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退役手球运动员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对G省等5地退役手球运动员的调查

2012-11-03 05:53刘宇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17期
关键词:手球就业率运动员

刘宇明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国内退役手球运动员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对G省等5地退役手球运动员的调查

刘宇明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63)

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目前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通过对39名退役手球运动员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运动员本身所具有的条件及社会的实际需求等因素,阻碍和局限了他们就业的方向和范围;文化程度偏低和专业冷门、无其他专业技能等是退役手球运动员在再就业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养、制定相应的安置制度等对策。

退役手球运动员 就业 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世界冠军街头卖奖牌、成为无业人员等情况被媒体披露,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虽然,各级政府和体育部门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运动员再就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的省区积压的老运动员达几百人。[1]由于中国国内手球运动不普及,手球运动不能为国人广泛接受,使得国内众多优秀手球运动员在退役后的再就业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G省等5地近5年39名退役手球运动员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了国内退役手球运动员的就业情况,对影响手球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为运动员退役后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道路提供参考。

1 调查问卷与调查结果

1.1 调查问卷

为调查G省等5地手球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情况,笔者设计了包括人口学统计变量在内共12个项目的调查问卷。问卷采取封闭式和半开放式作答的方式设计,问卷制作后通过事先了解到的通讯地址邮寄给5地的手球退役运动员。共发出43份,回收39份,回收率为90.7%。所回收的39份问卷的作答完整,没有缺失值,作答有效率为100%。其中,G省9人,B市8人,S市8人,B部队8人,A省6人。

1.2 调查结果

1.2.1 就业率

在39名受访者中,已就业的有18人,占46.2%;未就业的有21人,占53.8%。就业率最高的是A省,为66.7%;其余分别是S市的62.5%;B部队的50%、B市的37.5%;就业率最低的G省是22.2%。(表1)调查结果显示,G省等5地退役手球运动员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找到工作的人员中靠所在运动队协助安排当教练的占17.9%。但退役的运动员不可能都留队当教练,教练员毕竟占少数,这就意味着大多数人必须通过其它途径谋求别的职业。在社会竞争力逐年加大的情况下,对退役手球运动员来说,较难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在未就业的人员中有7.7%的人选择自己创业,有10.3%的人选择学习深造,希望通过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增加再就业竞争优势。此外,有35.9%的人比较彷徨,较难落实就业意向。

1.2.2 就业渠道

已就业的人员中通过单位协助安排的有7人,占17.9%,靠朋友关系的有7人,占17.9%;靠自己成功应聘的有4人,占10.3%。未就业人员中拟自行创业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的7.7%;选择在大学学习的有4人,占10.3%,没有任何意向的14人,占35.9%(见表2)。

1.2.3 就业的工作性质

统计结果显示,已经就业的退役运动员相对较多从事手球运动教练的专业技术工作,共有7人,占已就业人员的38.89%;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一般办事员工作的有5人,占已就业人员的27.78%;在服务性行业工作的有6人,占已就业人员的33.33%。对于退役手球运动员来说,退役后能担任教练,继续从事自己专项的专业技术工作是发挥个人的优势,是较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社会对于手球运动的需求过少,无法提供更多的与手球运动相关的工作岗位,因此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相对于运动员整体而言毕竟是少数,相当大的部分人只能从事临时的办事员工作及服务性工作。

1.2.4 未就业的原因

在未找到工作的21人中,除了4人正在上大学和3人想独立创业外,有14人次认为专业不对口是他们找不到工作的主要因素。有5人次认为没有学历,6人次认为无人引荐也是造成他们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之一,只有1人认为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主要是资金不足。手球运动在我国属于比较冷门的一个体育项目,手球运动员退役之后再就业面临的是狭窄的就业领域。国内手球运动的不普及,群众基础差,社会对手球专业的人才需求少,这对于手球退役运动员在凭真实本事竞争的社会中就业毫无优势可言。

表1 不同地区的就业率(N=39)

表2 就业渠道(N=39)

表3 退役时的平均年龄(N=39)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地区对退役运动员就业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退役手球运动员的就业率具有较大的差异,就业率最高的为66.7%,最低的为22.2%。不同地区安置退役手球运动员的社会条件不尽相同,就业率高的地区可能将手球运动项目作为传统优势项目去扶持,从而需求手球专业人才也较多,能给予退役手球运动员提供的工作机会就相对较多,就业率最高的A省就是这样的一个地区。而退役手球运动员再就业率较低的地区,一方面可能是这些地区的手球队伍在以往的赛事中成绩并不理想,未将手球运动作为传统的优势项目加以扶持;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专业运动员所具有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有关。就业率低的B市、G省的手球运动并不是传统优势项目,而且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对人才各方面能力需求较高能力,退役手球运动员未能满足该地区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因此,对于退役手球运动员来说,运动员所在的地区对于他们的再就业存在重要的影响。

2.2 年龄对就业的影响

受访的39名退役运动员的退役平均年龄为29.5岁。其中,G省和B部队的退役平均年龄最小,分别为28.3岁和28.5岁;B市的退役平均年龄最大,达到31.2岁。(见表3)平均年龄最大和最小的两个地区的就业率最小,而其他的3个地区的就业率相对较高。可能是由于样本的年龄跨度较小,年龄的因素在此与就业率并不呈现出必然的相关关系,既不是正向相关,也不是负相关。但就样本的平均年龄而言,较我国正常退役运动员的年龄偏大。我国大多数运动员退役时的年龄都是在26~28岁之间,有些运动员可能在30岁以后才退役。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更看中的是录用的人能否给他们更多的效益,大龄的运动员在没有第二职业技能的情况下,再就业之路就更为艰难。

2.3 伤病对就业的影响

在所有受访的39名退役手球运动员中,膝部是他们受伤的主要部位,有27人膝部曾经受伤。同时,有11人腰部有伤,少数人在肩部、心脏和跟腱有过受伤史。个别接受电话访问的退役运动员表示:“如果不是自己受伤比较严重,可以留队当教练,也可以选择到其他的队当教练”。而其个人由于受伤比较严重,许多用人单位都表示为难,而不得已选择自己创业。可见受伤程度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存在较大的影响。

在竞技体育中,由于其运动员不断挑战体能、技能极限的客观发展规律,这样的竞赛和训练潜伏着相当大的危险性,对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长期违背生物活动规律的高强度训练,极易造成运动员身体的损害,甚至有可能丧失生活能力。[2]专业运动员长期在不断地挑战体能、技能的生理极限,这样的训练强度对运动员的身体会有一定的伤害,在比赛和训练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受伤事故,这些伤病对运动员今后的生活、工作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受伤严重者会影响到其日后的就业。

2.4 接受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就业的影响

在39名退役手球运动员中,有27人在现役期间参加过文化课程的学习,但是参加技能培训这方面就要相对差得很多,只有2人在现役期间参加过除专项训练以外的技能培训。这样的结果导致手球运动员退役后除了拥有自己的专项技能外,再没有别的一技之长。巧合的是,18名已经就业的退役运动员全部都在现役期间参加过文化课程的学习,可以认为参加过文化课程学习比没有参加过文化课程学习的退役运动员更加具有就业优势。有学者就认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员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匮乏。[3]长期以来,我国运动员都是从事专业化的训练,很多运动队放弃了文化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得运动员与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学生的文化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专业化的训练体制下,管理部门也有意无意地忽视专业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导致运动员从小不重视文化学习。加上我国的现行体制都是只注重运动成绩,更助长了运动员重视运动成绩,忽视文化学习的风气,这对于运动员退役后的再就业非常不利。

2.5 文化程度对就业的影响

39名退役手球运动员中拥有大学本科文凭的人有23人,占总人数的66.7%;有8人大专毕业,占总人数的20.5%;而只有高中、初中文凭的人员分别是3人、2人,分别占所调查人数的7.7%、5.1%。其结果是,高中、初中学历者全部未能就业,18名就业者中有16人有大学本科文凭,2人有大专的毕业文凭。可见,具有较高的学历者在就业中有明显的优势。样本中有66.7%的人有大学本科文凭,但现实的情况是,大学培养的大量的人才促使了用人单位出现了对人才学历的高消费现象,本科文凭在很多用人单位往往是应聘工作的最低文凭。而大部分运动员从小就开始训练,文化课上的很少,奥运冠军更是专注于比赛项目的训练,这就使得大部分的运动员没有学历,只懂体育专业。[4]而就算有学历,其知识基础和理论功底也要比接受全日制教育的大学生弱。由于上述的原因,退役运动员在就业过程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运动员在科学文化方面的低能力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这对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有很大的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3.1 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养,增强其退役就业的竞争优势

在调查中,97.4%的退役运动员认为我国运动员现役期间需要加强文化教育和技能培养,其中有59%的退役运动员认为对就业非常重要。这是退役运动员经历过艰难的求职之后的深刻认识,对体育管理部门和现役运动员都是饱含善意的提醒。退役运动员作为一个特别的群体,在考虑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制度安排方面,除了要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退役优秀运动员自主择业等措施外,对退役运动员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5]对我国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是解决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问题的必要手段之一,是造就新型复合型运动人才、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构建和谐体育的重要举措。

3.2 应制定相应的安置制度,避免不同地方各自为政

现实的情况是,不同的地区在安置退役运动员时,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安置方法,条件好一点的地区就安排好一些,条件差一些的地区就安排差一些,或者干脆就发一点退役费后等退役运动员自谋出路。国家应当在对运动员的安置方面制定更加完善的制度,明确规定运动员退役之后各种事项的安排。如在运动员暂时无法安排就业时,应针对运动员的情况在就业指导和培训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等等。从而解决好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使运动员更加专心自己的事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3.3 加大体育科技体制改革力度,不断促进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

手球运动员不仅要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更要从实际出发,着重解决好科学训练的问题,按照科学规律安排好训练和竞赛,运动员在不断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既减少对身体的伤害,又能以健康的身体状况面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避免运动员退役之后由于伤病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体育主管部门对其退役后的就业和生活可采取扶一把、送一程的多样化手段,而不能仅仅单纯的按章办事,应多采取适时实地地跟踪。

[1]周庆生.从无情退役到友情安置[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09~11.

[2]严文刚,刘志民.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系[J].安徽体育科技,2005(3).

[3]蒋兴宏,王宇,张淑,方华.退役运动员安置现状的调查与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

[4]孙莉莉,郭艳娇.对我国运动员退役归宿问题的理性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7(1).

[5]姚小林.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研究[D].硕士论文.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6.

G844

A

2095-2813(2012)06(b)-0067-03

猜你喜欢
手球就业率运动员
浅析手球运动训练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我国高校手球运动发展策略研究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手球“获利”犯规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