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2012-11-02 08:01王鸯鸯
中国环保产业 2012年7期
关键词:沸石硝化废水处理

刘 媛,王鸯鸯,钱 玲

(1.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 100037;2.环境保护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北京 100029)

浅谈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刘 媛1,王鸯鸯1,钱 玲2

(1.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 100037;2.环境保护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北京 100029)

介绍了氨氮废水的来源和危害,以及主要的氨氮废水处理技术。

氨氮废水;脱氮技术;物化除氮;生物脱氮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含氮化合物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已成为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并引起各界的关注。经济有效地控制氨氮废水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环境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1 氨氮废水的来源

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途径主要包括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1-2]。含氮物质进入水环境的自然来源和过程主要包括降水降尘、非市区径流和生物固氮等。人类的活动也是水环境中氮的重要来源,主要包括未处理或处理过的城市生活和工业废水、各种浸滤液和地表径流等。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是水体中氮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大量未被农作物利用的氮化合物绝大部分被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带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随着石油、化工、食品和制药等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含量急剧上升[3-4]。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含氮污染物的任意排放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2 氨氮废水的危害

水环境中存在过量的氨氮会造成多方面的有害影响[5-9]:

近年来,含氨氮废水随意排放造成的人畜饮水困难甚至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我国长江、淮河、钱塘江、四川沱江等流域都有过相关报道,相应地区曾出现过诸如蓝藻污染导致数百万居民生活饮水困难,以及相关水域受到了“牵连”等重大事件,因此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已成为环境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3 氨氮废水处理的主要技术

目前,国内外氨氮废水处理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和生物脱氨法等多种方法,这些技术可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脱氮技术两大类。

3.1 生物脱氮法

微生物去除氨氮过程需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硝化过程,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在有氧条件下将氨态氮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过程。第二阶段为反硝化过程,污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菌(异养、自养微生物均有发现且种类很多)还原转化为氮气[10]。在此过程中,有机物(甲醇、乙酸、葡萄糖等)作为电子供体被氧化而提供能量。

常见的生物脱氮流程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多级污泥系统、单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

3.1.1 多级污泥系统

多级污泥系统通常被称为传统的生物脱氮流程,如图1所示。此流程可以得到相当好的BOD5去除效果和脱氮效果,其缺点是流程长、构筑物多、基建费用高、需要外加碳源、运行费用高、出水中残留一定量甲醇等。

图1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

3.1.2 单级污泥系统

单级污泥系统的形式包括前置反硝化系统、后置反硝化系统及交替工作系统。

前置反硝化的生物脱氮流程,通常称为A/O流程,如图2所示。与传统的生物脱氮工艺流程相比,A/O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构筑物少、基建费用低、不需外加碳源、出水水质高等优点。

图2 A/O工艺流程

后置式反硝化系统,因为混合液缺乏有机物,一般还需要人工投加碳源,但脱氮的效果可高于前置式,理论上可接近100%的脱氮。交替工作的生物脱氮流程主要由两个串联池子组成,通过改换进水和出水的方向,两个池子交替在缺氧和好氧的条件下运行。该系统本质上仍是A/O系统,但其利用交替工作的方式,避免了混合液的回流,因而脱氮效果优于一般A/O流程。其缺点是运行管理费用较高,且一般必须配置计算机控制自动操作系统。

3.1.3 生物膜系统

将上述A/O系统中的缺氧池和好氧池改为固定生物膜反应器,即形成生物膜脱氮系统。此系统中应有混合液回流,但不需污泥回流,在缺氧的好氧反应器中保存了适应于反硝化和好氧氧化及硝化反应的两个污泥系统。

3.2 物化除氮

物化除氮常用的物理化学方法有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吹脱法、液膜法、电渗析法和催化湿式氧化法等。

3.2.1 折点氯化法

不连续点氯化法是氧化法处理氨氮废水的一种,利用在水中的氨与氯反应生成氮气而将水中氨去除的化学处理法。该方法还可以起到杀菌作用,同时使一部分有机物无机化,但经氯化处理后的出水中留有余氯,还应进一步脱氯处理。

在含有氨的水中投加次氯酸HClO,当pH值在中性附近时,随次氯酸的投加,逐步进行下述主要反应:

投加氯量和氨氮之比(简称Cl/N)在5.07以下时,首先进行①式反应,生成一氯胺(NH2Cl),水中余氯浓度增大,其后,随着次氯酸投加量的增加,一氯胺按②式进行反应,生成二氯胺(NHCl2),同时进行③式反应,水中的N呈N2被去除。其结果是,水中的余氯浓度随Cl/N的增大而减小,当Cl/N比值达到某个数值以上时,因未反应而残留的次氯酸(即游离余氯)增多,水中残留余氯的浓度再次增大,这个最小值的点称为不连续点[11](习惯称为折点)。此时的Cl/N比按理论计算为7.6;废水处理中因为氯与废水中的有机物反应,C1/N比应比理论值7.6高些,通常为10。此外,当pH不在中性范围时,酸性条件下多生成三氯胺,在碱性条件下生成硝酸,脱氮效率降低。

在pH值为6~7、每mg氨氮氯投加量为10mg、接触0.5~2.0h的情况下,氨氮的去除率为90%~100%。因此此法对低浓度氨氮废水适用。

处理时所需的实际氯气量取决于温度、pH及氨氮浓度。氧化每mg氨氮有时需要9~10mg氯气折点,氯化法处理后的出水在排放前一般需用活性炭或SO2进行反氯化,以除去水中残余的氯。虽然氯化法反应迅速,所需设备投资少,但液氯的安全使用和贮存要求高,且处理成本也较高。若用次氯酸或二氧化氯发生装置代替液氯,会更安全且运行费用可以降低,目前国内的氯发生装置的产氯量太小,且价格昂贵。因此氯化法一般适用于给水的处理,不太适合处理大水量高浓度的氨氮废水。

3.2.2 化学沉淀法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与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易去除,从而降低水中溶解性物质的含量。当在含有4的废水中加入和离子时,会发生如下反应:

生成难溶于水的MgNH4PO4沉淀物,从而达到去除水中氨氮的目的。采用的常见沉淀剂是Mg(OH)2和H3PO4,适宜的pH值范围为9.0~11,投加质量比H3PO4/Mg(OH)2为1.5~3.5。废水中氨氮浓度小于900mg/L时,去除率在90%以上,沉淀物是一种很好的复合肥料[12]。

由于Mg(OH)2和H3PO4的价格比较贵,成本较高,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可行,但该法向废水中加入了易造成二次污染。

3.2.3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的实质是不溶性离子化合物(离子交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与废水中的其它同性离子的交换反应,是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通常是可逆性化学吸附。沸石是一种天然离子交换物质,其价格远低于阳离子交换树脂,且对具有选择性的吸附能力,具有较高的阳离子交换容量,纯丝光沸石和斜发沸石的阳离子交换容量平均为每100g相当于213和223mg物质的量(m.e)。但实际天然沸石中含有不纯物质,所以纯度较高的沸石交换容量每100g不大于200m.e,一般为100~150m.e。沸石作为离子交换剂,具有特殊的离子交换特性,对离子的选择交换顺序是:Cs(Ⅰ)>Rb(Ⅰ)>K(Ⅰ)>(Ⅰ)>Na(Ⅰ)>Ca(Ⅱ)>Fe(Ⅲ)>Al(Ⅲ)>Mg(Ⅱ)>Li(Ⅰ)。工程设计应用中,废水pH值应调整到6~9,重金属大体上没有什么影响;碱金属、碱土金属中除Mg以外都有影响,尤其是Ca对沸石的离子交换能力影响比Na和K更大[14]。

沸石吸附饱和后必须进行再生,以采用再生液法为主,燃烧法很少用。再生液多采用NaOH和NaCl。由于废水中含有Ca2+,致使沸石对氨的去除率呈不可逆性的降低,要考虑补充和更新。

3.2.4 吹脱法

吹脱法是将废水调节至碱性,然后在汽提塔中通入空气或蒸汽,通过气液接触将废水中的游离氨吹脱至大气中。通入蒸汽,可升高废水温度,从而提高一定pH值时被吹脱的氨的比率。用该法处理氨时,需考虑排放的游离氨总量应符合氨的大气排放标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低浓度废水通常在常温下用空气吹脱,而炼钢、石油化工、化肥、有机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高浓度废水则常用蒸汽进行吹脱。

3.2.5 液膜法

自从1986年黎念之发现乳状液膜以来,液膜法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许多人认为液膜分离法有可能成为继萃取法之后的第二代分离纯化技术[15],尤其适用于低浓度金属离子提纯及废水处理等过程。乳状液膜法去除氨氮的机理是:氨态氮NH3-N易溶于膜相油相,它从膜相外高浓度的外侧,通过膜相的扩散迁移,到达膜相内侧与内相界面,与膜内相中的酸发生解脱反应,生成的不溶于油相而稳定在膜内相中,在膜内外两侧氨浓度差的推动下,氨分子不断通过膜表面吸附、渗透扩散迁移至膜相内侧解吸,从而达到分离去除氨氮的目的。

3.2.6 电渗析法

电渗析是一种膜法分离技术,其利用施加在阴阳膜对之间的电压去除水溶液中溶解的固体。在电渗析室的阴阳渗透膜之间施加直流电压,当进水通过多对阴阳离子渗透膜时,铵离子及其他离子在施加电压的影响下,通过膜而进入另一侧的浓水中并在浓水中聚集,因而从进水中分离出来。

3.2.7 催化湿式氧化法

催化湿式氧化法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理废水的新技术[17]。在一定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和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该法具有净化效率高(废水经净化后可达到饮用水标准)、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少等特点。经多年应用与实践,这一废水处理方法的建设及运行费用仅为常规方法的60 %左右,因而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18]。

4 结论

国内外氨氮废水降解的各种技术与工艺过程,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由于不同废水性质上的差异,还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能处理所有的氨氮废水。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工业过程的废水性质,以及废水所含的成分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选择和确定处理技术及工艺。目前,生物脱氮法主要用于含有机物的低氨氮浓度化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该法技术可靠,处理效果好。对于高浓度氨氮废水主要采用吹脱法,近年来兴起的膜法分离技术及催化湿式氧化等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1] 王兆熊,郭崇涛,张英,等.化工环境保护和三废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2] Delica S J,Chao A C, Charles S. Removal of organic priority pollutants by oxidation-coagulation[J].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1983,109(1): 37-45.

[3] 冯玉杰,李晓岩,尤宏,丁凡.电化学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 Mariner L, Lectz F B. Electro-oxidation of ammonia in wastewater[J]. J Appl Electrochem,1978,8:335-345.

[5] 张玉魁,石桂芳,施汉昌.好氧-缺氧一体化高效分离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J].环境工程,2007,25(2):10-12.

[6] 苏国先,周兴球,伍健东.新型高效污水处理设备—集成一体化生物转筒反应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2):77-80.

[7] 于涛,李德生,王宝山.新型一体化装置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24(1):59-61.

[8] 邱国华,胡龙兴.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5):7-15.

[9] 周平,钱易.空气提升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动力学研究[J].环境科学,1996, 17(6):9-12.

[10] Randall C W, Baarnard J L, Stensel H D. Design and retrofi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for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M]. Pennsylvania: Technomic Publishing Com, 1992.

[11] 秦钰慧.饮用水卫生与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2] 谢炜平.废水中氨氮的去除与利用[J].环境导报,1999,1:14-151.

[13] 胡允良,张振成,翟巍.制药废水的氨氮吹脱试验[J].工业水处理,1999,19(4):19-21.

[14] 宗宫功,张荪楠,吴之丽.污水除磷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15] 吴高安,伍沅.液膜分离法清除废水中的氨的实验室研究[J].湖北化工,1994, 3:17-22.

[16] 叶婴其,梁光宇,邱中峙.工业用水处理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

[17] 杜鸿章,房廉清,江义.焦化污水催化湿式氧化净化技术[J].工业水处理,1996,16(6):11-13.

[18] 孙石.净化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催化湿式氧化法技术[J].云南化工,1996, 4:53-57.

Discuss on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Ammonia-nitrogen Wastewater

LIU Yuan1, WANG Yang-yang1, QIAN Ling2
(1.China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Beijing 100037; 2.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Center of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29, 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ource and harm of ammonia-nitrogen wastewater and th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ammonia-nitrogen wastewater.

ammonia-nitrogen wastewater; denitration technique; physical and chemical nitrogen removal; biological denitration

X703

A

1006-5377(2012)07-0047-04

猜你喜欢
沸石硝化废水处理
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5种沸石分子筛的吸附脱碳对比实验
负载金属沸石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蒸馏定铵法测定沸石粉吸氨量
一种O-A-A-O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汽车涂装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废水处理技术与水环境保护的研究
球形与粉状4A沸石的锌交换及气体吸附性能研究
上旋流厌氧反应器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浅谈污水中脱氮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