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对接”在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体系中的实践——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2-10-27 08:16汪晓云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实训加工技能

汪晓云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50)

机械制造专业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人才,培养主要从事大、中型企业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装设计、数控加工机床操作、通用机械设备调试、维护及企业生产现场管理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毕业的学生主要服务于船舶、汽车等行业,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指出,专业体系的制订和教学改革要在行业指导下推进,突出人才培养目标和和职业的连贯性,实现“五个对接”。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应实现这“五个对接”

1 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关于零件加工工艺的课程,包括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和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们积极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通过整合实训资源,共建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实训资源有现代制造中心,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和数控技术中心等实训中心。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实训,能够掌握操作机床、加工零件,设计零件加工工艺,进行数控编程及其仿真的技能。实训过程有接受工作任务、明确工作对象、组织生产、形成工作产品、检验等五个工作环节。

普通车床加工实训资源

普通铣床加工实训资源

这些实训基地也成为产品设计及其研发的平台,学校和企业创新校企合作制度,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新机制,例如学生设计研发过“脚用鼠标”、“自动出筷机”等实用产品,并且获得了专利。学生在这里还能加工产品,为厂家服务,例如学生为水泥厂生产搅拌机的部分零件,既巩固了所学的技能,又加强了实际工作的经验。再如与武汉泛州中越合金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以柴油机配件为主的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零件生产年产量达10000件。

数控仿真实训资源

现代制造中心

企业能把部分零件交给学生加工,校企双方都能实现共赢,学生也能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实现产教结合。

另外,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等方式,推动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专业教师在富士康、463厂等企业进行过实践培训。

华中数控、武船等企业派遣专业人员到校开展培训。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促进职业学校紧跟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

2 推进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未来职业方向有钳工、普通机床操作工、工艺夹具设计员、数控机床操作工和程序员等,课程设置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将课程根据职业模块化设置,专业负责人每年到企业进行调研,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论证,企业指导、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和教学指导方案开发,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紧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我们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加强专业建设,规范专业设置管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了课程结构,制订了新的课程标准,细化到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探索教材创新,更新了教材,近两年对普通机床加工、数控加工及软件培训教材都按项目化的内容进行编写,结合企业对知识技能模块的需要,将知识融合到每个工作项目中,项目要素由单一到复杂,由简到难,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的掌握得更扎实,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实现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产业的紧密对接。

3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过程依照新的人才培养观念,指导职业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贴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模式,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例如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课程和数控编程课程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生产或仿真等实践部分按照项目驱动的方法,选取难度适中的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配合软件的使用,加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直观性,学生的学习有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模拟教学将学生从枯燥的书本学习领出来,把学习变成乐趣,复杂的问题进行了简化。例如在学习刀具角度的知识时,立体感不强的学生学得费力,但通过模型制作能大大提高对刀具角度参数的理解;再如通过数控仿真,能够将枯燥的数控程序模拟演示成加工过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力图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教学考核将结果考核侧重到过程考核,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手工制作刀具模型

数控加工仿真

机械制造专业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输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员工,推动了企业积极接受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顶岗实习进行了良性循环,实习单位大部分是管理严谨的世界500强,如富士康、三星等企业。在这些企业,学生能够提高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在先进的管理模式下,培养了做事的规范性,做人的职业性。顶岗实习作为有效途径实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目标,并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4 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生必须拿到有中级工的职业资格认证才能拿毕业证,现在是一个硬性规定。职业资格认证在大学二年级已经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必须获得数控铣床或数控车床或加工中心操作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数控加工中级工或数控仿真技能证书的鉴定和相关课程的考核合并进行。学生毕业时能够拿到机械制造专业证书以及毕业证书的“双证书”。

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和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主要要求是:

1)具备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

2)具备设计工艺装备的能力;

3)具备安装、调试、使用、维修通用机电设备的能力;

4)具备操作与维护金属切削机床及数控机床的能力;

5)具备应用CAD/CAM软件能力;

根据以上的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核心课程、目前相关的国家级精品课程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有1门,机电教指委精品课程有2门,院级精品课程有3门,硕果累累。技能训练和岗位职业能力认证等工作,推动了学院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点。

5 推进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机械工程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在11年招收了两个班的中职生共116人,通过对中职生的招收,逐步整合行业内职业教育资源,推进行业内中职与高职及职业培训机构集团化办学。

通过技能高考选拔进入学校学习,针对技能高考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态度的广泛调研,量身订做了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习为辅,以现场教学和模拟教学为主,发挥学生的特长,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以动手实践为主。针对技能高考生的教学分为了确立问题阶段、实践体验阶段、成果交流阶段和理论提升阶段,推进了招生和教学模式改革,改变了单一的入学方式和学习形式。逐步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探索中、高职课程相贯通,职业技能成果与学习成绩的互认和衔接。

机械制造专业还承担了成人教育的任务,通过教学和培训,完成社会使命。实现了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

我们还指导了本行业职工在职接受职业教育工作,例如为武汉船用机械厂(461厂)、武昌造船厂(438厂)、446厂及3604厂等企业组织了数控机床操作、CAD/CAM软件培训。经过培训的员工90%以上通过了数控机床操作中级技能鉴定,现已成为企业数控加工岗位骨干力量。推动了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有计划地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满足在职职工继续学习、终身发展的需求。

“五个对接”在机械制造专业的发展中正在或逐步地实现,将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企业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打造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局面。

猜你喜欢
实训加工技能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