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12-11-06 06:04冯雅君郭锦丽
中国药业 2012年5期
关键词:氯沙坦内皮细胞内皮

冯雅君,郭锦丽

(浙江省温岭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浙江 台州 317502)

近年来研究发现,高血压与血管内皮的功能和形态变化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造成血管硬化和周围血管阻力增高,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Ⅰ型受体(AT1)拮抗剂从受体水平更完全地阻断AngⅡ的生物效应,氯沙坦是第1个可口服的长效选择性AT1受体拮抗剂,具有安全、平稳的降压作用[2]。笔者观察了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以及对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肱动脉测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1999)轻、中度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除外继发性高血压、严重左心功能不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40%]、严重肝肾疾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1~79岁,平均(59.7±7.1)岁。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1~78岁,平均(58.9±7.5)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停服2周原用降压药,进入临床试验,给予氯沙坦(商品名科素亚,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50 mg/片×7片)50 mg,口服,每日1次;血压下降不理想者则增加至100 mg,每日1次或2次口服,连用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并进行血浆ET-1,NO和FMD的测定。而对照组未予药物治疗,仅在入组前测定1次。

1.3 观察指标

血压及心率测定:测压前休息10~15 min,取坐位右侧肱动脉,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记录结果。

血浆ET-1和NO水平的测定:取静脉血5~10 mL,置入含有相同浓度枸椽酸钠抗凝液的试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提取上层血浆,置于-7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水平,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使用美国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0 MHz,线阵式。患者休息5 min后取平卧位,右上肢外展150°,掌心向上,以肘上2~15 cm处用二维超声成像仪扫描肱动脉,显示肱动脉长轴切面,使肱动脉前后壁内膜显示清楚。同步记录心电图,左心室舒张末期(即心电图显示R波顶端处)测量肱动脉前后内膜之间的距离,每次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作为肱动脉基础内径(D0)。FMD=(D1-D0)/D0×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 t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经氯沙坦治疗12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P<0.05或 P<0.01),而心率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

2.2 两组血浆NO,ET-l和FMD水平的变化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NO和FM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均 P<0.01);经氯沙坦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血浆NO和FMD水平明显升高,而ET-1水平明显下降(均 P<0.01)。见表2。

表1 观察组患者氯沙坦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X±s)

表2 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血浆NO、ET-l和FMD水平的变化(n=40,X±s)

3 讨论

正常血管内皮可通过代谢、生成、激活和释放各种活性物质,参与血液循环、心血管功能的调节。一旦内皮细胞受损,其分泌血管活性物质的功能将发生改变,通过测定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可判断内皮细胞功能[3]。NO和ET-1是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一对生物效应相反的活性介质。ET-1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可促进内皮细胞钙超载及AngⅡ合成,升高外周阻力,诱导内皮细胞增殖,并促进凝血-纤溶失衡,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NO在生理情况下作用占优势,可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聚集以及白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表面,抑制内皮细胞释放ET,AngⅡ等物质,维持血压稳定和凝血-纤溶平衡[4]。高血压状态时,NO合成酶功能下降,同时血管壁机械压力增高,引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数量上调,使血管壁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敏感度增加,内皮摄取低密度脂蛋白增加,缓激肽降解加速,氧自由基生成增多,NO合成减少,ET-1增加,ET-1和NO平衡失调。ET-1和NO的平衡被打乱,外周阻力增加,进一步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加重内皮细胞损害,形成恶性循环[5]。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浆NO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测定血浆ET-1、NO水平能够可靠地反映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舒张有两种形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以及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内皮依赖性舒张是指内皮细胞在药物或生理性刺激的作用下释放NO等内皮衍生舒张因子,从而引起血管扩张,它依赖于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的血管内皮;非内皮依赖性舒张是指硝酸酯类药物直接释放NO引起血管扩张。表浅肱动脉内皮功能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全身内皮功能状态。因此,临床上无创评价全身血管内皮功能主要通过测定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活性,准确测量血管内径的变化是操作的关键环节。高分辨超声能显示肱动脉的清晰图像,不同操作者之间以及操作者内的重复性均很好,是无创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简单而可靠的方法[6]。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FMD明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进一步提示高血压患者提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近年来研究发现,AngⅡ可促进ET-1表达和释放,抑制NO生成,促使钙离子内流,并促进血细胞黏附以及血小板活化抑制因子释放,从而在内皮功能损害中起重要作用[7]。AT1受体拮抗剂可从从受体水平阻断AngⅡ的生物效应,能恢复高血压病患者小阻力血管经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8]。氯沙坦通过选择性、竞争性地与血管平滑肌上的AT1受体结合,阻断了各种途径产生的AngⅡ的升压及血管收缩作用而产生降压作用。樊民等[9]研究发现,氯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降低脉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氯沙坦治疗12周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于正常,且患者血浆NO和FMD水平明显升高,ET-1水平明显下降。表明氯沙坦降压作用高效、可靠,能纠正NO/ET-1平衡紊乱,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参考文献:

[1]Virdis A,Ghiadoni L,Sudano I,et al.Endothelial function in hypertension:role of gender[J].J Hypertens Suppl,2002,20(2):S11-S16.

[2]张 军,黄占东,孙海燕,等.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6,25(1):32-33.

[3]邓 海,陈筱潮,夏小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损伤的变化[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 466-2 469.

[4]Wallace SM,Yasmin L,McEniery CM,et al.Isolate systolic hypertension is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ed aortic stiffnes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J].Hypertension,2007,50(1):228-233.

[5]水 华,杨成悌,辛 楠,等.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纤溶指标变化的研究[J].高血压杂志,2002,10(4):324-326.

[6]李施勇,许开宁,黄进弟,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评价方法[J].山东医药,2008,48(28):36-37.

[7]Nadar S,Lip GY.The prothromb oticstate in hypertension and the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treatment[J].Curr Pharm Des,2003,9(21):1 715-1 732.

[8]Schiffrin EL,Park JB,Intengan HD,et al.Correction of arterial structure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hum anessentia lhypertension by the angioten sinreceptor antagonist Losartan[J].Circulation,2000,101(14):1 653-1 659.

[9]樊 民,丁 茹,任雨笙,等.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心脏杂志,2008,20(4):432-435.

猜你喜欢
氯沙坦内皮细胞内皮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
警惕氯沙坦的不良反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