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宁 夏玲峰
把乡亲的信任当责任
——记天镇县南河堡乡南河堡村党支部书记赵鹏程
■冯 宁 夏玲峰
他是一个致富不忘乡亲的老党员,他是一个有魄力、有思想的老干部,他是一个村民信任的领路人。他用忠诚和信念、责任和使命撑起了百姓的希望,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真正内涵。
他就是天镇县南河堡乡南河堡村党支部书记赵鹏程。
现年52岁的赵鹏程个头不高,身体壮实,说话干脆,办事利索。提起当年回村当书记,赵鹏程动情地说:“大家请我回来是对我的信任,更是一种责任,我会尽力做好事,多做事”。2008年的一天,时任张家口碳机厂车队长,年薪近10万元的赵鹏程招待了几位千里迢迢、风尘仆仆来找他帮忙的乡亲,“我想买头好奶牛,增加些收入,你见识广,给张罗一下。”“这事没问题,我来想办法。”他满口答应。但当他满怀期望问到家乡有什么变化时,几位都无奈地摇了摇头,其中一位,村里的老书记恳切地说:村里没什么大的发展,鹏程,你回来吧,大家选你当书记,好好带领大家干一场,村民需要你。
那一夜,看着满身疲惫、已经酣睡的几位乡亲,面对诚挚的恳求,赵鹏程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一边是领导器重、待遇丰厚的工作,一边是闭塞落后的环境,充满荆棘的发展之路。当想到家乡的贫穷,村民渴望的眼神时,他情不自禁地落泪了。千条万条不回去的理由都抵不过家乡人民需要这一条分量重。他暗自做出了决定:回村!做事!2008年12月,赵鹏程当选南河堡村党支部书记。“乡亲们一天不富裕,我这个书记一天就不能安心!”赵鹏程向父老乡亲们承诺。就这样,他以一颗炽热的责任心,带领全村人踏上了建设新农村的征程。
回村任职后,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他思考琢磨南河堡村民致富的路子到底在哪里。他认为,南河堡村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是全县粮食主产区,但村民仍旧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挖掘资源,发挥优势,找到好的产业化项目。在与村两委主干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为全村制定了“以规模化发展为方向,以科技化为支撑,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大棚和奶牛养殖,一年先起步,三年大变样”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刚开展日光温室大棚项目时,没有人愿意去做。面对大家思想保守、无所事事的现状,赵鹏程觉得比经济贫困落后更可怕的是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贫困落后。要想让群众致富,首先要解放干部群众的思想。为此,他数次自掏腰包租用大巴车,组织几十位村民到阳高、山东寿光、河北崇礼等地参观考察日光温室大棚,开阔村民们的眼界,增长村民们的知识,更新村民们的观念。看到外面每个大棚一年能挣七八万,参观群众就很心动,但还是不敢做,怕赔钱。赵鹏程就找到了有文化、懂管理、敢想敢干的吴雁军先来干,并响当当地承诺,由我为你担保贷款,赔了我还,赚了归你。吴雁军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建了5个大棚,经过努力,效益不错,每个棚收入3万多元,当年就收回了成本,还有余头。第二年,吴雁军一下发展移动式大棚200多个,成立了桦炜专业合作社,并投资20多万元建起了大棚材料生产工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观的经济效益调动了村民的建棚积极性。为了让更多村民能够发展大棚,赵鹏程协调村民为大棚户流转土地200多亩,为大棚户协调贷款1300万元,并把自己的部分田地让出来新打机井7眼,安装管灌工程7000米。2011年底,全村大棚数量达到700多个。
在听到县委、县政府与北京东城区建立农超对接点后,赵鹏程坐不住了,这不是提高温室大棚规模效益的好机会吗?他赶紧找到乡政府和县农委,要求牵头搞规模化绿色蔬菜种植。在赵鹏程的积极努力下,2010年,县农委决定在南河堡村规划建设1万亩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园区,规划发展日光温室500栋,塑料大棚3000栋,露地蔬菜5000亩,计划分三期建设,2014年全部竣工。2011年的一期工程,流转土地1000亩,由农委和南河堡村部分专业合作社共同投资1000多万元,建冬暖式日光温室100栋,建设塑料大棚600栋,园区达到了“棚、井、电、路、管灌”五配套。2011年3月,温室投入使用,雇佣村民种植经营,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西葫芦4大类20多个品种的作物,产品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远销北京、天津等地。如今村里的蔬菜正大踏步向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方向迈进。
赵鹏程还大力引导农民加入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养殖合作社现已发展农户50户,发展奶牛1000多头,达到牧区标准,为伊利、蒙牛等知名企业提供牛奶。种植合作社从少到多,现已有370多户入社。
仅几年的时间,南河堡村的面貌就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赵鹏程说,自己虽然因村里的发展垫了不少资,欠了不少钱,但看到村民的钱包日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他的心里无比地踏实和高兴。在他的带领下,2009年南河堡村荣获山西省“十大魅力村庄”称号。2011年,全村总产值由2008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2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100元增加到4095元;全村银行存款达2000多万元。
“不管谁当干部,都要让群众有水吃、有路走、有电用,否则要干部有什么用。”土生土长的赵鹏程,从小就吃尽了苦头,目睹父辈生活的艰辛,他深知农村的改革仍然滞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仍然困难。
赵鹏程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村里改造防渗渠,整修渠道2600多米,惠及1800亩地,原来一小时只能浇7分地,改造后每小时浇1.2亩,每年可为村民节省数万元。改造地埋线6000米,一米花费12块,改造后既省电又可防盗;争取到上级拨款支持,进行街道硬化,并新安装路灯34盏;添置价值1.2万元的办公用品;投资100万元改造管道5公里;从孤峰山引水,实施“东水西调”工程,促使600亩旱地亩产从300斤增至1000斤;维修安装水泵两台,全村自来水入户,方便了村民吃水。
“老吾老以及人自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鹏程身践力行且倡导大家尊老爱幼。村里有一户人家,两个儿子有小型运输车,生活也很滋润,而对年老体弱的父亲却不管不顾。看到生活困苦的老人,赵鹏程坐不住了,他把老人的两个儿子叫到村委会,说:“你也有老的时候,你就不怕你的孩子向你学习,照这样你老了会更惨。你们这么好的生活,怎忍心看老父亲受苦。要不这样:老人我也管,每月我出三百,你出三百,我出五百,你也出五百,你们看怎样?”两人听后无地自容,惭愧地表示:今后一定好好待父亲。事后,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安享晚年。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在赵鹏程的努力推动下,村里尊老爱幼渐成风尚。
如今村里文化资源的供给不足与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不解决这一矛盾,农村就有被消极文化侵蚀的危险。因此,赵鹏程坚持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养。他经常和村干部们说,“加强文化阵地建设,这是我们做群众工作的基石,面对形形色色的文化侵蚀,我们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软文化,都需要在农村进一步宣传发扬。”
从2009年开始,村里每年8月份举办为期5-10天的农村市场交流会,既方便了百姓生活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购置70多套演出服及乐器,每年春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包括扭秧歌、打球、猜灯谜、象棋比赛、放焰火、点旺火;自筹资金16万元建文化广场,健身器材、篮球架一应俱全;新建老年活动中心,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使之老有所乐。
2011年花20万元维修大戏台,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演出、演节目,享受文化大餐,感受文化的魅力。说起大戏台,还有一段由姓“私”到姓“公”的改姓过程。村里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大礼堂,写有“毛主席思想胜利万岁”,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上世纪末卖给了个人,用作储物库,破坏严重。赵鹏程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他一上任,就筹划着收回再维修。“不行,绝对不行,我当初买下是为了啥,眼下也正用着呢,您老趁早打消这念头吧!”第一次问卖主,就遭到如此斩钉截铁的回答。吃了闭门羹的赵鹏程并没有气馁,一次又一次地上门聊天说服。他的诚心和执着终于打动了对方,最后对方以7万元的价钱将礼堂卖给村委会。“回家”后的大礼堂经过一番维修后,面貌一新,焕发出耀人的风采。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几年来,赵鹏程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实施意见,以建设“平安村、平安家庭”为载体,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保证了全村社会稳定、数年无重大越级上访。
赵鹏程还结合南河堡村实际,把干部、党员、群众组织起来,实行村干部巡逻制,编织一张大防控网络,确保大防控工程收到实效。一天夜里,一名值班的村干部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赵鹏程村里变压器被偷了。“赶快召集人马,操家伙,追!”赵鹏程毫不犹豫地说。不一会,赵鹏程就组织人马冲进了夜幕中。“站住,把东西给我放下”,赵鹏程及众村民抄近路赶到,拦住了盗贼的去路。几个盗贼一脸惊诧,他们没想到有人会为集体利益在黑夜里追来,而且速度还这么快。转过神儿的一个盗贼迅速从兜里掏出匕首凶恶地在赵鹏程面前比划着说:“识相点儿,滚开。”只见赵鹏程以速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拳抡去,其他村民也一拥而上,几个盗贼全部被捉住。最后,偷盗者赔偿7000元,并维修安装好了变压器。事后朋友劝赵鹏程:“以后这事儿少管为好!万一捅你一刀怎办?”他坚决地说:“不去保护集体资产,要我们党员干部干什么,是共产党员,就要有难先担、有险先上,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刻豁得出!”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如何增强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动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共同做好工作,是摆在赵鹏程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上任之初,为切实解决村“两委”班子责任心和战斗力不强这一症结,在乡党委的支持下,他调整充实了5名村干部,配齐了村妇联、民兵、团支部干部,科学确定全村每年工作重点,将各项目标量化落实到班子成员身上,解决了“无事干”的问题;实行村“两委”班子及成员工作承诺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解决了“不干事”的问题;建立分工协作机制,各尽其责、群策群力,解决了“干不成事”的问题。
几年来,赵鹏程积极完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内容包括党组织“一课三会”制度和日常村务工作管理、财务管理、五议一审两公开等各项制度,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坚持民主集中制,遇到重大事情都会征求班子成员的意见,不搞一言堂。坚持推行党务村务公开,对于村内的重大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如村里农业粮食直补、贫困救济款、各项工程款,全部及时公示。上任所投资的500多万元,每一分钱都用得明白,说得清楚。
赵鹏程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多方面考察,严格把关,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在发展党员对象上,重点从村委会成员、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复转军人中选定,每年发展一个,有效地改善了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增强了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2011年底,赵鹏程高票连选连任。他说:“没有一千年的村,要有一千年的打算”。2012年新春伊始,赵鹏程又在筹划新的工作:改造600亩低产田,亩产增至1000斤;再打井3眼,修防渗渠8公里作为育苗基地,再建20个温室大棚、200个拱棚;村里再硬化3.5公里路面,转移两台有安全隐患的变压器……
赵鹏程每天看不见太阳出门,看不见太阳回家,累虽累,但他不后悔,他说:“只要我还是党支部书记,就要坚持为党员群众谋福利、做奉献,以实际行动体现一名党支部书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