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基于辽宁省的实践

2012-11-07 01:22邢军伟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辽宁县域集群

邢军伟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基于辽宁省的实践

邢军伟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辽宁 沈阳 110004)

产业集群正在县域及以下地方形成,县域经济的竞争已转变为“集群对抗”。现阶段辽宁县域集群发展中存在规模较小,缺乏大项目的支撑与牵动、产业的低端化和重构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还较低以及所依托园区的建设相对落后等问题。加快辽宁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应进一步强化政府的作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及内容;将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实行“点轴式”合作发展模式;采取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优势产品,塑造辽宁品牌等发展措施。

产业集群;县域;辽宁

产业集群依靠内部联系网络,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各级地方政府都在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培育各类产业集群,使区域内部的生产系统与区域的外力有效结合,以此提高产业竞争力,带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在各区域的发展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正在县域及以下地方形成,县域产业集群在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通过对全国年度评比的“百强县”和“百强产业集群”的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很强的对应关系,大部分的“百强县”都有着一个或若干个“百强产业集群”作为经济支撑,见表1。从某种程度上看,县域经济的竞争已转变为“集群对抗”。

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如瓦房店的轴承、海城的服装以及开原起重设备等县域产业集群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辽宁已有10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上述三个产业集群所在的县(市)都已进入全国“百强县”。但是,辽宁县域产业集群还很不成熟,很多集群仍旧处于集群发展的初始阶段,集群效应尚未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辽宁县域产业集群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明晰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态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进而促进县域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县域经济的“三化”建设,对于顺利实现辽宁县域经济新一轮“三年倍增计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表2 辽宁省27个重点发展的县域产业集群

一、县域产业集群的内涵与发展类型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是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集群”与“园区”的本质区别在于“集群”更具有规模性、关联性和整体性。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时间的产物,不能与具体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相剖离[2]。本文的研究对象县域产业集群是指在县域地理空间上,在经济技术上存在关联的若干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所形成的产业空间聚集[3]。依照此定义,县域产业集群的显著特点是集中在县域范围内,同时县域产业集群作为集群的细分也是一个动态系统,具有产业关联性、主体多元性、客体支撑性以及发展动态性等主要特征。

根据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过程,从集聚机制、发展路径、产业分类等角度来看,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4]:一是政府主导型集群。政府主导集群主要以各级政府规划建立的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等为载体,通过政府的规划,自上而下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型是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方式;二是龙头企业牵动型集群。龙头企业牵动型集群主要是围绕大企业、大集团,由大企业与相关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 “1+N”式的产业集群。辽宁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就是充分利用瓦轴这一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形成;三是资源开发型集群。如辽宁海城、大石桥等地的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就是利用丰富的菱镁矿资源,建立加工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产业群体;四是市场带动型集群。辽宁葫芦岛泳装产业集群就是基于市场需求,由此衍生出众多中小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壮大;五是外向主导型集群。普兰店服装产业集群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二、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及态势

辽宁重点产业集群“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辽宁要重点发展县域集群27个,每个县有一个百亿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5],见表2。辽宁坚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协作配套,加快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格局。2010年辽宁27个重点县域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2699亿元,占辽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收入的55.5%。

2012年一季度,辽宁县域重点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613亿元,占全省重点产业集群收入的30.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8亿元,新项目数359个。大石桥镁产品及深加工、海城菱镁新材料、瓦房店轴承三大产业集群同时跻身季度总量前十;在固定资产投资额前十位中,县域产业集群占了两个。辽宁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在加速,成为支撑县域经济的主要力量。

(二)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群规模较小,缺乏大项目的支撑与牵动。从集群规模来看,除了少数规模较大外,大部分集群规模偏小。从企业规模看,集群内以中小企业为构成主体。现阶段,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是缺乏大项目,大项目的支撑与牵动作用不强是制约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6]。由于辽宁不少县域缺乏大项目,致使县域工业的集群式发展缺乏足够的牵动力和支撑力。导致这一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部分县域由于自身区位条件及资源所限,对大资金和大项目的吸引力不足;二是许多县域在产业集群发展中仍旧按照传统的招商引资的模式来发展。

2.县域集群存在产业的低端化和重构化现象。企业规模偏小,缺乏支柱型龙头带动企业,很难形成品牌优势,很难获得规模效益,导致产品的低端化和经营的低效益。辽宁县域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矿产品采选、冶金、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激烈。同时,各县产业集群的趋同化甚至雷同化的现象极为严重,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市场空间狭小和产业集群间的恶性市场竞争。

3.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还较低。当前辽宁县域集群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大量生产同类产品的中小企业在同一县域的集聚,在集群内,企业分工不太明确,专业化程度不太高。集群内成员企业间的关系以相互竞争为主。许多企业进入园区的动因是来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而不是园区本身产业聚集效应的吸引。企业之间的既合作又竞争,为了共同利益而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良性关系还远未形成。以辽南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为例,尽管这些产业已经形成了以主导产业为特征的产业集群,但企业间网络分工与协作体系并未真正形成。

4.产业集群所依托园区的建设有待完善。辽宁县域产业集群主要以各类产业园区为依托载体。虽然辽宁各产业园区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水平已有较大提升,但不同的产业集群所需的配套设施有所差异,大部分产业园区建设中没有很好地结合县域产业集群实际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园区的个性化发展,物流园区和专业服务园区的建设都相对滞后。

表3 2012年一季度辽宁重点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前十名

表4 2012年一季度辽宁重点产业集群固定资产投资前十名

此外,辽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还存在集群创新体系建设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集群的外向度低等问题。

三、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的作用,通过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集聚

产业园区是体制的产物,其表现形式是产业的集聚,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建设与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不同[7]。浙江、江苏等地区的县域产业集群是在众多本地中小企业得到充分发展,企业间为追求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而产生的自下而上推力作用下形成,是一种内生型的发展模式。辽宁县域产业集群依托于各级各类产业园区,通过政府作用进行推动,大多是自上而下,是一种外生型发展模式。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培育必须有效依托各级各类产业园区这一载体实现产业集聚,特别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探索与产业园区发展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管理体制上,政府要赋予产业园区在规划、投入、收益、人财物和社会事务管理上的权限。

(二)以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及内容

建立有利于产业集群迅速发展壮大的政策机制,以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产权保护、金融财政、劳动力供给等公共政策。支持在专业镇或专业化产业区中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科技开发中心、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辽宁已经制定印发了 《关于推进产业集群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以及《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审计实施办法》,《辽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十二五”规划》中也对重点发展的县域产业集群有所界定。但是,县域产业集群具有独特性,各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也很大,现阶段辽宁县域产业集群的发展中亟须完善各层级的战略性发展规划与实施意见。应借鉴浙江省提出的培育100个“板块经济”的战略等,完善有关规划内容,形成辽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中长期远景规划,并出台《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

(三)将县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拓宽产业集群发展空间,实行“点轴式”合作发展模式

辽宁一部分县域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与竞争力,如瓦房店的轴承、海城的服装纺织以及开原的起重设备等县域产业集群。对于此类集群效应与带动作用已逐步显现的县(市),应将集群发展和城镇化结合,进一步拓宽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空间。总结辽宁以及山东等国内其他区域“以校扩城”等方面经验,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进所在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为集群发展提供配套,提高县域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与层次。

由于辽宁县域经济整体实力偏弱,特别是辽西、辽北的部分县。调查发现,县域经济实力的差距导致产业集群发展所需的配套服务、设施与平台等很难由单独一个县所提供。应加强相邻县域之间的合作。可在县际空间建设产业园区,依托现有工业园区实行“点轴式”合作发展模式,促进跨域分工协作。

(四)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发展优势产品,塑造辽宁品牌

大企业和骨干企业在县域集群发展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企业的品牌与实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集群的品牌与竞争力。应特别注重培育集群中的龙头骨干企业,并通过相关政策、措施引导相关中小企业加入大企业和骨干企业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围绕龙头企业搞好相关的产业配套。

在县域产业集群建设中,辽宁不乏在国内外具有优势的产品[8],如瓦房店的轴承、普兰店的大洋服装等。其中,瓦轴是我国著名的产品,而大洋服装远销美洲、欧洲。对于此类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建议由省政府对此类集群所在地区授予其优势产品“……之都”、“……之城”或“……基地”的称号。同时,政府财政应提供品牌产品引导、扶持资金,加大包装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努力打造集群的自我品牌。

[1]姜国忠,郑瑛琨.黑龙江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类型初探[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3).

[2]王缉慈等.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田相辉,王士卿.县域产业集群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4]刘翠娥.河北省县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

[5]辽宁省经信委.辽宁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十二五”规划[Z].2010.

[6]王晓玲.辽宁县域经济发展阻滞因素及对策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0,(3).

[7]马廷玉,邬冰.基于县域经济视角的辽宁产业园区发展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8]辽宁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积极推进辽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J].辽宁经济2009,(1).

责任编辑 魏亚男

F061.5;F062.9

A

1672-2426(2012)07-0060-04

邢军伟(1983-),男,山东荣成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省情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与产业经济。

※本文系辽宁社科联2012年度课题“辽宁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研究”(2012lslktzijjx-70)和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校管课题“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辽宁县域集群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辽宁舰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