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桂云 马盼盼
▲黄芩原植物
黄芩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有腐肠、空肠和经芩等别名。味苦,性寒。陶弘景谓:“圆者名子芩,破者名宿芩,其腹中皆烂,故名腐肠。”黄芩的产地历代本草记载不同,品种亦不同,今用的黄芩植物,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和降血压的功效。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和胎动不安等症状。
黄芩野生于山坡、林缘和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地方。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忍受-30℃低温。耐旱怕涝,地内积水或雨水过多,可致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种植。土壤以壤土和沙质壤士为好,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由于黄芩应用广泛,用量较大,现今大量用于临床的黄芩基本为半野生半家种。
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生产的黄芩饮片原药材主产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百花山等地区的半野生黄芩。百花山植物资源丰富,有华北天然植物园之称。植物共计有130科,485属,1021种,药用植物约400多种,在北京地区是最多的,在整个华北地区颇具代表性。此处山峰海拔较高,年均温为6.3℃,年降水量595毫米,地理环境和气候都很适宜黄芩生长,是全国黄芩主要生产区之一。半野生黄芩只由人工播种在山地地区,生长期间再无其他人工干预,其性状与野生品相似,根部呈圆锥形,扭曲,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通称子芩,以清火养阴为主。老根中心为枯朽状或中空,呈暗棕色或棕黑色,称枯芩,以清火败毒为主。气微,味苦。
家种黄芩多在平原栽种,水分充足,气候比较温暖,良好的生长条件使家种黄芩根部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
从味道比较,野生黄芩苦味重。生长在北京山区的半野生黄芩含量与药典规定黄芩苷相比,高5%左右。现代医学认为,黄芩中含有多种黄酮类衍生物,主要有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等。现代药理学证明,黄芩能抗菌、抗病毒、解热、解毒、镇静、降压、抗炎和利胆,是临床运用较广的一味中药。在所含成分中,黄芩苷的含量居多,也是抗菌、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因此,北京太行山山脉的黄芩是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原料药材的首选。
▲半野生黄芩
▲家种黄芩
黄芩主要在春、秋两季采挖,以春季采挖较好。刨出黄芩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至半干,撞去粗皮,晒干或烘干。以条长、色黄者为佳。黄芩原料药到货后,经过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严格的质量检验、含量测定,合格后的药材由净选加工人员按《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版)操作执行,在实际操作中,也加入了该企业长期积累的经验技巧。如将大小相近的黄芩进行分档,不同规格的黄芩煮制时间不同,小者10~15分钟,大者20分钟。黄芩切制前的加热过程是加工炮制的关键工序,要严格按照炮制规范的时间和要求操作,既能杀酶保苷,还不能因其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而让有效成分流失过多,不能达到药用疗效。黄芩中黄芩苷是有效成分,但在自身酶的作用下易于水解,所以要通过加热来杀酶保苷,以保证有效成分的含量。在煮制过后闷润3小时,切薄片后,移至太阳能晾晒房中晒干,筛去不足0.4cm的小片和碎渣后包装,检验后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