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至诚 精勤不倦——访中国著名眼科专家洪荣照

2012-11-06 04:51
科学中国人 2012年2期
关键词:厦门市眼科白内障

本刊记者 褚 焱

大医至诚 精勤不倦
——访中国著名眼科专家洪荣照

本刊记者 褚 焱

洪荣照,中国知名眼科专家,先后任世界眼外科医师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亚太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医师学会委员,新加坡全国眼科研究所高级客座研究员,美国眼科手术远征队(SEE)成员,福建省眼科学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厦门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国家级期刊《中国实用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华眼科学会奖,福建省、厦门市劳模,市科技拔尖人才,2002年获“厦门市首届重大科技贡献奖”,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奖四项,市科技进步奖近十项,“人工晶体植入2万例成就奖”,“亚太国家眼科手术领域学术和实践杰出贡献奖”等。

主编出版专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学》、《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参与了卫生部部颁标准《中国儿童少年矫正眼镜卫生标准》的合作研制。

率先在福建省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玻璃体切割、抗青光眼手术、角膜移植、眼外伤救治、眼表重建”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精、尖手术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并培养出一批高级眼外科医师。被誉为“福建省眼科第一刀”。

如今,这位在众多光环笼罩下年近古稀的老人仍然拒绝向年龄妥协,坚持奋战在医疗卫生事业的第一线,为这个社会、为需要他帮助的患者贡献着自己的余热。而回顾他这一生的奋斗轨迹,那种对科学无止境的探索,不断推动眼科事业的发展,为事业不懈怠的拼搏和对社会不计较的奉献让其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医之路:创业一生不知倦

1970年,从北京医科大学毕业的洪荣照服从祖国需要,走上了去内蒙古支援边疆建设之路,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应当有感恩之情,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文革前便入党的洪荣照动情地说。那个时代这种最为淳朴真挚的奉献精神可能令当下的很多人难以理解和体会,但正是怀着这样的满腔热忱和哪里艰苦到哪里去的信念,洪荣照一头扎进了茫茫戈壁,开启了自己辉煌的人生之路,这一去便是十四年。

边疆生活极其艰苦,但是生性不服输的他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向现实低头,再艰苦也要做出自己的一番成绩来。也正是当时这种生活的磨炼,锻造了他后来敢于拼搏的意志和品质。

两年后的1972年,表现优异的洪荣照被调到内蒙古地区专署卫生局开始搞行政工作,但对眼科的酷爱,使他最终选择了回到临床搞自己的专业。他先后到内蒙古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学习、进修。回到伊克昭盟医院后不久,洪荣照便创立了自己的眼科诊室。在缺少资金和设备的条件下,他自制眼底照相机,建造暗房,自洗彩色照片,自制简易视野检查设备。开始了自己眼科研究生涯中意义重大的第一份事业。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医术很快让他小有名气,当地的老百姓称他是“南方飞来的光明使者”。

1984年,在内蒙古事业蒸蒸日上的洪荣照作为拔尖人才被厦门市人事局引进,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创业,他得以完成自己埋藏了许久的心愿,为养育自己的故乡作贡献。

洪荣照当时供职的厦门市开元区医院只设有半间诊室,一台裂隙灯,一名医生的门诊,条件十分简陋, 他毫无怨言,埋头苦干,一边钻研临床业务医治患者,一边筹划着再次创办自己的眼科专科。由于出色地治愈了众多患者的眼病,在厦门引起轰动,也很快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区政府特别提供了资金支持以助力他在眼科事业上的发展,洪荣照很快便将自己的眼科门诊带入了发展的快车道。1992年,经多方筹措和准备,在原开元区医院眼科的基础上,洪荣照创办起厦门市开元眼科医院,这是当时厦门第一家眼科医院。当初总资产不到五千元的眼科门诊在洪荣照的努力下发展为拥有七十多万资产的专科医院。并开设了15张病床。

1997年,洪荣照借助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主任林少明教授的鼎力相助,创建了厦门眼科中心。更大的平台使得医院的地位和他个人的技术、学术水平都在迅速发展。多次在厦门眼科中心召开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会和举办培训班,给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的眼科医师创造了有力的学习条件,厦门眼科中心在洪院长的带领下凭借几年积累的实力,于2003年跃为福建省首家“三甲”眼科专科医院,进一步推动着全省的眼科事业的发展。

2003年,厦门眼科中心改制,全心倾注眼科事业的洪荣照希望能通过改制的方法促进眼科中心与国际接轨,取得更大的发展,他也担任了中心的负责人,但是由于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不可控因素导致了投资与学术研究产生了冲突,经营理念的不同,洪荣照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专业和学术之路,离开了割舍不下的原眼科中心。

2004年,洪荣照携87位厦门眼科中心骨干人员集体“跳槽”到前身为福建省立医院的厦门第一医院,成为厦门第一医院眼科中心的创始人,出任主任。此事曾引起了社会轰动,当时新华网称“这一事件将极大地改变厦门眼科医疗格局。”

一年后的2005年,洪荣照在厦门第一医院办理了退休。开始了他最具传奇色彩的第三次创业。

刚刚退休的他一直在想如何创建一个让离退休医务人员发挥余热的平台,大家一起共同发挥专业优势,为社会再做点事。他说,“60岁以后是人生最有经验的阶段,退休后再创业,是不想把生命的最后阶段浪费掉,不想把自己所积累的临床经验、专业技术浪费掉。我希望利用现在这个平台,让自己的能力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并将经验和技术尽可能地传给年轻人。”

2006年9月,洪荣照凭着一颗热爱眼科医疗事业的执著之心和勇于向自我发起挑战的决心。在厦门市老科协的帮助下,共同创办了厦门科宏眼科医院。“我应该走自己该走的路,我有活到老,干到老的信心。”

凡事追求卓越的他给科宏眼科医院定的目标是:以三级专科医院为标准,坚持高起点、高设置,立足厦门,面向海峡两岸,辐射东南亚,集医疗、教学、科研、防盲为一体,将科宏建成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眼科医院。”

创业对于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来说,困难可想而知。不说身体精神和精力的限制,他所面临的困难有资金不足,也有可利用资源太少,更有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阻力。带着十足的信心,面对困难,洪荣照带领“追随者”,用坚强的脊梁顶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创办了厦门科宏眼科医院,再次用行动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六十多岁的他每天自己开车奔波于几所医院之间。出专家门诊,他从早上8点一直不间断坐诊到下午一两点是家常便饭。做为眼外科专家,他又必须上手术台。完成各院疑难眼病的会诊、手术指导和带教。在他66岁时,再一次挑战自我,创下了单人九小时之内成功完成66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记录。他现在的平均日工作时间达12小时,他的拼命精神感染了科宏一代年轻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天,科宏的品牌已经逐步树立,不仅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和表扬,更多的是得到患者的好评,不少病人专程从外地赶来,指名要找洪院长。他的病人记录中从3个月到93岁,有的病人甚至跪下来用磕头的方式表示感谢。

科宏眼科医院已经成为退休专家的聚集地,目前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专家和主任、副主任医师。他们成为了医院的栋梁和形象。自获得眼角膜移植资质以来,医院同北京大学眼科中心合作成立了眼科疑难眼病会诊中心,双方就白内障、儿童斜弱视、眼球震颤,眼底出血等多种疑难眼病进行密切合作,为国内外慕名而来的千余名患者解除了病痛。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用铁的事实和漂亮的成绩单成就了自己的传奇,并准备将这一传奇继续谱写下去,让它更加光辉夺目。

行医之术:技艺精湛不求报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医德和技术是其赖以生存的实力。洪荣照能够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正是其高尚的医德和过硬的技术。

福建省是白内障致盲者的高发地区。而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的办法。超声乳化被公认为临床效果最好的手术方法,而这一点又正是洪荣照的拿手“绝活”。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洪院长在福建省率先开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其眼科手术技巧就在福建省内首屈一指。后来,他在福建省率先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玻璃体切割、抗青光眼手术、角膜移植、眼外伤救治、眼表重建”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精、尖手术项目,填补了省内多项空白,被誉为“福建省眼科第一刀”。当时,他和医院的影响不仅在国内的眼科界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辐射到了东南亚地区,成为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的姊妹医院。

创建科宏医院后,医院在他的带领下不断开展眼科各种高精尖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玻璃体切割术、严重眼外伤救治、眼前后段重建、斜弱视矫正、抗青光眼手术、眼部整形等手术。其中白内障“冷”超声乳化、双手超声乳化、超微切口人工晶体植入,25G微切口玻璃体切割、高速玻璃体切割、穿透性角膜移植、青光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等多项技术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现在又开展了后巩膜加固治疗近视眼、睫状血管移植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新技术。ICL治疗高度近视,保持了科宏眼科医院的技术水平永远处于领先的水平。

高超的医术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远道慕名而来,这不仅给了洪荣照以数不清的荣誉和良好的社会口碑,更带给他一种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这代表着患者的信任,也承载了他们康复的希望。“既然我有能力,就应当为更多需要的人服务,尽到自己的责任。”这位老院长动情地说。

医者仁心,正是出于这种社会责任。在创办医院过程中,洪荣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与到农村、社区、企业、学校进行义诊,走技术服务的路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创建“科宏关爱基金”和“眼科光明快车”;建立厦门市“关心青少年下一代科普教育基地”和“爱眼护眼科普教育基地”。科宏医院针对边远贫穷地区及五保户,实施“万名复明工程”,亲自进入乡镇和社区进行科普教学讲座,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农村,面向进城务工人员,面向困难群众,成为一个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平台。

“作为一个民营医院,要做好、做强,就必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只有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社会才能认可接受,自己才能实现发展。”洪荣照很清楚自己的使命,也乐于为这个社会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责任。

传医之道:不拘一格育人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洪荣照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作为老师的他,传授的不仅仅是医术,更是自己亲身恪守并践行的医道。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核心竞争力。在医疗领域,人才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对一个医院来说,能拥有一批技术出色素质过硬的医师便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更是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洪荣照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而人才是需要靠培养来获得的,对医生来说,丰富的临床经验更是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一步一步去积累。早在眼科中心的时候,洪荣照便凭借自己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多次开展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和举办培训班,给厦门市乃至福建省的眼科医师创造学习条件,推动省内眼科事业的发展。这种对人才的重视给了很多年轻人一个成长的平台,这也正是洪荣照在离开眼科中心时多达87人愿意随他一同离去的原因。

创办科宏医院后,他仍坚持伯乐识马眼光,力举和培养后继人才。为了适应这快速发展,洪荣照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仍然不断的送医生到新加坡、国内著名的高等医学学府学习、进修、培训。他和团队的大批医务人员一如既往的每年都出现在全国眼科重要的学术会议上,并发表学术论文。他自己也亲自对理论和临床操作技巧进行培训,一大批年轻的眼外科医师迅速成长起来,医院各科室的技术实力越来越坚实。

今天,科宏三大主力医院院长的平均年龄仅为34岁。年轻的陈珊娜院长是洪荣照最为得意的学生之一,她现在可以出色地完成眼前节、眼后节的各种手术,是厦门唯一操刀完成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医生,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被评为厦门市第二届十佳青年医师,湖里区非公企业党代表。

令人欣喜的是,医院已经涌现出了陈珊娜副主任医师等一大批中青年全方位的技术人才梯队。许多学成归来的年轻医师已经迅速成长为所在科室和医院的栋梁,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高度近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底病手术、准分子激光手术、老年眼底黄斑变性治疗等,他们都已经能够独挡一面。他们象当年的老院长一样在迅速成长,极大地增强了科宏眼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洪荣照当年撒下的粒粒花种如今已然满园芬芳,春意盎然。

奋斗不止,再造辉煌

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去。今天,他又放眼设计着自己的星火燎原计划。目前他正在着手建立一所300张眼科病床的福建省最大的三级眼科专科医院,并计划着六年之内,在全国建造30所科宏眼科分院,扩大自己的服务面。在有生之年,既要将自己的技术服务更多的人,更要培养一批人民需要的眼科医生,并用自己的行动扭转人们对民营医院的世俗看法。

这位老人用一生的时间不断的谱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如今,他和这些后起之秀正在将传奇继续写下去,直至永恒。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洪荣照最真实的写照。

猜你喜欢
厦门市眼科白内障
本刊征稿启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七彩屋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舫山第二小学
国际眼科杂志IES四大核心期刊证书
白内障常见4误区
厦门市妇联打造“爱在厦门”交友联谊互动平台
“Double-subjects” at PWP Stages in English Class at Junior Stage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过多晒太阳有害
刚做完眼科手术别坐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