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2-10-24 00:39梁秀华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2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图形创新能力

梁秀华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

1. 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的力气,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成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驶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学习氛围,营造创新性思维环境。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提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的判断能力,在课堂中随时体现。教师应在每节课精心地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的判断来加以解决,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二、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 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2. 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的比赛、数学故事会,谈生活中的数学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教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兴趣。

3.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圖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在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它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 恰当引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比较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史上数学家的故事、一些现象的来龙去脉及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

猜你喜欢
批判性图形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