面临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封锁。为了参与国际竞争,这家企业通过聘请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企业内的设计和生产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利侵权分析、创新指导和知识产权业务等方面进行系列培训,从而有效突破封锁,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赢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国外定单。同时,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到目前为止这家企业仅这个项目就已申请了超百项专利,远超过了过去四十年的总和。

这个例子表明,以市场需求为引导的知识产权服务,不仅能给企业带来显见的经济效益,还能积极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确立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能力。通过这个案例,相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也得到了实战锻炼,在适应市场、培育专业团队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记者:说到企业,其实我国仍然有许多企业对知识产权一直不够重视,您认为该如何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度?

蔡永莲:这其实也是我们工作中重点努力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宣传、培训等形式,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宣传引导。

近几年来,我们在加强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度上,确实是做了不少工作。如:第五届中国上海专利周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进步为着力点,征集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150余项专利技术和近80件专利新产品进行展示交易,共有7个专利项目达成成交协议或初步成交意向;同时认真承办了国家局在沪举行的“神州八号”和“天宫一号”航天交会对接技术国家专利证书颁发仪式。

其次是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培训机制,启动了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承担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系列培训活动,举办了“知识产权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宣讲会、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高级研修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应用培训会。

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亟需政策支持

记者:你刚才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还介绍了上海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具体的事例,那么对于未来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您有那些思考和建议呢?

蔡永莲:知识产权服务作为新兴的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处于初创发展阶段。它的规范建设和健康发展,还需要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首先,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的整体规划,知识产权服务业是高技术服务业重点推进的领域之一,是现代服务业的高端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针对知识产权服务的一些具体环节先后出台过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对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但是,这些政策中还缺乏针对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还缺乏行业性的指导意见。

其次,目前知识产权服务业全行业的自律性组织一直缺位,区域间知识产权服务发展不平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也非常缺乏。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知识产权服务业自律性组织,对全行业的发展目标、行为规范和从业资质进行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推动行业内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进一步提高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公信力和行业地位。

第三,还可以通过政府采购和项目建设培育和引导知识产权服务做精做深,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如通过制度安排,将情报检索、项目评价、侵权分析等知识产权服务纳入科技立项、技术引进、项目出口等重大专项的管理程序,培育和引导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提高企业在知识产权创新、管理、运用和保护方面的能力,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进而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的良性发展。

最后,很重要也是很关键的一点,要加大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培养力度,特别是需要将知识产权服务人才队伍的培育纳入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轨道,从而确保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整体素质、水平和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