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试金石”

2012-10-26 02:04张青山,胡军,周英峰
支部建设 2012年7期
关键词:试金石创先争优班子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试金石”

编者按 是否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是检验一位干部合不合格的“试金石”。我们党的奋斗宗旨,就是为人民谋取利益。因此,每一名干部、每一位党员,都应该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作为检验标尺来检验,看自己是否符合这个标准。要想别人干净,自己首先要干净;领导干部首先管住自己,才能有效地管住别人。这里编的一组稿件,都是读者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共鸣,收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袁纯清强调“深入干部”寓意啥?

■张青山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出席全省组织部长会议时说,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干部,不但要深入领导干部,还要深入一般干部,出以公心地了解干部,识别干部,积极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撑。

“深入干部”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需要。党中央曾强调要切实关心基层干部,表明了中央对基层干部的培养、使用的重视。之前我们强调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侧重的是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现在袁纯清提出要“深入干部,不但要深入领导干部,还要深入一般干部”,同样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深入干部”,才能准确了解和掌握各级干部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才能据此制定出符合干部队伍实际的政策措施。

“深入干部”是贯彻“以人为本”的需要。组织部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各级干部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有衣食住行的生活要求,也有适当合理的工作要求。对待干部,各级组织部门不仅要严格要求,还要关心爱护。要坚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只有坚持“深入干部”,才能及时了解各级干部的实际困难和意愿要求,才能确实帮助干部解决生活上和工作中的困难,真正让广大干部感觉到“家”的温暖。

“深入干部”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级干部是当地各项事业的领导者,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干部工作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组织部门担负着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配班子、选干部的重要职责。只有坚持“深入干部”,才能了解到各级干部在领导当地和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效,才能了解到各级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思路和素质能力,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干部教育培训、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措施,从而真正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和创新力,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干部保障和人才支撑。

“自己先干净”敲响“一记警钟”

■胡 军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干部大会上强调,自己手脚不干净,没有资格要求别人讲卫生。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用纯洁性来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做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只有管好自己,才会不怒而威,不令而行,才能用自己无声的形象和行动去带动他人,带动事业前行,才能管住自己的班子、带好自己的队伍。如果管不住自己,就没有资格去管人,干部群众也不会买账。正因如此,领导干部要先管自己、管住自己、管好自己。

管住自己的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向导。领导干部如果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失去理想信念,就失去了精神支柱,也就从根本上丧失了立身做人之本。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就是从思想蜕变开始的。为此,领导干部要管住自己的思想,给头脑中装上清除一切私心杂念的“除尘器”,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堤坝”,坚守精神家园,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管住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利党利民利工作;用不好,误党误民误自己。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利益的工具。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常给自己念“紧箍咒”,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强化公仆意识,时刻保持清醒,意识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权力私有化、商品化,把权力作为谋私的工具。

管住自身的小节。小节不保,必损大节。从近来年违法犯罪的领导干部看,他们成为“阶下囚”,甚至走上了“不归路”,就是从忽视小节开始,进而贪图享乐,腐化堕落,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因此,领导干部必须管住自己的小节,守住做人为官的底线,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严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在心中划一条“高压线”,始终做到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抗得住侵蚀。

正人先正己,律己后律人。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谦逊,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火墙”,做到既干事,又干净。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党员和群众心服口服,才能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出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带出一个好风气。

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试金石”

■周英峰

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并鲜明地提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纯洁性的试金石”。真金不怕火炼,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用“试金石”来验一验,自己距离纯洁性的要求有多远。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为什么最初只有几十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如今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航者?答案只有一个: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最广大群众谋福利,一个政权就会有前途,一个政党就会有生命力、战斗力。

从“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从“三个代表”到“以人为本”,我们党始终注重加强作风建设,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但毋庸讳言,当前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唯上不看下,对民众期待置若罔闻,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有的贪图安逸、奢侈浪费,庸懒散现象突出;有的热衷搞工程、树形象,不惜为个人政绩侵害群众利益。这些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不良现象,时刻警示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检验党员干部纯洁与否的“试金石”。

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试金石”,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从鱼与水、叶与根的关系中,深刻领悟到百姓是天是地也是根的道理。要牢记“传家宝”,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做到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凡事始终想着群众、工作始终依靠群众;要放下“官架子”,深入基层一线,在了解实情察民意、加强沟通听民声、办事公道聚民心上多下工夫;要少些“花架子”,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多出实招、多办实事、务求实效。

始终把人民利益作为“试金石”,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民生不能忘,民意不敢违,民怨不可积。要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想问题、作决策先听听群众的呼声、问问群众的意见、想想群众的需求;要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予以遏制,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绝不放任姑息;要坚信群众眼睛是雪亮的,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闻过则喜的态度和有过则改的勇气,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正确对待群众批评。

入党为了什么?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时常问问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注意用人民利益这块“试金石”来验验差距,不断提升素质、净化心灵、增强免疫力。

干部“辛苦指数”与群众“幸福指数”

■强 卫

换届工作已完成。各级新任领导干部受命于“十二五”开局之际,五年任期,既是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宝贵机会,也是施展才华、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新班子要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戴,就必须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始终带头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视人民为父母。有的干部不愿听群众的“牢骚”,把上访群众称为“刁民”,从根源上讲就是和群众的感情淡了。没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就不可能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要像孝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群众,永远做人民的亲人、家人、贴心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贴近群众心窝,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做到和群众心连心、手拉手、情融情。

拜人民为老师。不能把下基层当作完成任务,满足于召开会议听、坐着汽车转、隔着玻璃看。有些群众说“道路铺好了,干部见得却少了;通讯发达了,干部离得却远了”,需引起重视。要牢记智慧在民间的道理,真正走出机关大楼,走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当群众的“学生”,谋划思路向群众问计、查找问题听群众意见、落实任务靠群众努力、工作成效由群众评判,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待人民如朋友。和群众打交道,不能用命令式、教训式、指挥式的方法,不能有“官老爷”式的衙门作风。要像对待自己的朋友、自家的兄弟一样,尊敬群众,体贴群众,用聊天的语气、商量的态度和群众平等交流、真诚沟通。要坚持蹲地头、坐炕头,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变等待“上访”为主动“下访”、变“坐诊”为“出诊”,妥善化解矛盾,有效协调利益,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

为群众办了点小事,就沾沾自喜、自谓功高,这是公仆意识淡化、官僚主义滋长的表现。人民才是主人。领导干部要自觉摆正与人民的主仆关系,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心甘情愿为人民“当牛做马”,勤勤恳恳当好人民“公仆”、“勤务员”,始终以宵衣旰食的精神为群众谋利益。只有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多谋福祉,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支持和尊重。

群众评议不妨多评评不满意之处

■石 湖

群众评议是创先争优活动的“规定动作”,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得好不好,效果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各级党组织都应该认真组织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群众评议工作。

要把群众评议工作作为评判创先争优活动效果好不好的唯一标准,防止和避免有些单位和部门片面追求高满意度,对参会人员“精心挑选”,人为地排除一些“不听话”、“爱挑刺”的同志参加会议,或者在群众评议测评内容设计上避重就轻,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或者测评方式单一、方法简单,无法测评出真实情况,出现群众“被测评”、“被满意”的情况。

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作为群众评议的出发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要有自寻“烦恼”、自找“苦头”、自揭“短处”的勇气,有海纳百川、闻过则喜的胸襟,多评评、多找找自身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中还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多听听群众的不满意之处是什么,本单位本部门还有哪些问题,哪些地方还不符合创先争优的要求。

群众评议中,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要听到真实情况,找准存在问题,就要在测评内容、测评方式、参评人员上多下工夫,要科学设计一套能够全面反映和体现本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的测评指标,综合运用座谈会、发放测评表、个别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测评,认真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也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和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介的作用,扩大群众评议的参与面,增强群众评议的针对性。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到群众满意度高分固然可喜,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党员干部,如果在创先争优群众满意度测评中总是听到“清一色”的称赞声,总是得到百分之百的满意率,并不见得就是好事。各级党组织要善于借助群众评议工作,深入查找、认真分析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赞成的地方,根据群众评议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强整改,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真正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这应该是群众评议工作动真格、见实效的显著标志和初衷所在。

民意为何是创先争优的“终场制胜球”?

■夏 天

“创先争优”活动,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种活动形式。看过NBA(美国国家男子篮球联赛)或其他篮球比赛的人都知道,在整场比赛中,最为重要的往往是临近比赛结束几秒时的那记绝杀进球,也叫终场制胜球。民意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重要性就像一场篮球赛里面的终场制胜球:如果把基层党组织比作一支篮球队,优秀共产党员就有如投进制胜球的那个球员。在创先争优过程中,往往有多个基层党组织在竞争先进,多名党员在争取优秀。那么,这个“终场制胜球”式的民意是怎样构成的呢?

首先,一次“关键球权”。关键球权包括属于自己本方的球权和属于对方的球权而由本方球员成功抢断而得,不管是哪一种,这次临近比赛结束的球权都至关重要。创先争优的要素很多,但是民意在创先争优过程中的重要性最为明显。和篮球比赛中的这次关键球权一样,只有掌握了民意这一“关键球权”,才有机会在整个活动中创建先进,争取优秀。

其次,一轮“团队配合”。篮球比赛是团队协作,是有机整体的活动,离开团队配合的球队不可能取胜,优秀球员在球队输球后往往也称不上优秀。创先争优活动也一样,也是基层党组织团队配合的体现,只有党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各尽其责,共同努力,整个党组织才能获得先进,党组织中的成员也才能获得优秀。而整个基层党组织团队配合的目标,也是争取民意。

再次,一记“漂亮助攻”。在篮球比赛中,助攻是指给最终进球的最后一次传球,助攻的重要性仅次于进球,只有送出那最后一次漂亮助攻,整场比赛的胜利才成为可能。创先争优活动也是一样,这一记“漂亮助攻”是由其他党组织成员贡献出来的,在其他成员默默无闻的贡献下,才有优秀党员的脱颖而出。

最后,一个“绝杀进球”。在篮球比赛中,这是最为重要和最为关键的,整个过程的努力只有通过这个“绝杀进球”才表现得最有价值。在创先争优中,民意的得失也就是这一个“绝杀进球”,其他的要素都得贡献给这次“绝杀”,也都只能通过这次“绝杀”表现出来。

总而言之,民意就是创先争优活动中的这一“终场制胜球”,这一“进球”主要由“关键球权”、“团队配合”、“漂亮助攻”和“绝杀进球”构成,有了这个“进球”,党组织也就创建了先进,党员也就获评了优秀。

发展“软实力”更需“硬功夫”

■秦 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聚焦文化议题,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发展繁荣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充分说明中央对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

以往,一些地方和同志在认识上存有误区: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如经济发展、物质繁荣来得直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不少地方在基础设施、群众收入等方面发展很快,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文化发展方面,却出现了不够协调的情况: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匮乏,风水、迷信等封建糟粕沉渣泛起,西方披着“科学”、“民主”外衣的所谓“主流文化”也趁虚而入,等等。

事实上,“软实力”虽然不如经济发展那么直接,却具有更加持久和强大的力量。正如全会所指出的那样: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们也可以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题中之义。可见,发展文化“软实力”刻不容缓。

应当看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基础。首先,改革开放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为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这又为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并不比战胜金融危机、稳定物价等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要更难。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其内在的规律,只有自觉尊重、遵从这样的规律,才能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正如全会所强调的,要继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创造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要满足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等等。这些工作,难度都很大,的确需要“硬功夫”。

新班子如何在“磨合”中拧成一股绳

■水 冰

换届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已初步搭成。新提拔的、交流任职的领导干部走马上任,快速融入到新的工作班子和工作环境之中,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力。然而,面对新环境、新工作、新面孔,领导干部如何团结一班人干好事、干实事,考验着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更考验着一个班子的“融合力”和“团结力”。要真正实现合心、合力、合拍,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领导、新班子就必须重视“磨合”,讲究“磨合的艺术”,在“磨合”中拧成一股绳。

面对分歧不固执己见,在讲大局中求共识。在班子中,每个班子的成员由于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事的方法不同,意见和想法自然也不同,发生分歧在所难免。此时,领导干部应善于从大局出发、善于求同存异、善于换位思考,坚持用工作的利弊和群众的利益来衡量,谁的意见更符合单位实际,谁的意见对工作更有利,谁的意见更能赢得群众的赞同和拥护,就按照谁的意见办。

遇到矛盾不绕道回避,在讲原则中求统一。班子团结统一是事业之基、力量之源、发展之需。能不能维护团结统一,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是事关单位风气和社会建设的大问题。新班子在工作中产生矛盾是正常现象,面对矛盾是绕道回避、忍让退缩,还是坚持原则、据理力争?有人认为:在一起不争、不吵、不脸红就是一个团结的班子,这实际上是一种假团结、无原则的团结,这种团结只会对工作有害,而且不会长久。只有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的团结才是真正的团结,而有这样的团结基础的班子,才是和谐的班子。对待工作上的矛盾,班子成员不仅要敢于正视和面对,还要防止和克服“人情重于党性、感情重于原则、关系重于政策”的现象。

产生误会不无端猜疑,在讲感情中求共鸣。班子成员在一起共事,出现误会是常有的事。面对误会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量,以豁达大度的胸怀化解矛盾,容人共事,自觉做到大气做人,坦荡做事,谦虚谨慎,尊重礼让;要有闻过则喜的肚量,不能一见批评就跳,一见表扬就笑。面对误会要少一点猜疑戒备,多一些信任坦诚;少一点积怨成见,多一些体谅理解;少一点狭隘计较,多一些包容大度,有健康纯洁的感情做基础,误会就容易化解,团结就容易巩固,工作起来才能拧成一股绳,共谋发展,共创业绩。

猜你喜欢
试金石创先争优班子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白云不再“空悠悠”——白云村“两委”班子的“自我激励”
战“疫”是考察识别干部的“试金石”
CACSI:汽车品质的试金石
新班子 新作为 新形象
组织志 四任班子“接力史”——干部始终“钉”在领头蹚路
哲理漫画
努力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