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栖
风云杂谈
解读“不仇富”排行榜
文/沈栖
国际知名民意调查公司“环球扫描”,从23个国家抽取了1.2万多个成人调查样本,历时数月,列出“‘不仇富’排行榜”,近日由全球最严谨的媒体之一——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出。这份调查报告反映了世界各国民众对自己国家富人的态度。从全球整体分析,大多国家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仇富”,其中,表现得最“仇富”的国家是希腊。那么,咱中国呢?
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有52%的受访者认为,国内的富人是配得上他们的财富的(顺便一提,该公司2008年的调查报告中,中国有50%的受访者对富人有认同感),在“‘不仇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仅低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这一排行榜引发不少人的质疑,但我认为,它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甚至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民主政治的完善,这种对富人的认同比例还会有所提升。
毋庸讳言,当下的中国,即使在“‘不仇富’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是,还有48%的受访者——其身后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不认同国内的富人配得上他们的财富,民间的“仇富”心理还是相当严重的,尤其是对那些通过权钱交易、一夜暴富的既得利益者的仇恨之情与日俱增。去年,“达芬奇家具涉嫌造假”被央视曝光初始,达芬奇家具的消费者们还没有动静时,微博上网友纷纷质疑那些“非富即贵”的消费者“怎么如此低调”;随着事态的扩大,那些“富得流油”的消费者开始出来维权了,网络舆论又发生了变化,如搜狐专题评论的题目就是:“达芬奇”消费者不应该被法律过度保护。这一典型事件中所流露的民间“仇富”情绪一目了然。说实在的,社会上存在的“炫富”也在一定程度上刺痛了老百姓的神经,从而助长了“仇富”心理。这在诸如“至尊”、“顶级”的楼盘广告中尤为突出,什么“只献给巅峰世界的杰出人物”、“非董事谢绝参观”之类的“炫富”楼市广告深受公众诟病。虽然已有开发商因“炫富”楼盘广告被罚款60万元,但类似广告在街头依然屡见不鲜。
应当承认,有一部分中国人的“仇富”心理是源于一种认知上的偏差。如孔子有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似乎发财的人堆里少有君子,富人的品质也随之变得可疑起来,几与“小人”画上了等号,为人所蔑视。其实,流传甚广的孔子那句话似被误读,所谓“喻”,并非传统的理解中的“知晓、明白”的意思,而是“告诉”的意思,即:要说服君子,得直截了当地讲道义;要说服小人,得直截了当地讲利益。发财不是小人的专利,君子也不是与“利”绝缘的,有句话不是叫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吗?公众“仇”的“富”委实是那些以不正当手段敛取不义之财者,他们绝非君子!倘要在民间淡化、敛迹“仇富”心态,唯有多些“取之有道”的君子。
这些年来,“仇富”业已成为“中国最为长盛不衰的话题”之一,备受世人关注。其实,它所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表现形态有二:一是中国社会已然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二是这种差距正导致着财富机会不均。客观地说,52%受访者认同富人的财富,并不代表社会财富分配就是合理的、公平的;民间“仇富”针对的与其说是钱财,毋宁说是人们在寻求财富的路径上所遇到的不公、不均的一种心理发泄。简而言之,解决“仇富”问题的关键似乎并不在于搞清对富人财富认同率的多寡,而是首先应当从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扩大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会慈善事业着手,真正消弭时下存有的贫富鸿沟,使得富者心安理得,贫者安居乐业,两者之间不存在一个字:仇。
图:陆小弟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