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聘

2012-11-03 09:23
决策 2012年10期
关键词:民主测评银花大林

局里要实行竞聘,刘银花决定报名。

张草县文化局不大,下属三科一所一室。刘银花的师傅葛岩原来是文物所副所长,今年春天转的正,原来的所长二线了。宋子梅原来是文物科副科长,去年夏天转的正,原来的科长调到县委办去了。这样一来,小小文化局一下子就有两个副科的缺了。

在局长办公会议上,王局长建议说:“我觉得梁晓丰比较突出,郭妮也不错。”侯副局长说:“这两个人中,梁晓丰更突出。”陈副局长说:“老侯说得对,梁晓丰更突出些,提拔梁晓丰没说的。郭妮嘛……”欲言又止,但是意思出来了,有异议。

王局长有些不悦:“郭妮工作能力还是蛮强的,就是张扬一些。是不是自我感觉过于良好?”

侯副局长眼睛转了转,说:“也算自信吧。”模棱两可了。陈副局长不管这个,立刻说:“自信过头了就是轻狂,最少是张扬。就像您说的,真是张扬!”

王局长更不乐意了,接着说:“年轻人就是不稳重,咱们也都打年轻人过来,年轻气盛,培养着使用,应该没问题。”

侯副局长温柔地点头,脸上挂着认同的微笑。

“您是一把手,站位高,从全局考虑,您定吧。”陈副局长说。

“别介呀,还是集体定。”王局长略带严厉地说,“刚才老侯表态了,现在轮到你了。”

“梁晓丰第一人选我同意;郭妮第二人选,我保留意见。”陈副局长的火气还是被激起来了。“作为主管局长,我倒觉得第二人选李大林、刘银花更合适。”

他说的李大林是王局的亲戚,两年前从教育口改行过来的;刘银花,其实也是八年前王局一手调进来的,开始二人关系不错,三年前银花副科没提成找王局长闹了一场,关系渐疏。陈副局提出的两人,一个是王局的亲戚,一个是他昔日的亲信,这步棋很妙。

王局长马上意识到陈副局的用心了,他说:“跟郭妮比起来,他们俩还是稍差些。大林是我亲戚,银花跟我私交也不错,但是咱们评价人还是得实事求是。”

陈副局觉得忍无可忍了,他用一种开诚布公的口气历数了郭妮的一身毛病,包括全县文化工作会放错国歌,写简报把领导名字弄丢了,人缘差,加班怨言多……

王局长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时,侯副局长的手机响了,人事局建议他们搞一次竞争上岗。竞聘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笔试成绩前四名分别是梁晓丰95分,郭妮83分,刘银花82分,李大林80分。除了梁晓丰一枝独秀,其他三个差距都不大。

为把事情做牢,王局长单独找到侯副局,询问他对郭妮的看法。侯副局对郭妮也是有意见的,但他知道王局长的想法,就顺着说:“有不足,总体上没问题。”王局长就说:“是啊,只要使用合理,再加以锻炼培养,应该没问题嘛。另外,郭妮她丈夫毛波是部里办公室主任,是部长的红人,咱们也不能不考虑啊!”侯副局长表示认同。

王局长又嘱咐他适当放出点风,局里这次准备提梁晓丰和郭妮,竞聘不过是走个形式。别让其他人瞎激动,跟着掺和。至于李大林,王局长准备把他调到旅游局。

文化局有一个传统——拜师。葛岩跟刘银花是师徒关系,陈副局长和宋子梅是师徒关系。另外,葛岩平日里写点子诗,陈副局长喜欢撰两副对联,上下级中又多了一层文友的成分,加上又都爱喝一口,有一次喝多了,二人还称兄道弟。

两个人中,跟陈副局更近一点儿的还是宋子梅。在陈副局长眼里,葛岩有点滑。葛岩跟三位局长的关系都不赖,在一些需要表态的关键时刻,葛岩的态度总是模棱两可的,颇有侯副局的作风。

这天,陈副局把葛岩叫到自己办公室,询问他在接下来的面试和民主测评中的倾向。葛岩一开始有点避而不言,旁敲侧击地问领导们的意见。陈副局长表示王局长并无特殊指示,葛岩这才坦诚地表示,银花干着默默无闻的打字员很不容易,教了她一些具体业务上手也挺快,而且态度谦虚。对于郭妮,他用了“狂妄”一词,接着就是一番抱怨。

陈副局长笑了笑,表示他也可以考虑支持刘银花,并让葛岩抽空给她透透底,好好准备,但不要说自己已经答应支持她。

刘银花一听葛岩说支持她,立刻心花怒放了。葛岩帮她分析了形势,演讲可以提前准备,答辩只能听天由命了,但是民主测评倒是有文章可做。他表示,大林老实,人缘还行,但是可能管不住人,加上和王局长是亲戚,提拔干部要讲究规避。郭妮业务上可以,口才也不错,但是轻狂,嘴上没有把门的,和宋子梅吵过架,和大林也闹过别扭,在局里人缘差。

陈副局把宋子梅叫到办公室,跟她讨论竞聘的事情。

宋明确表示最不想支持郭妮,于公来说,她不适合,当科员时就公然跟自己吵架,没人能管住她似的;从私来说,她跟自己吵架还没仨月呢,现在就提副科长了,自己脸上没面子,而且即便自己宽宏大度,投她一票,她也不会领情。

至于支持谁,陈副局给出的答案是——刘银花。

侯副局从来不多说话,但在许多事情上,他都表现出极深的城府和敏锐。

四年前郭妮来到局里,青春靓丽,他一眼就相中了,立刻从中做媒,把她介绍给部里的毛波。当时毛波还只是办公室副主任,但小伙子前途无量,是部长的红人。另外,毛波跟侯副局有点儿私交,打台球、买彩票,在一起好几年了。两个人一接触,挺对路子,就闪婚了,侯副局成了大媒人。

二人结婚,需要请文化局领导讲话和证婚,当时也确实先找到侯副局,侯从大局和郭妮的前途出发,决定自己只证婚,并且让郭妮去请王局长讲话。王局长也欣然接受了,没想到郭妮临时向他请示了婚礼的程序。王局长随口说道:“这个年代,证婚好像没大必要。”没办法,一把手不同意证婚了,就只能把这个环节取消了。侯副局不高兴了,又不能表现出来,仍然很痛快地答应了。

刚结婚那两年,每年春节,两口子都给侯副局拜年。最近两年,毛波当上部里办公室主任,郭妮也深得王局长厚爱,两人再也没来拜年。这让侯副局心凉了,所以,他对郭妮还是有一些不满的。

梁晓丰一枝独秀,必须要支持的;大林,王局长另有安排可以忽略,关键是郭妮和刘银花,这两个人孰轻孰重呢?从私处说,是真不想支持郭妮,不像话嘛,办事没谱,忘恩负义嘛。从公处说,还是应该支持她一下的,毕竟她的水平和学历还是明显在刘银花之上的。

王局已经跟自己谈了,自己也承诺支持郭妮,按说没什么可细想的了。但是,现在情况很微妙,陈副局不支持郭妮,连王局长都感受到了威胁,否则也不会单独跟自己通气。

按官场规律说,其他副手坚持的咱要反对,其他副手反对的咱要坚持,当然要不违背一个大前提——永远跟一把手保持一致。如果支持郭妮,正好符合“拥护了一把手、排斥了三把手”的规律,可以把自己的政治风险降到最低,把手中的权力发挥到最大。

可是,两天前王局长出国了,情况有了变化,老谋深算的侯副局并不满足于此了。他的想法是这样的:明里拥护王局长、支持郭妮,暗地里支持刘银花,让刘银花成为黑马脱颖而出。

这样做有两个收获,小收获是教训一下郭妮,大收获是趁机狠狠离间一下王局长和陈副局的关系,让自己在文化局的权力结构中处于一个更为有力的位置。

这时,刘银花敲门进来了,她坦诚地请求侯局长支持自己,并请他给演讲稿把把关。这当然是陈副局的主意,要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

陈副局长觉得,竞聘到了这种地步,已经不单是郭妮和刘银花的较量了,完全演变成了一场政治力量上的角逐。

天公作美,更有力的因素来了。县委书记出国考察,临时点了王局长的将,王局长只好欣然前往了。他临行前反复叮嘱侯副局,这次竞聘要把握好,不能产生任何次生灾害。

陈副局开展工作的余地更大了,干劲也更足了。在支持刘银花这件事上,他已经跟宋子梅和葛岩完全达成共识,三人已经谈了好几次。他们共同指导刘银花的演讲,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

还有一个原因:刘银花送礼了。中秋前夕,银花要送陈副局两瓶茅台,被他坚决地推掉了。第二天,她又把一对文玩麻核桃送到了陈副局长办公室,放下东西扭头就跑。陈副局长只好收下了,很快爱不释手了。

为了最大限度地争取局里人的支持,陈副局让宋子梅和葛岩充当说客,帮助刘银花做一些单位人的工作。

郭妮对这次竞聘胸有成竹,她认为局里是明摆着要提自己和梁晓丰。但是,毛波少年老成,他提醒妻子别太大意,演讲和答辩都没问题,民主测评那块儿要注意一下。

第二天,毛波约侯副局打台球、吃晚饭,拜托侯副局多多关照。侯副局竟然也答应了。

毛波跟陈副局长也打了招呼,但是方式有所不同。面试的前两天,陈副局接到了宣传部林副部长请吃饭的电话,这多少让他有些意外,甚至有些受宠若惊。吃饭的时候他并没有说到郭妮的事情,只是说了句什么“认清形势”没头没脑的话,似乎是用一种暗示的方法,很巧妙地、不动声色地、不怒自威地,给陈副局长施加了影响和压力。

这样一来,陈副局长有些生气了。

刘银花这些天明里暗里地忙碌着。明里她工作积极,谦虚好学,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乐于帮助别人,而且有求必应;暗里,她跟所有人几乎都打了招呼,套了近乎。

一推再推的面试终于来到了。先进行演讲和民主测评,择期再安排答辩,这是人事局方面的意思。演讲有五个评委组成,文化局的陈副局和侯副局,宣传部的林副部长,人事局两名科长。演讲很快结束了,梁晓丰郭妮表现稍好,刘银花李大林稍差。然后就是民主测评,一张表格上印着四个人的名字,后面有胜任和不胜任两栏,全局共有25人通过测评投上自己庄严的一票。

结果当场公布:梁晓丰93分、24票;郭妮89分、5票;刘银花83分、24票;李大林79分、5票。原以为一个人只能投两个人的,实际上可以投三个人四个人,但是侯副局没有说清楚规则。许多人都只投了两个人。侯副局投了梁晓丰、郭妮和刘银花,陈副局投了梁晓丰和刘银花,

这次竞聘笔试成绩占40%,其余各环节占的比例是:演讲满分100分,占整个竞聘的20%;民主测评占15%,答辩占25%。全局25人参加民主测评,每一票相当于0.6分。综合前三个环节得分情况,梁晓丰仍然以71分高居榜首,刘银花63.8分位居次席,郭妮54分排在第三,李大林50.8分排在最后。要想赶上刘银花,郭妮需要在后面的答辩环节超出40分,这样乘以25%才能缩小10 分差距。而赶超40分,已经很难了。

这个结果出乎意外了。虽然民主测评只占15%,但是竟然要起决定作用了。郭妮傻了,已有三个月身孕的她跑到厕所里号啕大哭。

王局长回来了,震怒的他分别找陈副局和侯副局谈了话。

侯副局道歉了,说自己没有控制住局面,让人钻空子了。王局长问他为什么投了刘银花的票,这让侯副局长很诧异。他知道,消息肯定是林副部长透露出去的,演讲和测评时他就坐在自己的旁边。他辩解道自己觉得投给她也没什么意义,就是鼓励一下。

王局长质问陈副局都干了什么。陈副局表示竞聘是侯副局负责的,自己什么都没参与。王局长问他民主测评投了谁,陈副局犹豫了一下,坦率地说投了梁晓丰和刘银花。陈副局把毛波带着林副部长找他的事情说了,“本来我是犹豫的,就是这件事让我下定了决心。他们没有把话说明,而是不动声色地向我施压,我非常反感这一套,我不是吃吓唬长大的。”本来,陈副局说出这些,是想让王局长理解的。没想到,王局长反而更不理解了。你姓陈的也太不讲政治了,也太目无领导了。

答辩前两天,陈副局得知自己做评委的资格被废黜了。

第二天陈副局找到王局长,坦诚而深刻地承认了错误,表示要引以为戒,痛改前非,

说到激动处都流了眼泪。王局长被他感动了。陈副局信誓旦旦表示若能担任答辩评委,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局长没有直接跟人事局说,先跟林副部长说了。林副部长笑着在电话里说:“还是王局长厉害,你一回来,他们就服服帖帖了!”

当天下午,王局长就通知陈副局,让他继续做第二天答辩的评委。陈副局自然感恩戴德,说了许多让王局长高兴的话。王局长高兴之余,还说出了评委构成:宣传部林副部长、王局长、侯副局长,人事局的两个人,外请了张草电视台台长。现在再加上陈副局,一共七个人。临走的时候,王局长叮嘱陈副局:“部长已经跟我打招呼了,郭妮必须上。这就要求我们在答辩打分的时候,要大胆一些。不仅给郭妮多打一些,还要给其他竞争者——说白了就是刘银花,给她少打一些,这是政治任务。”

陈副局点头称是。王局长说:“我和林副部长已经跟那些评委打了招呼,大家也都明白。但是郭妮和刘银花的差距很大,要在答辩环节实现逆转,必须让她们之间有40分以上的差距。当然,评委们是要在打分纸上签字的,他们也多少有一些顾虑,所以我们打招呼时只是泛泛地说了让郭妮上。这个将功折罪的机会,我想交给你,明天上午考官到了以后,你分别跟他们交个底,把40分差距的事干脆挑明。”

第二天上午,陈副局按照吩咐,逐一跟评委们打了招呼。他把人事局的两个人叫到楼道一隅,耳语道:“王局长的意思,给郭妮多打一些分,让她领先刘银花40分。”评委们都大模大样地点了点头,然后回到答辩现场了。

但是跟电视台台长恰恰相反,陈副局在转述了王局长的“意思”后,又加上了自己的“意思”:“如果这样,我觉得对其他竞聘者不公平,我希望你客观些。”陈副局跟电视台台长是大学同学,台长也大模大样地点了点头。

陈副局长在心里自言自语:以前我净做勇猛的狮子了,这回我也当回狡猾的狐狸吧。我就要做民主斗士了,我要捍卫正义了。

答辩时四个人的表现都不错,当然,还是梁晓丰更好一些,郭妮其次,李大林和刘银花相对差一些。差一些也没差到哪儿去,撑死了也就是15分的差距。陈副局是这样打分的:梁晓丰90分,郭妮85分,李大林80分,刘银花80分,对自己这样打分他是很满意的。

在评委席上,电视台台长跟陈副局长是挨着的,台长的打分陈副局长也看到了,跟自己差不多。梁晓丰85分,郭妮80分,李大林和刘银花各75分。

紧张的答辩结束了,大家都如释重负地喘了口气。放松过后,大家还是有期待的。梁晓丰志在必得,郭妮想着上演逆转好戏,刘银花渴望优势转化成胜势,李大林的期待小一些,但是也希望自己的表现不至于太差。

但是,他们都失望了。一连三天,答辩的分数都没有公布。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答辩的分数还是没有公布。其他同时竞聘的几个单位的职位都已水落石出,文化局的就是难产了,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刘银花慌了,郭妮也慌了,后来连梁晓丰都慌了。大家在凄惶中度过了三个月。

这三个月中,发生了几件事:一,刘银花找了张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她对部长说,只要他让她当上副科长,她可以跟他睡觉;二,梁晓丰辞职了,投奔山东老家一个大学同学开的肉联厂,给人家卖猪肉去了;三,身怀六甲的郭妮流产了,毛波的父母老大不乐意;四,陈副局长检讨了,并向组织辞职了,但是组织上没有批,在冬天干部调整的时候,调到信访办当副主任去了。王局长私下里对侯副局说,让陈当信访办副主任,是让他欲死不能欲哭无泪;干上三年信访,不从他身上扒层皮才怪呢。

(原载于《北京文学》2012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民主测评银花大林
浪漫之都
我想跟小林一样——读《大林和小林》有感
“玩”和“王”的争吵
森和众
读《大林和小林》
避免民主测评的五种不良倾向
漫谈民主测评
我和找
民主测评须增加“含金量”
——对基层部队民主测评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从根本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