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日本煤在中国市场倾销原因浅探

2012-11-07 06:39卢征良李维纪
关键词:煤业抚顺煤炭

卢征良,李维纪,张 培

(西南民族大学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011 - 07 - 12

卢征良(1970-),男,历史学博士,西南民族大学讲师,四川大学博士后。

20世纪30年代日本煤在中国市场倾销原因浅探

卢征良,李维纪,张 培

(西南民族大学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0世纪20—30年代,日本煤业在其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日圆汇率跌落的机会,向中国市场大肆低价倾销其过剩的煤炭,以达到垄断中国煤炭市场的目的。这种以政府为背景的经济侵略给中国民族煤矿业以沉重的打击,使中国民族煤炭工业的发展更趋艰难。

日本煤业;中国市场;倾销; 原因

这是一幅让中国产业界感到恐惧的景象:一艘艘满载着煤炭的大小货轮源源不断的从日本驶往中国沿海及内地各港口,然后又被大小商人运往中国各地。他们在当地以极低的价格销售这些煤炭,而且在销售时不择手段:压低售价,引诱商家,低利贷款,甚或以兵船协助走私等等,不一而足。在日本煤业强势销售战略的攻击下,中国煤业溃不成军,很多煤矿陷于停产或破产状态,煤价普跌,煤矿工人大量失业*日本煤业在华倾销情况的相关研究见拙文《近代日本煤业在中国市场倾销及其对华资煤业的影响》,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根据经济学上的定义,倾销是指一国的出口商以不正常的低价向另一国出售其产品,从而对相对的进口国造成利益损害的行为(董蟠舆、赵相林主编:《中国涉外法律实务大辞典》,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75页)。。这就是让当时中国实业界谈之色变的日本煤业倾销。

从理论上说,日煤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向中国市场倾销需要承受经济上的损失。那么日本煤业为什么要发动这场倾销战呢?当倾销行为发生时,很多时候是因为倾销国产品出现严重生产过剩,它为了解决这种过剩危机并获得垄断利润而采取的一种不正当竞争手段。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近代日本煤业在中国市场的倾销并非如此,其本国煤炭的生产并不足以供应其本国的市场需求,它为何还要向海外市场倾销呢?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其倾销行为的实施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中国民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及帝国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的残酷性。目前学术界关于日本煤在中国市场进行倾销原因的相关研究比较薄弱。本文拟从经济及政府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揭示日本煤业在中国市场进行倾销的原因。

日本全境矿产资源较为贫乏,但其煤炭储藏量却还算丰富。日本煤矿大多煤质较差、煤层很薄而且不易开采。在日本历届政府积极鼓励的政策支持下,日本煤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20世纪初期就已基本能够满足国内的工业及民用需求。但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国内煤业的这种生产与消费量的均衡态势被打破。

表1中数据显示,日本每年的煤炭消费量和其国内煤炭的生产总量大致持平,约在3,000万吨左右。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日本工业生产开始萎缩,其国内煤炭消费量也因工业不景气而急剧下降,1931年为2,943万吨,1932年为2,957万吨。1933年后日本工业景气指数上升,煤炭消费量也开始大幅增长,如1933年为3,252万吨,1934年更增加到3,960万吨。

1931、1932年日本煤炭消费量为何会下降呢?除了经济危机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众激于爱国热情而发起的抵制日货运动也间接地影响着日本煤炭的消费量:抵货运动使输往中国的日本商品销量大幅度减少,销量减少迫使日本国内工业界减少商品的生产;商品生产减少造成工业生产不景气,使企业对煤炭燃料的需求也随之减少,从而造成日本国内煤炭消费量缩减。

从表1中还可以看到,日本每年的煤炭生产和消费之间总存在一定的差额, 1931年为144万吨,1932年为152万吨,1933年为244万吨,1934、1935年均增加到300万吨以上。那么这个差额是如何弥补的呢?日本主要依靠从国外输入煤炭来弥补这个差额。

表1 日本煤炭年产量、消费量及输入量表(万吨)(1929-1937年)

说明:(1)表中“煤炭年生产量”栏根据[日]中村隆英、尾高煌之助编:《双重结构》,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8页相关内容;(2)表中“煤炭年消费量”栏根据郑森禹著《日本问题文选》,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第64页相关内容编制;(3)“煤炭输入量”“煤炭出口量”栏根据赵洵译著:《日本经济与经济制裁》,上海杂志公司1938年版第145页;1931、1932年煤炭输入量数据为该年1-10月份的总和,数据来源:李紫翔:《外煤倾销与我国煤工业之前途》,《申报月刊》第2卷第11期。

日本从国外输入煤炭的数额较大。1931、1932年仅10个月的输入数即达到215.3万吨和220.5万吨,1933年为244.1万吨,1934、1935年则增加到399.7万吨和348.9万吨。也就是说,输入煤炭数额在弥补生产消费差额后,还有一定的剩余(剩余数额1931、1932年最多),这些多余的煤炭就成为过剩产品。

这就存在一个问题:日本国内煤炭消费生产基本能保持平衡,它为什么还要从国外源源不断地输入煤炭呢?过量输入煤炭不是会造成国内煤炭过剩的情形发生吗?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由于多年的煤炭入超,日本国内储存的煤量一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1932年达到了250万吨,比以前150万吨的常备储量多出100万吨。在30年代初期日本政府也曾为了防止煤炭过剩,努力试图降低煤炭生产量以缓和过剩问题,但效果并不明显。那么日本为什么不禁止从国外输入煤炭呢?

实际上日本这样大量从国外输入煤炭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它之所以需要从国外输入煤炭,主要原因是日本的煤炭储藏量中90%是半烟煤或低级烟煤,无烟煤很少,可以炼焦的高级烟煤就更少。日本的八幡制铁所需要消耗大量的焦炭,日本本土出产的煤炭必须搀杂使用20%的开滦煤才能够炼焦。基于这种原因,日本为维持并发展其国内的钢铁工业,它必须从中国输入一部分质量较好的煤炭。日本输入的煤炭中,除一部分来自开滦外,很大一部分由抚顺煤矿供给。

抚顺煤矿本属华商经营,后日俄战争期间被日军强行占有,成为一家日资经营的煤矿。抚顺煤矿年产量约为700余万吨,其中销售于东北三省境内的约300多万吨,销往华北地区10万多吨,华南地区约120万吨,日本约180多万吨,其它煤运销于朝鲜、台湾、南洋群岛等地。

抚顺煤的销路本来很不错,但是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其东三省、华南及华北地区的销路都因此遭受到很大的打击;其在日本的销路,又因为该国煤业的反对,受到数量上输入的限制,因此抚顺煤的存货数量逐年增加[1]495。

表2 1926-1931年抚顺煤运销及剩余数量表(单位:千吨)

资料来源:《财政部关于进口日煤及抚顺煤之产销实际情况报告》,《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477页。

从表2可以看到,抚顺煤矿1927—1931年5年间的煤存量有较大的变化:1927年煤剩余量不过46万吨,1928年为56万吨,1929年增长为65万吨,1930年增长为78万吨,1931年则剧增为120万吨。截止1932年7月止,抚顺矿场存煤为500余万吨,各埠存煤也达到270余万吨。其存煤数量的递增,表明抚顺煤矿的生产过剩危机日趋严重。[2]随着抚顺煤存货数量的增长,该矿营业利润也逐年下降,1931年总收入为52,000,000元,比1929年度少30,000,000元;1931年净获利仅16,000多元[1] 495。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形发展,抚顺煤矿的未来岌岌可危。为了解决这种生产过剩危机,抚顺煤矿决定扩大销售市场。日本原是抚顺煤矿的重要销售市场,但由于日本国内存煤过剩,日本国内煤商强烈反对抚顺煤在日本销售。抚顺煤矿业进退失据,经过努力争取,最后同日方煤业达成协议,即限定抚顺煤在日本的年销量不能超过1,650,000吨。日本市场既已被限制销售,它又该向何处发展呢?缺少关税保护的中国市场,自然成为抚顺煤最佳销售处所,“在日本市场,既不能发展,转而竭力推销于华南、华北”。[3] 477

抚顺煤矿利用其在国内的优越地位,采取倾销策略向国内市场竭力竞销。1932年4月该矿即大幅度降低煤价:碎煤每吨降价1圆(日圆),块煤每吨降价2圆,末煤每吨降价1.70圆。即使这样,抚顺煤生产过剩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1932年11月24日该矿再次降价销售:块煤降价0.50圆,碎煤降价0.70圆,末煤降价1圆。[1] 495从此可以看出,抚顺煤在中国市场倾销的根源在于市场萎缩而引爆的生产过剩危机。

图表1为抚顺煤在日本市场及中国市场的销售及消费渠道流向图。一部分抚顺产煤输往日本市场,以满足八幡制铁所炼焦的高级烟煤及其它需要;另一部分抚顺煤则以中国市场为其主要销场。抚顺煤向日本市场的输入,导致日本煤市场供过于求。过剩的煤炭给日本的煤业市场形成很大的压力,但是为了摆脱这种压迫,日本煤业就只有两条路可走:一、禁止外国煤输入日本,但会因此而阻碍本国工业特别是钢铁业的发展;二、把日本国内过剩的煤运往国外倾销以缓解过剩危机。显然,日本走的是第二条路,即将其本国市场中过剩的煤倾销到中国市场[4] 454。对于此点,当时的学者就有很清晰的认识,“日煤的倾销原因是由于经济恐慌下的生产过剩,但是倾销的推动力,还是由于抚顺煤大量的向日输出,压迫日煤不得不向我国市场跌价倾销,转嫁其所受的损失于我国煤业身上,以图生存[2]。

图1 抚顺煤、日本市场及中国市场煤的流向循环图

以上内容对日本煤业倾销的经济原因进行了分析,那么是不是仅这些经济因素就能支撑其在海外的倾销行为呢?答案是否定的,日本煤业的倾销行为还得到该国政府的支持,正是这种来自政权的支持,才使得日本煤业在华倾销有恃无恐。日本政府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政府补贴煤业商人运输费用以鼓励其倾销行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抵货运动对日本的在华经济侵略是一个沉重地打击,日本商品在华销售量急剧下降,日本煤炭自然也在所难免。当时新闻曾报道,“日本国内所产之煤,及日资经营之抚顺煤,一年来迭受我国抵货影响,销路阻滞,积存甚多”[5]。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相关报告中也指出日本煤业的困境,“自经抵制仇货后,上海及长江一带日煤装往,几有绝迹之势,因之日本各矿区产煤均无相当去处,存煤雍积”[3] 485。如何解决这种销售乏力的困境呢?日本九洲矿业联合会多次开会讨论减少煤的生产量,试图解决供过于求的问题,但是仍然无济于事,“货满为患”的情况日益严重。于是日本煤矿企业及代销方“为打破经济难关起见,……决定实施倾销政策,而以上海为尾闾”,[5]并“以最贱之价,向各方接洽,以求出路。”[3] 485

然而售价太低又会使日本煤业在一段时期内收益降低,甚至遭受一定的损失。为了弥补煤业的亏损,日本政府通过补贴日本煤商运费的形式,来提高日本煤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仇方(日本方面)鉴于抵制之烈,不惜一再贬价诱胁兜售,近更巨量倾销,蓄志侵略。凡在若松出口运来上海及广东一带者,其售价概较运往彼国各处之煤每吨减低日金一元五十钱,运费由该政府补助,转输各口”[6] 497,补贴运费鼓励并刺激了日本煤业在中国市场的倾销行为。不仅如此,日本政府为确保其煤商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惜以“武装轮舰为之庇护”[6] 497,这就更是赤裸裸的政权干预下的经济侵略。

(二)日本政府施行的汇兑倾销政策直接促进了日本煤在海外的倾销。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产品过剩问题。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在这次国际商战中取得优势,纷纷贬低本国币值,采行通货膨胀政策。在这轮货币战中,日本政府更是将汇兑倾销战略发挥到极致。1931年12月1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金输出禁止命令后,日圆的汇价即以急剧的速度低落。

从图表2中可以看到,日圆的货币贬值率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高居榜首,达到65.5%,美元其次,为41%,英磅38.3%,法郎与马克较少,分别为0.1%与2.5%。这种急剧跌落的趋势还可以从日圆的外汇指数看到:1931年日圆的外汇指数为126.9,1933年降为80.9,1934年降为64.4,1935年降为60.4。以1931年和1934年比较,日圆对美元汇价低落了37%,对英磅汇价跌落了48%,对中国法币汇价却低落了150%上下。[7]

图2 193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货币贬值率

日圆汇价的急剧跌落,对日本商品出口贸易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日圆贬值必然刺激日本的出口贸易,阻碍外国商品的进口,其对当时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国际货币贬值政策,……就是堵塞我国货物出口的通路,同时广开货物对我输入的方便之门。……货币贬值的反面意义,就是国际市场中本国货物的跌价和本国市场中别国货物的涨价。……货币跌价,对内和对外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对内可以促使物价上涨,对外却可以使货价下落。……因为本国货物在外国市场跌价,所以出口容易,本国的商品,可以制胜他人。”[8]所以从国际商战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战争是一种促进本国国际贸易的手段,“纯粹的是一种以邻为壑的政策。退则自固已图,进则陷入阵图。表面上看是货币的争斗,事实上,却是商品市场的争夺。”[8]

事实也确实如此,日本对华汇兑的跌落,造成了日本煤在华竞争的有利贸易格局。在日汇未跌时价值1日元的煤,在中国市场至少须卖至2元5角(中国币值),但是在1934年7月,由于汇价的跌落,在中国市场上只要售国币1元,即可收回成本。其他的关税、运费、佣金等项都还未计算在内。也就是说,以前必须售国币1元的日货,到1934年7月,只须售国币4角,即可收回成本,也没有任何损失(假定出口价格未变),这就是日本煤炭能够在中国市场大肆倾销的重要原因之一。

结束语

近代日本煤业由于国内生产过剩的压力、日圆贬值的刺激及日本政府的支持等诸因素的影响,得以大肆向中国市场倾销,并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煤业。近代日本煤业的倾销不同于正常的商业竞争,它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以国家为后盾的对华经济侵略,它的目的在达到独占中国市场并谋求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认清日本煤业倾销的原因及目的,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日本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本来面目。

[1] 《实业部等审议中华民国矿业联合会请加重倾销税以救济国煤案的有关文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版.

[2] 李紫翔:《外煤倾销与我国煤工业之前途》,《申报月刊》第2卷第11期.

[3] 《财政部关于进口日煤及抚顺煤之产销实际情况报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版.

[4] 吴半农:《日煤倾销中之国煤问题》,《社会科学杂志》(1932年12月).

[5] 《日货倾销中之日本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导报》,第4卷第7号,1932年12月.

[6] 《实业部等处理拒绝抚顺煤鞍山铁进口的有关文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财政经济((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版.

[7] 李宇平:《1930年代初期东亚区域经济重心的变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集刊》第43期(2004.3).

[8] 《国际货币政策压迫下中国国际贸易的危机》,《国际贸易导报》第7卷第12号,1935年11月10日.

F429.21

A

1009-105X(2012)02-0105-04

猜你喜欢
煤业抚顺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抚顺平顶山惨案纪念馆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河南平宝煤业有限公司
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唐口煤业公司
潞安化工集团司马煤业公司
试论抚顺地区高句丽与女真城址之异同
煤炭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