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进程中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

2012-11-01 05:46栗燕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现代化体育

栗燕梅

(广州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与管理系,广东广州510075)

现代化研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写道:“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显示的进步性,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综观各种学派理论,都离不开“过程和特点”这两个命题。因此,“现代化”可概括为“人类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是社会生活诸领域深刻的变革过程。”

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步伐,“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满怀信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许多中心城市正在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于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北京奥运会后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体育现代化目标,我国体育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十二五”是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现代化进程中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为研究对象。以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九市公务员、教师、医生、商贸人员、工人、居民等不同群体为课题的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收集研究资料,共发放问卷6 500份,回收5 688份,回收率为87.5%。有效问卷为5 468份,有效率为84.12%。经专家鉴定,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用裂半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r=0.8079,问卷有较高的可信度。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2 问题讨论与分析

2.1 近代体育兴起,开启了珠三角社会体育现代化航程

鸦片战争失败,中国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股寻找救国真理的热潮。在一片向西方学习的呼声中掀起的“洋务运动”,派留学生赴英、美、德、日等国学习,开启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伴随洋务运动办军事学堂,开设兵操科目,西方体育传入中国,传入珠江三角洲。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体育,首先是体育思想的变革。1891年康有为(广东南海人)开办万木草堂学馆,强调注重体育,“强国、强种”,宣传“德、智、体”三育并重。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清政府被迫废兵操,把“体操科”改名为“体育科”,学校开设体育课,这是“五四”新思想的一项成果,是体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孙中山创办的黄埔军校,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半个多世纪以来,珠江三角洲的近代体育与反帝、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斗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建国后,遵循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珠三角建立职工体育协会,台山、梅县、东莞分别命名为“排球之乡”、“足球之乡”、“游泳之乡”,闻名全国。

1956年我国确定了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探索阶段,城乡体育出现了十分活跃的景象。“文化大革命”时期,体育工作遭受严重挫折。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没有实现。

上个世纪50年代的体育工作,“健康第一”、增强人民体质,为生产、劳动、国防服务,为人民服务;“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和建立体育协会等,都是那个时期的成功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对改革开放的珠三角社会体育具有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

2.2 改革开放,珠三角社会体育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成果

“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重提四个现代化,重新燃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热激情,30年改革开放,珠三角社会体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2.2.1 二元非均衡综合发展是社会体育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基本路径

“非均衡发展”经济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具有全球的普遍意义。“非均衡发展”模式应用于珠三角社会体育现代化建设实践,依据是:非均衡理论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梯度转移理论”、“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和我国学者提出的“综合现代化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认为,经济增长是不平衡的,重点部门和地区优先发展,利用其带动作用,促进其他地区的发展。综合现代化理论认为,中国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快于内陆地区,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又快于其他城市,区域间发展是不平衡的,形成了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并存、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进的综合现代化。21世纪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实现阶段,是两次现代化并进的综合现代化。

剖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体育的改革,就是一个非均衡发展和扩散效应的过程。九市区域中,广州、深圳这两个中心城市的社会体育总体上达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指标,惠州等其他7市的一些市县离全面小康体育建设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即使是广州这个现代国际大都市,它周边的一些乡镇也还处在初级现代化建设阶段,与中心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距,居于二元客观现实的存在,现代化进程中,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非均衡梯度综合发展是必经之路。

2.2.2 30年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成果辉煌

珠江三角洲经济总量大,进入了世界中等收入地区行列,社会体育经过30年的努力探索、实践,率先达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改革成果丰硕。

2.2.2.1 变革中的体育观念,体现第二次现代化的社会诉求 珠江三角洲社会转型期的体育观念呈多元化、多层次化的特征。社会转型的体育观念变革表现在:从餐桌饮食向锻炼健身转变;从请客送礼向请客出汗转变;从消极治疗向主动锻炼,积极预防转变;从安居楼宇向回归大自然转变;从追求无病向完善生命过程转变;从追求工作完善向提高生活质量转变……。人们已认识到体育活动与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休戚相关,体育已开始走进珠江三角洲人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珠江三角洲居民体育态度和价值取向有着更高层次的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方向发展。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排在前3位的依次是:强身健体占72.46%、享受运动的乐趣占37.23%、缓解压力,调整情绪占35.39%(图1)。说明科学的体育锻炼在这场健康革命中承担的价值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体育运动在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方面所起的特殊作用,是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

图1 珠江三角洲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取向

以上统计数据反映,“追求完善生命过程,追求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是当今珠江三角洲群众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核心价值诉求。反映了第一次现代化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第二次现代化追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的特征。

2.2.2.2 全民健身蓬勃开展,体育人口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推动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城乡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大小公园以及各休闲活动场所,吸引着成千上万计的群众参加健身活动。群众性体育竞赛盛况空前,千人象棋赛、千人乒乓球赛、千队篮球赛波澜壮阔,观赛群众人山人海。东莞市实现了市、镇(区)、村(社区)三级的全民健身活动网络。江门、惠州等市群众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体育节”、“亿万群众健步行”、“亿万农民健身活动”等系列群众体育活动常年不断。

珠三角居民经常参加休闲体育活动锻炼的人口占46.75%,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体质增强,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已达80%以上。体育人口和群众的体质监测总体合格率均达到了广东全面小康体育的建设标准。

表1 珠江三角洲2009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情况统计表

2.2.2.3 体育行为方式体现了向工业社会转型的特征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价值理念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1)运动工具现代化,突显岭南体育文化特点。珠江三角洲体育运动项目有本土的南拳、南狮、南派套路、器械;外来的、现代的有球类、体操、游泳,定向越野、攀岩、滑翔、跳伞、赛车、摩托车、漂流、滑草、滑水、体操……等,本土的运动项目不断融入现代科技,体现了本土与外来,传统与现代兼容并蓄,运动工具现代化,岭南这块土地养育成长的岭南人民,以大海般的胸怀兼容并蓄了多样的运动文化,形成了自身独树一格的岭南体育文化。

2)重交往、重友情,运动休闲结伴形式突显市场经济的特点。重交往、重友情,是现代市场的需求,调查显示,与朋友一起(51.24%)、与同事或同学一起(31.49%)参加体育活动,形成自已的生活圈(图2)。在观念上显示出价值开放性和活动自由性的特征。与家人一起(40.86%)活动、体现了传统亲缘关系的回归,珠江三角洲居民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追求健康的休闲成为时尚、度过余暇越来越理性化。

图2 珠江三角洲居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形式

3)现代化场馆星罗棋布,城乡体育设施亲民惠民便民。珠江三角洲是国务院赋予的经济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区,它的特点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公益性事业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公共设施的数量不断水平增加,佛山市体育中心建有现代化的明珠体育馆、世纪莲体育馆,里面的游泳池和其他设施堪称世界一流。珠海市、惠州市、东莞市、肇庆市的体育中心各场馆都承办过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和世界单项比赛,中山市小榄镇、顺德区榕桂镇、东莞市石龙镇等镇区的体育馆也承办过大型世界单项比赛,馆内设施都是现代最先进的。信息化武装了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现代体育场馆,赛事盛况以信息化迅速展示在世界各大洲观众面前。彰显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在珠江三角洲星罗棋布,成为各市、区镇的标志。

珠江三角洲公共体育设施体现了以人为本,改革成果惠及百姓。中山等市已率先实现100%镇区建有全民健身广场,100%行政村建有健身苑,100%的社区建有健身点,免费开放。从活动空间看,选率最高的是公共体育活动场所(36.96%),依次是公园广场(29.85%)、住宅小区(27.29%)、单位体育设施(25.55%)、自家庭院(25.42%)、收费体育场馆俱乐部(19.70%)。老年人参加休闲活动的空间选择主要以公园广场、住宅小区、自家庭院为主,分别占45.25%、37.17%、35.96%。到收费场所的青壮年占23.40%,女性占18.63%,商业人员占30.09%,科教文卫占23.54%。通过休闲体育来提高现代生活质量已成为社会的时尚追求。

4)体育产业初具规模、体育市场形成格局。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霍英东先生在中山市三乡兴建了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以此为标志,珠江三角洲体育市场迅速兴起,健身健美娱乐市场、保龄球等休闲体育市场、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人才市场,体育技术、文化市场,体育证券市场,体育器材、用品市场遍及各地。体育产业结构体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制度。

2.2.2.4 社会体育发展不均衡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主要矛盾 进入中等收入水平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不均衡,反公共体育服务未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体育消费总体水平不高,阶层差距明显。高尔夫球、赛车等高档体育消费和某些高层次的休闲体育娱乐消费活动已进入高收入群体,社会底层的平民大众,体育消费处在0的状态,阶层差距明显。

2.3 “核心带动,板块推进”是社会体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策略

体育现代化是体育发展的水平和状态,未来8年,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科技、文化和制度武装体育的各个部门,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强化服务民生健康理念,开创社会体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是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

根据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参照目标的策略思想,展望2020年,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将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珠海等7市的社会体育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广州、深圳2市的社会体育将向更高水平的全面现代化发展。体育意识明显增强,休闲体育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人民体质明显增强。岭南体育文化体系基本形成,区域间体育不平衡现象明显缩小。体育产业结构合理,体育市场种类齐全、层次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体育体制基本完善,社会体育组织健全。

实施“核心带动,板块推进”非均衡发展策略,以广州、深圳两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以广、佛、肇(广州、佛山、肇庆);深、东、惠(深圳、东莞、惠州);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门)三个板块梯度推进,把珠三角中部的广州、东部口岸的深圳、西部口岸的珠海三个条件好的地方较快地发展起来,通过体育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的转移,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快速发展。以新的体育增长极为核心,辐射和带动东西两翼和北部山区发展,实现广东社会体育达到全面小康水平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

3 结论与建议

1)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改革,是一条非均衡发展的路径,经过30年的努力探索、实践,率先达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改革成果丰硕。居民积极向上、追求健康,理性度过余暇。群众体育价值观念“从最大限度地推进经济增长转向最大限度地保证生存和幸福”,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变化的轨迹具有普遍意义。

2)珠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存在初级现代化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现象。社会体育非均衡综合发展是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实施“中心城市带动,三个板块推进”的发展策略,坚持改革开放,2020年珠江三角洲社会体育达到或(中心城市)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可能的。

4)建议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为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提供物质保障;通过功能内部调整,缩小差距,以达到区域社会体育协调发展。

[1]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N].羊城晚报,2012-07-24.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致中国体育代表团贺电[N].中国体育报,2012-08-13.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85.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8.

[5]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 何传启.东方复兴[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猜你喜欢
珠江三角洲现代化体育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港珠澳大桥驱动下珠江两岸经济关联格局演变
我们的“体育梦”
会展行业鼓励性政策研究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