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012-11-01 09:26李孝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化学

李孝弟

(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白银 730900)

以创新发展为主要标志的21世纪,不仅需要具有崭新知识结构的人才,更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学校教育除了培养能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才以外,另一责任就是要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创造性人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 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其价值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概念.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活动;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一种思维活动;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外在联系,具有新颖的广义模式的一种可以物化的思想心理活动;也有人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事物的属性及本质的思考以前所未有的、富有创见的方式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本身不是单一具体的思维形式,而是由多种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体.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指向是刻意求解,力求把握对象内部、外部的新联系和发展变化的新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用新的途径、办法克服困难,取得进展”.[1]

张世富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人们揭示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性,从而有所发现,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2]主要包括非逻辑性、求异性、发散性等特点.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这是狭义上的理解.从广义上讲,创造性思维不仅表现为作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广泛存在于政治、军事决策中和生产、教育、艺术及科学研究活动中.如在领导工作实践中,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职业经理可以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的事,敢于突破原有的框架,或是从多种原有规范的交叉处着手,或是反向思考问题,从而取得创造性、突破性的成就.

2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实意义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升学率,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只是围绕考试来构建教学体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书本知识,学生在教师循规蹈矩的教导下,积累了相当的书本知识,形成了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其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使学生除了只会解题,而无其他方面的能力.由于教学形式循规蹈矩,追求答案的标准性,严重扼杀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缺乏创意,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相信书本,认为书上说的、老师讲的都是对的,没有创新意识.这叫我们的学生如何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来迎接未来的挑战?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体现出来的“高分低能”现象就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典型后果.

“学校教育要改变过去的传统教育观,要提高培养人的质量,要使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使之成为创造型人才.心理学家琼·皮亚杰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不可能有所创造、发现和发明.”[3]还有专家指出,独创能力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重点转向启发,而学生应由苦学转向思考.因此,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和认真研究.使学生在掌握较好的知识基础之上,形成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面对当前化学领域知识的迅速更新发展,教师如何克服传统的教育弊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化学人才,无疑是对化学教学改革的一个严峻挑战.

3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一般来讲,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包括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思维的立体性等内容.

3.1 思维求异性的训练

求异性表现为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依据原有的事实、原理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时,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或方案,从而有效地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2]127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是同一范畴的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后者是一种综合性思维,重在求同.它要求人们在面对所研究的问题时,朝着同一个方向进行思维,以求获得相同的答案和结论.这种思维过程与方式是接受、巩固和积累新知识所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是一切思维训练的目的,没有求同思维,思维的结论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因而丧失思维的目的.而求异思维是一种分析性思维,是指一个问题存在多个答案,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进行思维,以求获得最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求异思维是培养思维的敏锐性、辨证性、逻辑性的前提.[4]没有求异思维就不可能对所面临的问题中的诸多因素和关系进行彻底分析;深刻、全面、辨证的逻辑思维就会失去基础.因此,求异思维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更具有突出重要的特殊作用,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离不开求异思维的训练,而求异思维应从立异和独创两个方面着手.

要求异就必须立异,即要善于接受客观标准去分析、检验别人的意见、设想,不满足于已知的结论,甚至是已经公认的正确的结论、定律和定理,通过检验、评价、找出不足,标新立异地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高中的化学课本中有这样一个化学方程式:

有一位同学从电离常数的知识出发,对该反应提出质疑,因为:kH2CO3=4.3×10-7,kHCO3-=5.6×10-11,kHClO=2.95×10-8,由此可见:kH2CO3>kHClO>kHCO3-,所以,H2CO3与Ca(ClO)2反应时,生成物之一不是CaCO3而应是Ca(HCO3)2.因此反应式应写成:Ca(ClO)2+2CO2+2H2O=Ca(HCO3)2+2HClO

就如当年伽利略不为定论所惑,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一样,该同学能以批判的眼光对课本上已成定论的结论提出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精神应该给予肯定.这种思维就是一种典型的求异思维,是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应当大力提倡和训练的一种能力.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发现法”,“设疑——质疑——释疑——运用”等教学方法,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效果良好.要求异,还应独创.要有别于常规,就必须独创,只有独创,才会有新意.即在解决问题或认识事物时,不拘泥于一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5]因此要注意克服“思维定势”、思想惰性、思维习惯,善于别出心裁、独辟蹊径,言前人所未言,想前人所未想.这样,思维的结果才具有新的创意和独特的价值.而思维的独创性在化学计算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明显的效果.这种避繁就简的思维方式在我们日常的化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不断训练和深化.

3.2 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表现为对一个问题能从多种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从多方面提出新假设或寻求多种可能的正确答案.[2]128思维定律告诉我们,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深入思考一百次,比一百个问题多思考一次的效果更显著.即1×100>100×1.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最主要的方法是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他们善于从多方面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里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多向性.所谓多向性是指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事物,尽量提出各种不同的设想或方案,扩大选择的余地,以找出解决问题或正确认识世界的合理依据.二是联想、换元,也就是通过联想、变换其中的一两个因素使题目一题多变,可以进一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种变换练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是十分有价值的.三是换向.当思维在朝一个方向发展受阻时,立即改变思考方向,突破原有的思路,另辟蹊径,往往能柳暗花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思维立体性的训练

立体性思维是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多方面思考的交叉思维,表现为思维的全方位和多角度.所谓全方位思考是指对一个问题不能只看到某一方面,而应看到它的多个方面.如用下面的方法来分析推导HNO3的化学性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HNO3分子是由+1价的氢元素和+5价的氮元素及-2价的氧元素构成,所以HNO3的化学性质必然决定于这三种元素的价态,而+1价和+5价分别是氢和氮的最高价.据此所知HNO3分子中氢原子、氮原子不可能再失电子显示还原性,只有可能获得电子显示氧化性.由于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远远强于氢元素,+5价的氮元素的氧化性必然远远强于氢离子,又-2价的氧元素为最低价,只可能失电子显示还原性,但零价氧元素又具有强的氧化性.所以-2价的氧元素只有很弱的还原性.综合起来,HNO3具有很强的氧化性.+5价的氮元素化合价很容易降低,易氧化-2价的氧而放出氧气,所以HNO3不稳定易分解,其分解的产物为较稳定的氮元素的化合物、水和氧气.HNO3是非金属性很强的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因此HNO3是强酸,在水溶液中可完全电离,必具有酸的通性.综上所述,硝酸是一种稳定性差,易分解的一元氧化性强酸.用这种全方位的分析方法来推导化合物的性质无疑是值得倡导的,也是符合化学教学规律的.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创造新形象、新事物的高级思维形式.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包括思维的求异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思维的立体性等内容.是否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能否培养出有创造性的人才,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诱导学生,掌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式,这对于加速学生思维进程、拓宽思维广度、优化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刘德安.创造性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的改革[EB/OL].http://news.xust.edu.cn,2005-07-20.

[2]张世富.主编.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26.

[3]王允民.中学化学教学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28.

[4]李春胜.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教师教学能力关系论[J].教师教育论丛,2011,(3).

[5]蒋问天.思维发展研究与中学教学[J].教育战线,2009,(3).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化学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