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苑香
广东省梅县人民医院外科,广东梅县 514011
全程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曾苑香
广东省梅县人民医院外科,广东梅县 514011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焦虑、抑郁的影响。 方法 选择医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峰值、焦虑度、抑郁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峰值低于对照组,焦虑度、抑郁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程护理模式可有效减缓患者术后的疼痛感,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良好基础,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全程护理;外科手术;焦虑;抑郁
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式,手术伤创,患者心理恐惧,术后疼痛等因素可引起机体一系列功能代谢变化[1],影响手术效果。在围手术期,护理服务具有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手术顺利实施、帮助患者尽快地达到全面康复的重要作用。笔者所在医院改变以往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全程护理服务。全程护理服务是指从患者进入医院到离开医院,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执行医嘱、重症抢救、健康教育等护理服务。笔者所在医院从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进行心理-生理-社会方面护理干预的全程护理模式对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程度,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外科手术患者108例,其中男63例,女45例,年龄25~76岁,平均(38.4±5.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包括甲状腺切除术72例,胆道手术28例,肠胃手术8例,术中施行局部麻醉,患者意识清醒。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入院后,积极明确患者诊断,对照组采用以疾病为中心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及必要辅助操作,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等。具体包括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体位指导、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化验检查及其他一些辅助检查。术后对患者进行体位、饮食指导,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减少术后出血,及做好并发症护理。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从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进行护理干预。1.2.1 术前护理干预 每名患者指派1~2名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应仔细阅读患者病例,了解患者病因、诊断、年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制定护理计划,于手术前1天到病房进行探访,以患者最易接受的方式与患者交流,介绍医院环境,疾病的基本常识,手术目的,详细讲述手术过程,麻醉过程,手术预后情况,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应对方式,讲述手术过程中使用尿管、胃管等设施的目的及可能带来的不适症状,让患者充分作好心理准备。预计术后可能出现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可向其教授手语表达方式。向患者讲述以往成功病例,让患者与相似病例恢复期病友进行交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术中护理干预 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湿度在40%~60%。整个手术过程责任护士应全程在场,满足患者对熟悉护士的依赖心理,接送患者态度和蔼,主动交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简单介绍手术室内环境,主要手术医院及麻醉师,麻醉时,帮助患者维持体位不动,轻声讲述患者应有的感觉,手术中尽量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的声响过大,医护人员不允许喧笑闲谈,不说与手术无关话题,对患者的病情不随意议论或窃窃私语,以免引起患者不必要的猜疑,增加心理负担。
1.2.3 术后护理干预 护送患者回到病房,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变化,术后及时吸氧,以避免因缺氧造成患者烦躁情绪。护士第一时间向患者传达手术有利信息,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树立患者康复信心。主动询问患者疼痛情况,耐心听取患者的述说,承认其对疼痛的反应,讲述疼痛来源及应对方法,必要时给予镇痛剂,设法分散患者注意力,以减轻其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2]。夜间尽量降低室内仪器的音量、光线等不良环境刺激,使患者保证充足睡眠[3]。多人同病房,应尽量集中进行各种检测,以免过多打扰患者休息。
1.3 评价指标
(1)术后疼痛:以疼痛峰值为统计点,根据患者对疼痛的语言描述,将疼痛分为四级,无疼痛为0级,轻度疼痛为Ⅰ级,中度疼痛能够忍受为Ⅱ级,重度疼痛不能忍受为Ⅲ级。(2)术后患者抑郁及焦虑评分参考文献[4],抑郁度采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1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按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严重抑郁、极严重抑郁五级划分。焦虑度采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14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按无抑郁、轻度抑郁、中度抑郁、严重抑郁、极严重抑郁五级划分。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比较,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两组患者术后HAMD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峰值比较
HAMD评分是探讨患者术后抑郁情况的标准指标。干预组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重度抑郁的患者数量明显减少,患者抑郁状态明显减轻。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AMD评分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HAMA评分比较
HAMA评分是探讨患者术后抑郁情况的标准指标。干预组HA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相较对照组,观察组重度焦虑的患者数量明显减少,患者焦虑状态明显减轻。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HAMA评分比较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性事件,可引起患者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以及细胞和体液中某些蛋白质成分改变和一系列功能代谢的变化,使机体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周围末梢循环下降等反应。尤其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肌张力增高,给手术的各项操作带来困难,影响手术顺利进行[5]。
患者由于对手术缺乏认识,害怕疼痛,担心治疗效果,往往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而术后疼痛会直接造成患者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6],如果不能减轻或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可能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临床的治疗效果[7]。
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由于不能针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及全程性服务,往往使患者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手术,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了全程护理模式,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通过护理人员言语、行为进行心理干预,同时给患者创造舒适的环境,改变患者的心理条件,消除心身症状,使手术患者在生理、心理上对手术有充分准备,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在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程度上均优于对照组,有利于患者身心的康复。
[1] 周晶.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6):974-975.
[2] 郭秀云.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 9(26): 146-147.
[3] 郑艳,张建梅.护理干预对骨折患者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2):1997-1998.
[4] 张春燕,陈红霞.探讨护理干预对改善创伤性颈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J].河北医学,2011,17(1):127-129.
[5] 张秀玲.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围手术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07,19(9):793,780.
[6] Kawano Y.Association of Job-related stress factors with psychological and somatic symptoms among Japanese hospital nurses effect of departmental environment in acute care hospitals [J].J Occup Health,2008,50(1):79-85.
[7] 陈国秀,张娟,黄欢.护理干预对小手术患者焦虑和疼痛的影响[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0,29(6):273-274.
R473.6
B
2095-0616(2012)12-139-02
201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