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接收系统资源优化高校英语视听课教学的实证研究

2012-11-07 12:27:12曾建松易爱平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5期
关键词:系统资源卫星教学内容

曾建松,易爱平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卫星接收系统资源优化高校英语视听课教学的实证研究

曾建松,易爱平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国内部分院校已经引进卫星接收系统设备,如何充分利用该资源到英语专业视听课教学并取得相应实效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从研究对象、研究素材、实施办法、实效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卫星接收系统资源应用于视听教学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学生问卷、学生访谈、教师访谈的数据基础上总结出卫星接收系统资源在视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的优化作用,以期对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课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卫星接收系统资源;视听教学;建构主义;优化作用

视听课作为一门英语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中心环节。英语听力教学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有线广播喇叭教学,到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的开盘式磁带录音机教学,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盒式录音机+立体声+盒式收录机教学,然后是80年代中以后的语音实验室+录像机+闭路电视系统的教学,发展到现在21世纪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语音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的教学[1]。

目前国内一部分院校已经引进卫星接收系统设备,让师生体验各类原汁原味的英语节目。但是对于每年都要耗费十几万的收视费,如何操作与管理卫星接收系统、如何充分利用卫星接收系统资源到课堂教学,以及卫星接收系统对英语专业视听课的教学实效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去探讨,真正做到充分利用资源。

一 理论依据

瑞士哲学家、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2]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构主义理论。此理论为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已被外语教学广泛接受与应用,同时也成为当代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检验信息化教育活动的标准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突显以学生为中心,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概念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学生知识的获取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在学生的意义建构中只起到帮助和促进的作用[3]。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角色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概念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的角色则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4]。因此,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英语视听教学改革首先是转变教学理念,强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开展多媒体网络课程教学,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现代化多媒体网络教学活动相结合,充分体现英语视听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原则,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而的积极性,尤其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朝着个性化、自主式的学习方向发展。因此,如何将开发并运用卫星接收系统资源于视听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视听学习中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 研究问题

尝试通过实践与研究,充分利用卫星接收系统设备,积极整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将单调的语言教学过程优化为有声有色的互动教学。在微观层面上,第一课堂指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充分利用卫星信号教学资源,积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合理的教学步骤,引导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和学习兴趣。第二课堂是指充分利用卫星接收系统,结合语音实验室、网络语言实验室,对指定任务的目标和内容,运用所学策略与技能技巧,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和自我调控,从而使视听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扩展,使视听课的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研究问题陈述如下:(1)怎样利用卫星接收系统资源到英语视听课堂教学中;(2)在卫星接收系统条件下如何组织与管理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3)卫星接收系统资源对英语视听课堂教学具有怎样的优化作用等。

三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某大学英语专业2008级、2009级学生共276人和7位任课教师。

(二)研究素材

本研究所采用的材料是除了视听课的教材之外主要利用卫星接收系统的资源。依靠学校卫星接收室的录制及学生从卫星电视上接收大量的英语节目。我们能利用的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卫星接收系统资源

从表1看出,卫星电视节目种类多,语言资源丰富,既有时事新闻,又有风土人情信息科技的报道,也有可以欣赏或精讲的电影。

(三)实施办法

本研究迄今历时一年通过两条途径同时作用于视听教学过程中。一是定时要求学生统一在教室收看电视直播,本研究的安排为周二晚上收看National Geography(有中文字幕),周三晚上收看CNN,周四晚上收看BBC,周五晚上收看Discovery(有中文字幕),周六晚上5个频道全开,任有学生自由选择。要求学生每天晚上7点至8点钟必须收看以上电视节目,每个班固定一个教室,班长负责每次签到,老师不定时抽查。

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对4.2中列举的四个境外卫星电视频道节目录制、编辑、审核、筛选后用于第一课堂或第二课堂。具体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卫星接收系统资源筛选流程图

在图1中,首先对卫星电视节目录制、编辑和审核,然后根据题材类型的使用和学生的收视情况对材料进行筛选,最后教师从筛选的材料中选取一部分用于第一课堂,另一部分让学生ftp网络下载用于第二课堂(课后)自主视听。

(四)实效评价

由于在现在这种网络信息化时代,本研究不可能设置不用卫星接收系统资源班级与用其资源的班级进行教学对比从而采用完全定量的方法来从数据上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因为很多参数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本研究是让所有的学生都使用卫星接收系统资源,主要采用在一定的数据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具体通过对276名学生问卷调查、30名学生访谈(从276名学生随机抽取)和7位教师访谈等方式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多方面来对运用卫星接收系统资源于视听教学全过程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随之对调查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内省的方式整理和总结研究成果。

四 效果分析

本研究通过实施以上方案获得相关的研究成果,下面将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卫星接收系统对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课教学的优化作用。

(一)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调查得出在卫星接收系统条件下师生对视听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如图2)和在卫星接收系统条件下师生对视听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如图3)。

图2 在卫星接收系统条件下师生对视听教学内容的满意度

从图2看出,参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学生对该教学内容的满意度比较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稍低,主要原因有(1)内容丰富、声像结合;如新闻频道BBC或CNN,二十四小时播发全球各个角落的新闻,Discovery和National Geographic频道每天都有展现异国风情的各种专题片,图文并茂,标准地道的英语解说,让学生学习此类素材简直就是一种享受。(2)内容实时、与时俱进;通常学生对“旧”素材不热情,但该资源如时事报道及科技动态等栏目,每天都有最新的时事报道、随时跟踪最新动态,完全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心理。(3)内容“原生态”、开阔视野;英美人士地道的节目,学生通过这个窗口可以体验原汁原味的异国风情从而了解世界,更广泛地吸取语言与文化知识。

但也有少量学生和个别教师对该教学内容不大满意。主要原因有:(1)学生听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相对较差,认为卫星电视节目素材比所用教材内容难度大,听不懂,难以适应;(2)传统的教材多年不变,教师备课量小,但在使用卫星接收系统资源后,教学内容多、更新快、要求背景知识广、备课量大。

图3 在卫星接收系统条件下师生对视听教学模式的满意度

从图3看出,教师和学生对在卫星接收系统条件下视听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都较高,主要原因有(1)教能用其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固定的教学内容限制了教师的发挥,而该教学模式提倡教师结合自身特点选取教学素材充分施展教师各方面的才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2)学能尽其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时间和精力合理制定第二课堂学习计划,竭尽全力地追求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3)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手段新颖,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自主地开展学习。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此教学模式不大满意,主要原因有(1)学生视听水平差距越来越大;该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有高度自觉性,部分学生力所不能及而“甘拜下风”。(2)该教学模式下第二课堂的任务需要利用网络和存储、播放设备等,给部分学生带来不便。

(二)优化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其影响涉及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原则等一系列的内容[5]。我们通过问卷和访谈方式的调查意见反馈,卫星接收系统资源在英语视听课堂内外的利用极大程度地优化了视听课程教学。下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优化进行探讨。

1.教学内容的优化

卫星电视节目体现出英语视听课程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卫星电视节目种类多,语言资源丰富,既有时事新闻,又有风土人情信息科技的报道,也有可以欣赏或精讲的电影,因此,卫星电视节目为英语视听课程教学注入鲜活的内容。在这种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有更多的需求,同时教师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仅提高自身,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卫星电视节目很好地体现了实时性和时代性这个特点。

2.教学手段的优化

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改善学习方法,发展自身学习能力。在卫星接收系统条件下,视听课程的教学手段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程度的优化与提高。特别是在视听课程新闻听力的教学中,卫星电视节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新闻听力教学前期会筛选出适合学生练习的新闻素材,然后基于文字、声、像、图、乃至动画诸多资源素材制作课件和积件库,让学生在看新闻、听新闻的过程中快乐地提高新闻听力水平。数字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师课堂方便、快捷,音频、视频材料使用起来准确又节省时间。网络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除了收看直播外还可以通过班级邮箱、网络语言实验室、ftp网络下载反复并充分利用卫星接收系统资源。

3.教学模式的优化

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必然要求相应优化配套的教学模式,同时优化的教学模式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提出新的要求。图3显示出在卫星接收系统条件下师生对视听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都比较高,下面具体介绍该教学模式如图4所示,该图是在曾建松[6]的“听力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优化模式”上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从图4中可以看出,卫星接收系统条件下英语视听课程教学的优化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功能与特色。

图4 卫星接收系统条件下英语视听课程教学的优化模式

课前准备充足、教学活动多样。任课教师把简单编辑好的音频和视频材料筛选后制作好课件和积件库,然后把课件与积件库规划分别存储到邮箱、ftp网页、网络语言教室等以用于课堂内外。第一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视听说、视听写/记、视听译、小组讨论等。教学过程中在卫星接收系统资源输入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输出,包括口头与笔头,从而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就是建构主义的以情境设置为基础的情境化学习[5]。

课外自主学习特色鲜明,监控有力。又如王沛、康廷虎[5]认为,以目标定向为基础的目标指引性学习和以自我监控为基础的诊断性反思性学习都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特征。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形式分为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每周给学生安排课外视听学习任务,包括电视直播、ftp网络利用、网络教室。但学生的课外自主视听环节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监控措施来保障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效果。监控环节分为自我监控、小组监控和教师监控。学生在课外视听学习完成之后做好相关记录,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视听素材难度等。每个班分若干学习小组进行检查。在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段里,组长检查组员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教师最后做全面监控,每次抽检各小组部分学生的作业并把其成绩作为全组成员的成绩纳入平时成绩的核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责任感就会增强,小组成员也会相互督促去完成学习任务。

监控反馈及时,反思“教”与“学”积极,修整意见投射快。教师在听取组长的检查汇报情况及结合教师自身抽检情况,查看学生的自我检查记录以及综合平时与学生交流的相关情况,教师就会了解教学和学生的课外视听情况。同时提倡学生以匿名邮件形式提出课堂内外的学习疑难困苦,教师做好相关反馈意见的记载。然后综合各种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都需要经过一个“内省”阶段,从而把这些相关信息形成一种“综合力”使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都有所反思。最后教师与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形成休整意见投射到其后的教与学过程中,从而优化与提高视听教学质量。

五 结论

在利用卫星接收系统的条件下,本研究的开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出视听课程教学的先进性,把传统的单一听力课程教学发展成为视、听、说相结合、实用性强、视听内容丰富、课内精听和利用课外第二课堂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有特色的英语视听说课。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师访谈等渠道反馈,该研究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密切生动、学生的自主能力增强、近三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学生听写与听力理解得分稳中有升等等。对于这些可喜的转变,卫星接收系统对高校英语专业视听课教学的优化作用是功不可没的。

但在研究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如何解决5.1数据分析中的不满意因素?每堂视听课对教师的要求太高,如何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学生开始收看直播的兴致很高,后来有些逐渐坚持不住了,学生的自律问题和第二课堂的考核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卫星接收系统应用于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待于深入研究。我们希望卫星电视教育资源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能得到同行们的高度重视。

[1]何永元.漫谈视听课[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1995(2):113-115.

[2]Piaget J.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66.

[3]刘艳芹,史闽瑞.大学英语对媒体技术的反思与出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J].山东外语教学,2009(4):45-48.

[4]何 荔.数字环境下“多元互动”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2009(4):63-68.

[5]王 沛,康廷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教师教育研究,2004(5):17-21.

[6]曾建松.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培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5):108 -109.

G642

A

1674-5884(2012)05-0097-04

2012-03-06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G30851)

曾建松(1981-),女,湖南茶陵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语言学、外语教学研究。

(责任编校 莫秀珍)

猜你喜欢
系统资源卫星教学内容
miniSAR遥感卫星
民用飞机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资源状态监控技术研究
静止卫星派
科学家(2019年3期)2019-08-18 09:47:43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VMware虚拟机技术在Linux教学中的应用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
新东方英语(2014年1期)2014-01-07 19:56:11
让Microsoft Securuty Essentials轻装前进
电脑迷(2012年2期)2012-04-29 13: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