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的使命

2012-11-06 07:13李文君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大学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文化传承创新”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在我国高等教育界引起了广泛讨论。

主持人:李文君投稿邮箱: liwenjun163@163.com

如何理解大学的文化功能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马敏

大学不仅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基地,更是国家民族精神的培养园地,肩负着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作用,在精神、文化上都应走到社会最前端。为什么这么说?这要追溯到办大学的初衷。办大学的第一个初衷就是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知识、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需要延续,需要世世代代流传下去;办大学的第二个初衷即是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不管是精神文化,还是技术知识,都需要不断地加以改造、改进,不断提高。在大学里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也正是紧紧围绕这两点来实施的:首先是传承。让学生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我们的国家是怎么成立的,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现在所学习的知识体系的由来及远景。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创新。为了向着发展目标前进,我们需要更多、更先进、更科学的知识文化,需要融合新时代的文化精神,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创新。

这其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说是现在大学更需要强调的一个功能。因为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全球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经济社会地位,但精神文化上与经济发展没能匹配,没有发挥出更大的影响作用。而要想实现国家大发展,文化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决定力。说白了,人的精神文化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基于大学是造就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初始园田,因此,大学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应引起特别的重视。

大学是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神家园

武汉大学校长 李晓红

大学校园中聚集着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思想领袖,如何带领他们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领社会风气、精神文化发展,是我们每一个高校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一,要坚持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二为”方向即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二为”和“双百”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在大学教育中实施,让它们走进课本、走进教案,在课堂上展现,深深进入学生的脑海,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们的精神食粮,从而传承民族文化。

第二,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大学中,通常情况下,对知识文化的培养与成果,是最受关注与重视的。现在特别提出,对精神文化的建设和成果,需要提高重视程度,需要科学的建设体系,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因为社会需要大学的精神文化作为引领。

第三,大学需要培养一批能够进行思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智囊团。这批人不但应具有深厚的科学知识功底,深悟到哲学的内涵,中西结合、敢于创新,能引领国人思想,而且能走出去,在国际上发声,并占有话语权,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大学应该不断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大学是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神家园,应该不断发挥大学本身的这个优势,加强校园硬件建设,如文化馆、博物馆、学校文化墙、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建设,以硬件文化建设设施,带动先进文化的传播,得到社会对大学文化建设的高度认同,从而提高大学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影响力。

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引领社会前行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马德秀

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和国家将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上升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并明确指出在文化传承创新中,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作用。这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思想发展方向,也提出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

上海交通大学作为一所国家重点大学,不仅严格加强教育科研工作,而且从中国文化的传承做起,针对中国发展需求,适应国际文化背景,创新、发展精神文化,力图在中国精神文化发展中,起到重点大学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校深刻领悟国家大战略方针,并适应地方战略需求,大力推进人才素质培养,力求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与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学校着手于对无形文化的教育培养,从而带动有形知识的提升,而有形知识体系又反过来提升了无形文化的价值。学校以社会服务为出发点,向着人文科学发展、知识体系拓展、文化引领的目标同时前进,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高校发展之路。

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和创新职能

西安外国语大学校长 户思社

传承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创新文化是现代大学的崇高使命。大学理应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大学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支生力军,要主动参与和推动文化建设和发展。无论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在广大青年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大学都肩负着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使命和崇高责任。

大学要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为培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科学技术能力的文化人才作贡献。文化的广泛交流与取长补短是世界性趋势,多元文化交融的机遇和挑战不可避免。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既要教给他们避免跨文化交际冲突的方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又要培养大学生动态开放的心态,使他们养成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自觉性,能够站在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之上的高度来把握文化现象。大学应利用各种途径,强化对全体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他国文化,进一步拓展跨文化心理空间,展现宽宏大度、兼容并蓄的跨文化人格,在跨文化交际中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大学的文化引领作用

湖南女子学院党委书记 易银珍

大学的文化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大学自身的文化引领。应坚持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体现到课堂教学中,体现到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中,体现到学校日常管理中,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人心,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道德风尚,促使大学师生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二是对社会的文化引领。应努力创造更多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以优秀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来服务社会,通过创造更多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引领社会进步潮流;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讲座、文化培训、文化展览等多种形式,直接为社会提供文化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人民文化素质。三是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应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在增进对国外文化了解的同时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风采,积极推动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贡献。

发挥好大学在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扬州大学党委书记 陈章龙

大学文化的内部功能主要表现为教化育人,大学文化的外部功能则包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播与辐射、示范与引领、服务与支撑诸多方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这也给大学发挥文化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在服务文化发展、促进文化繁荣方面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其一,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学既是一种教育机构,又是一种文化存在。传授知识、传承文化是大学与生俱来的职责。传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的方式则是扬弃。在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去粗取精,赋予新义,创立新知识,形成新文化。大学正是这种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的重要摇篮,通过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借鉴世界进步文化,创造时代先进文化,丰富精神文化的内涵,充实人类智慧的宝库,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其二,文化辐射引领功能。大学既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受到社会文化的渗透;同时又以其自身的优势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探索真理的知识殿堂,也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相对集中的地方,承担着影响、辐射、引领社会文化的功能。大学文化通过价值判断引领社会的文化选择,通过升华大众文化、超越流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彰显高雅文化、强化主流文化,对社会文化起着积极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引领社会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更高层次发展。从历史上看,大学一直是各种新思想新理论的发源地,是各类思潮和运动的策源地,历来领文化风气之先。在历史的转折关口,往往是大学率先高擎时代的火炬。大学文化对整体文化质态的建构和文化精神的塑造具有辐射、提升、示范和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跨文化大学精神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至善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