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波 王兆丽
(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 山东烟台 264005)
对2004雅典奥运前后柳承敏技战术演变的特征分析①
梁波 王兆丽
(山东工商学院体育部 山东烟台 26400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4雅典奥运会前后柳承敏参加的6届世界乒乓球大赛、25局比赛中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为今后我国乒乓球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柳承敏 乒乓比赛 技战术演变
柳承敏是韩国队中的直板选手运动员,他的极具杀伤力的正手侧身拉攻,也曾经给我国在世界级比赛中夺取冠军的道路上制造了不小的障碍。以往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对柳承敏横向研究,而对柳承敏的纵向研究甚少,尤其是对他技战术的打法的演变更为少见。因此,加强对柳承敏的技战术的演变特征研究,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柳承敏的技战术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把握柳承敏在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情况,为我国的乒乓球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有益参考。
以2004雅典奥运会前后柳承敏参加的6届世界乒乓球大赛、25局比赛作为研究对象,对柳承敏在比赛中的技战术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查阅与“柳承敏比赛”相关的文献资料,整合相关信息,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对柳承敏在2004雅典奥运会前后参加的6届世界乒乓球大赛、25局比赛进行观察。
对柳承敏在2004雅典奥运会前后参加的6届世界乒乓球大赛、25局比赛中运用的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整个统计工作在SPSS 11.5软件包上进行。
从柳承敏在2004雅典奥运前后参加的6届世界乒乓球大赛、25局比赛中发球落点的变化可以看出(见图1),2004雅典奥运会前后柳承敏发球的落点多集中在近网区和中区,其中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比赛中柳承敏发落点在中区的球比例最高,比例占到了本场比赛所有发球的50%以上。此后的比赛过程中,发落点在中区的球比例逐渐降低,第49届世乒赛(2008年)达到了低谷,仅占整场比赛所有发球的30.7%。相反,柳承敏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比赛中使用近网球的比例逐年提高,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和王皓的比赛过程中使用频率为34.0%,此后近网球使用频率一路走高,在历届大赛中频繁发近网球,在第49届世乒赛(2008年)中发近网球的频率达64.1%。这可能是在雅典奥运会和王皓的比赛过程中,柳承敏尝试性的发近网短球,旋转和不旋转相结合,使得王皓频繁失误,从而在发球方面为战胜王皓争取了主动,一举夺得了雅典奥运会单打比赛冠军。在雅典奥运会中尝到甜头的柳承敏在此后的比赛过程中一改往日做法,主要以发近网球为主。此外,在每场比赛过程中,柳承敏皆发一两个底线区的长球来偷袭对方,在2004奥运前后比赛过程中使用频率比较稳定,在比赛时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从柳承敏在2004雅典奥运前后参加的6届世界乒乓球大赛、25局比赛中接发球落点的变化可以看出,雅典奥运会前的比赛中,柳承敏接发球的落点比较分散,近网区、中区和底线区接发球的落点比较均衡。2004雅典奥运会中和王皓的比赛过程中,柳承敏的接发球落点出现了极大的变化,近网和中区的接发球使用频率大幅度下降,反而以撇长和搓长的底线区接发球使用频率大幅度上升,使用频率高达61.0%,这可能与打乱王皓的备战思路有关。此后的比赛过程中,近网和中区的接发球使用频率经过48届世乒赛(单打2005年,团体2006年)短暂的小幅上升后,大幅度下降,在49届世乒赛(2008年)降到了最低点。底线区接发球的使用频率和中区及近网球接发球使用频率相反,在雅典奥运会后,柳承敏一改比赛打发,在48届世乒赛中使用频率大幅下降,2007年世界杯后使用频率大幅上升。由此可见,柳承敏的接发球落点主要以底线区与近网区和中区交叉进行,两者呈现波浪形交替前进。
从柳承敏在2004雅典奥运前后参加的6届世界乒乓球大赛、25局比赛中三段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见图2),柳承敏接抢阶段和相持阶段的得分能力在48届世乒赛前(2005年)呈现上升趋势,此后呈现大幅度下降。发抢阶段的得分能力在雅典奥运会上处于顶峰时期,得分率达到了67.6%,此后呈现大幅度下降,2007年世界杯时三段得分均处于低谷,此后,三段的得分能力呈现大幅度上升,尤其是接发球抢攻得分能力上升幅度最大,而其主要的杀手锏——发球抢攻的得分能力虽有所上升,但是得分远远低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期的得分。值得注意的是,自2004雅典奥运会后,柳承敏的相持阶段的得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发球抢攻的得分能力旗鼓相当。由此可见,2004雅典奥运会后,柳承敏的三段得分能力经过短暂的下降期后,呈现出上升趋势,尤其是他的接发球抢攻和相持阶段的得分能力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从柳承敏在2004雅典奥运前后参加的6届世界乒乓球大赛、25局比赛中三段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见图3),2004雅典奥运会前后柳承敏的接发球抢攻的使用频率经过48届世乒赛(单打)、48届世乒团体赛和2007世界杯的大幅下降后,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并且其得分率也呈上升趋势,接抢阶段的成功率比较高。发球抢攻是柳承敏的杀手锏,总体来看,除48届世乒赛(单打)使用频率为40%以上外,其余的比赛使用频率均为33%左右,并且使用频率还有下降的趋势。相持阶段的使用频率降中有升,48届世乒赛中相持阶段的使用率最低,仅占18.5%,此后使用频率一路升高,使用率占44.0%,此后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柳承敏的相持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但是其得分能力并不很强。
2004年雅典奥运会比赛中柳承敏发落点在中区的球比例最高,此后使用近网球的比例逐年提高。柳承敏的接发球落点主要以底线区与近网区和中区交叉进行,两者呈现波浪形交替前进。2004雅典奥运会后,柳承敏的三段得分能力经过短暂的下降期后,呈现出上升趋势。2004雅典奥运会前后柳承敏的接发球抢攻的使用频率先降后升。接抢阶段使用频率还有下降的趋势;相持阶段的使用频率降中有升。
[1]梁波.中国乒乓长盛的哲学思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120.
[2]李金龙,刘英辉,梁波.我国乒乓球运动制胜因素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学回顾与展望[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3(4):59.
[3]张卫军,郭可雷.从柳承敏发球与发球抢攻看乒乓球发球趋势[J].2009,26(1):97.
G8
A
2095-2813(2012)09(a)-0093-02
山东工商学院2009年青年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