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纤维桩核对牙根抗折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2-11-05 14:43:48吴国锋梁猛猛何惠明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可塑性牙本质牙根

葛 绵,吴国锋,梁猛猛,何惠明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陕西西安 710032)

临床上对个别上颌前牙唇或舌向错位导致的前牙牙列不齐,常采用口腔正畸的方法进行矫治。但由于受到年龄、时间及其他条件的限制,病人不愿接受正畸治疗时,亦可考虑根管治疗术、截冠,根据前牙的错位程度、咬合情况将桩核制成一定角度使核内倾或舌倾,以此改善前牙角度[1]。传统的改向桩核以铸造桩核为主,近年来出现的可塑性EverStick纤维桩,既突破了普通预成纤维桩无法改向的缺点,又弥补了金属桩核美观性差及易导致牙根折裂的缺陷,在临床中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2-4]。但此类纤维桩改向后对牙根抗折能力的影响,目前尚缺乏详尽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角度可塑性EverStick纤维桩修复后牙根折裂方式和最大负荷值,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材料和仪器

根管锉、牙胶尖、根管充填糊剂(登士柏,美国);超硬石膏(贺力氏,德国);Co-Cr合金(常熟今日高科技材料有限公司);EverStick纤维桩(StickTech,芬兰);硅橡胶印模材料、Z350树脂(3M公司,美国);树脂水门汀(GC公司,日本);AGS-10KN岛津材料试验机(岛津公司,日本);CL-628树脂光固化灯(南昌普洋科技有限公司)。

1.2 牙根的制备

选取因牙周病新鲜拔除的大小相似、牙根完整无缺损的上颌中切牙60个,常规根管预备至#40,牙胶尖加根管充填糊剂侧压法完成根管充填,磷酸锌水门汀暂封。置生理盐水中保存7 d后,用#2 Pre-Shaping钻去除根管上部牙胶尖,至少保留3 mm的根尖部充填物,#2 Finishing钻预备根管,蒸馏水冲洗,纸尖吸干,在釉牙骨质界冠方1.0 mm处用金刚砂牙钻垂直于牙体长轴截断牙冠,选用同一直径(1.5 mm)的根管钻预备桩道,平行研磨仪修整外形,以保证肩台外形(凹形)、宽度(0.5 mm)及预备体锥度一致。

1.3 不同角度桩核冠修复

1.3.1 实验分组

将上述桩道预备完成后的60个牙根随机分为可塑性EverStick高强度纤维桩核修复组(A组)和Co-Cr合金桩核修复组(B组),每组30个。每组再根据桩核与牙体长轴的角度随机分为0°、10°、20°、30°、40°5 个亚组,每组 6 个。

1.3.2 铸造金属桩核冠修复

采用常规失蜡法制作角度分别为0°、10°、20°、30°、40°,桩道内部直径为 1.5 mm 的 Co - Cr合金桩核及Co-Cr合金冠。然后按上述分组将不同角度桩核分别与相应组桩道试合后,用树脂水门汀粘结桩核及冠,并确保桩与牙根、冠与桩核的密合。同时在牙冠切1/2处用金刚砂针打槽,用以放置材料试验机刃状加压装置,并保证加力点的一致[5](图 1)。

1.3.3 可塑性 EverStick纤维桩核冠修复

打开可塑纤维桩包装袋,用镊子夹取可塑纤维桩的一端,剪取长16 mm、有效直径1.5 mm的可塑纤维桩,置于事先制备好的角度凹槽(0°、10°、20°、30°、40°)内,先从纤维桩两端分别光照 20 s预固化,再将纤维桩取出,分两段(即根管内和根管外部)分别光照40 s,使之充分固化后,用树脂水门汀分别将不同角度桩粘结于各相应组牙根桩道。Z350树脂堆核,室温避光保存14 s,树脂水门汀粘结金属冠,并确保密合。同上法在牙冠切1/2处用金刚砂牙钻打槽。

1.4 力学测试

1.4.1 测试样本制作

自制直径2.0 cm,高4.0 cm的金属铸造模具(用于固定牙根)及其底座。将待测牙置于模具中,使牙冠长轴与测试机头成45°,牙根长轴与模具长轴平行(图2),先在牙根周围制作一层约0.2 mm的硅橡胶模拟牙周膜结构,再用自凝树脂充填于其中包埋待测牙牙根至釉牙骨质界下2 mm。

图1 牙冠切端凹槽

图2 测试方向示意图

1.4.2 测试方法

将测试样本连同模具底座置岛津材料试验机上,测试头距切缘2.0 mm处开始加力,加载部位为上颌中切牙切1/2处,加载速度为0.5 mm/min。在持续加载的过程中,一旦载荷传感器探测到牙根有任何细微的变化,如牙齿的细微断裂、粘结剂有所松动以及桩脱位等即停止数据跟踪,微机控制加载停止,记录各试件的折裂模式及其负荷值(N)。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角度两种桩核材料修复上颌中切牙时牙折裂最大负荷值比较

无论是纤维桩核组(A组)还是Co-Cr合金桩核组(B组),其最大负荷值均随桩核角度增大而减小,同一种材料不同角度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种桩核角度下,两种材料最大负荷值相比,A组>B组(P<0.05);而且A、B两组桩核角度在30°以内时,其最大负荷值均>300 N,都能满足日常咀嚼需要(表1)。

表1 A、B两组样本牙折裂时最大负荷值比较(N,)

表1 A、B两组样本牙折裂时最大负荷值比较(N,)

不同字母为组内不同角度相比P<0.05;*同一角度下A、B组相比 P<0.05

桩核角度 n A组 B组0° 6 521.7 ±36.9a 480.5 ±25.0a*10° 6 456.1 ±38.0b 415.6 ±39.2b*20° 6 399.5 ±24.9c 358.6 ±25.8c*30° 6 328.4 ±24.8d 288.9 ±34.9d*40° 6 286.2 ±34.4e 243.5 ±30.1e*

2.2 两种桩核材料修复上颌中切牙折裂形式和部位比较(表2,图3)

加载后牙根折裂有4种形式,即根中部斜折(图3a)、根颈部斜折(图3b)、根中部纵折(图3c)和根尖部纵折(图3d)。A组多发生在颈部折裂;B组多发生在根中部纵折(表2)。

表2 A、B两组样本折裂形式及部位比较

图3 折裂形式图

3 讨论

本研究以自凝树脂包埋至釉牙骨质界(CEJ)下2 mm,模拟牙槽骨包绕牙根的情况;同时在牙根与包埋材料间制作一层硅橡胶模拟牙周膜结构[6],使之在牙根与坚硬的包埋材料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以防止包埋材料改变牙根的破坏力值与破坏方式。选用同一直径(1.5 mm)的根管钻预备根管,确保了同一桩道形态(柱状)。采用平行研磨仪修整外形,保证肩台外形(凹形)、宽度(0.5 mm)和预备体锥度一致。先行根管治疗术再截冠,防止根管治疗术时根管口扩大,同时肩台预备为0.5 mm宽,确保颊舌侧牙本质壁厚度至少有2 mm,近中远中壁厚度至少有1.5 mm,防止形成薄弱的牙本质壁。Tjan和Whang[7]的实验证实保留1、2、3 mm厚度的牙本质壁对牙体的抗折力没有明显影响。Sorensen等[8]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因此本研究尽管没有保证各试件牙本质壁厚度一致,但对实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目前对个别前牙唇舌向错位,临床上曾有许多修复报道,但有关不同角度桩核对牙根应力分布影响的研究甚少。为了更好的模拟人类咀嚼效力,我们采用斜向加载条件,核舌向倾斜时,随着核与牙长轴形成角度的增加,所受的斜向载荷力与牙长轴之间形成角度相应增加[9]。传统铸造金属桩核修复改向上颌前牙病例中,由于金属弹性模量大于牙本质弹性模量[10-11],应力将由金属桩向牙本质传递,在牙根内形成应力集中,使牙根存在折裂风险,最终导致拔牙。可塑性 EverStick纤维桩核突破了传统纤维桩无法改向的缺点,又兼顾美观。0°至30°条件下均能满足日常咀嚼功能(人正常咀嚼食物所需咬合力为30~300 N[12])。由于其弹性模量小,不易形成牙根内应力集中从而更好的防止牙根折裂,避免后期不可再次修复等难题。同种角度下,可塑性 EverStick纤维桩核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大于铸造金属桩核,可承受更大的咀嚼力。本研究发现,金属桩核与可塑性 EverStick纤维桩核修复上颌前牙唇向倾斜牙时,桩核舌向倾斜30°之内均可进行修复,但Co-Cr合金桩核在30°时,其最大负荷值小于300 N,因此,在临床修复时需谨慎考虑,以避免牙根折裂。可塑性EverStick纤维桩核较金属桩核有一定优势:①可塑性 EverStick纤维桩核由于弹性模量接近牙本质,可有效防止根折和纵折;②EverStick纤维桩核透光性能较好,对上颌前牙唇侧倾斜美学修复中起到较好的作用;③可塑性EverStick纤维桩光照固化、堆树脂核较金属桩核可一次成型,减少病人就诊次数,可以满足临床的改向要求。

然而,EverStick纤维桩核究竟所能修复的最大倾斜角度为多少,还需在后续实验中将角度细化。同时,由于离体牙个体差异性,应力检测的条件与口腔实际情况仍有一定差别,仍需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1]张保卫,潘炜娟,叶少波.不同角度桩核的应力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00,9(1):8 -10.

[2]Piio R,Cardash HS,Lenin E,et al.Effect of core stiffness on the in vitro facture of crowned,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J].J Prosthet Dent,2002,88(3):302 -306.

[3]Heydecke G,Peter MC.The restoration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single rooted teeth with east or direct posts and cores:a systematic review[J].J Prosthet Dent,2002,87(4):380 -386.

[4]Toksavul S,Zor M,Toman M,et al.Analysis of dentinal stress distribution of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subjected to various post and core applications[J].Oper Dent,2006,31(1):89 -96.

[5]钟小君,杜莉.根管治疗牙性能及桩核修复[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4(34):52 -59.

[6]于世风.口腔组织病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3.

[7]Tjan AHL,Whang SB.Resistance to root fracture of dowel channels with various thickness of buccal dentin walls[J].J Prosthet Dent,1985,53(6):496 -500.

[8]Sorense JA,Martinof JT.Intraoronal reinforcement and coronal coverage:a study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J].J Prosthet Dent,1984,51(6):780 -784.

[9]Assif D,BithenskJ A.Effect of post design on resistance to fracture of endodonically treated teeth with complete crowns[J].J prosthet Dent,1993,69(1):36 -40.

[10]Sifimai S,Riis DN.All in vitro study of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and incidence of vertical root fracture of pulpless teeth restored with six post- and - core systems[J].J Prosthet Dent,1999,81(3):262-269.

[11]NewmanⅧ,Yaman P.Fracture resistanc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restored with composite posts[J].J Prosthet Dent,2003,89(4):360 -367.

[12]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257-258.

猜你喜欢
可塑性牙本质牙根
甲基苯丙胺改变成瘾小鼠突触可塑性基因的甲基化修饰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超声刺激小鼠伏隔核后c-Fos蛋白及结构可塑性改变的实验
治疗牙本质敏感验方
Ⅲ型牙本质发育不全(壳牙)伴多生牙1例
Single Bond Universal牙本质粘结强度及牙本质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转GDNF基因的BMSCs移植对大鼠脑出血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复合树脂加玻璃离子夹层修复老年牙根面龋的应用效果
正畸性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6
3M Adper Prompt自酸蚀黏结剂治疗超声洁牙术后牙本质敏感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