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应 王银歌
自制物理学具 培养学生能力
朱昌应1王银歌2
引导学生制作物理学具,不仅可以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自制学具过程,学生体验通往成功之路中获得的不同快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并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习效果也明显提升。在进行“光的色散”教学中,教师做了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七色光的实验,学生看到了十分惊讶,也十分好奇。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家完成这样的实验:用水三棱镜来做这个实验,就是拿一个平面镜,斜放入装有水的碗中,太阳光斜射入水中照到平面镜上后反射出水面,反射光通过了一个水三棱镜后也能分解成七色光。在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做,收效良好;在教材“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内容中列举了小孔成像,这个小制作学生在小学已经制作过了,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进,如何让制作的小孔成像更清楚,在班里比一比,看谁做的成像效果更好,学生积极性很高,纷纷把自己的改进作品带来展示。有的把成像膜边缘加上一个纸圈,遮住散光,成像更清晰了;有的将成像膜换成了毛玻璃成像效果也明显提升了……通过一系列的自制学具活动,学生先是对物理活动中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去探索,通过自己改进,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对这种制作行为产生了兴趣,从而引发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学习物理自然就比从前更加努力了。
有的自制教具结构简单、原理浅显,而有的自制教具需学生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完善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在《大气压强的应用》一节中,注射器的原理和我们农村家中使用的活塞式抽水机的原理一样,结构外观上也相似,如何用注射器来模拟活塞式抽水机工作原理呢?首先教师自己制作一个,在班上演示,学生看到确实可行,而且效果不错,然后学生自己动手用注射器完成一个活塞式抽水机模型的制作。学生看到了教师成功的事例,树立了成功的信心,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进行设计和制作,开始时学生只看到了教师做的表面,外表在注射器的侧壁上开了一个孔让水流出来,仿做后,水却抽不上来,该怎么办呢?思考:原来是水不能上升到活塞的上方,而农村家中的抽水机水能进入活塞的上方。改进:为了让水上来,在活塞上开了个大小适当的槽,现在有水上来了,但效果不好,继续思考,寻找原因,原来是活塞压向下时把筒内的水也给排出去了,继续改进:找来一个小塑料珠放在筒内当阀门,挡住活塞向下运动时把水排到筒外。这时水顺利地抽上来了。通过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终于制成了一件活塞式抽水机模型(如图2所示)。不仅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也通过这一步步地完善改进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图2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先讨论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设计实验,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时,这时教师“遗憾地”告诉学生:今天实验室的钥匙丢了,没办法得到弹射测力计等器材了。学生听后很失望,教师又告诉学生,教师带来了一些橡皮筋,橡皮筋和弹簧测力计中的弹簧原理相似,只要能测出橡皮筋的伸长量就可以判断出摩擦力的大小,请学生设计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通过讨论学生制定了一个替代方案:用橡皮筋代替弹簧测力计,用文具盒代替物块,文具盒中的文具多少来改变物体的重量(即改变了物体对运动表面的压力)。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把橡皮筯卡在文具盒上,匀速拉动文具盒,用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操作时才发现这种测量不方便,橡皮随物体在移动,尺子也要一起移动,不方便测量和读数。讨论后改进,把文具盒放在书上,用橡皮筋系住文具盒不动,手牵引课本匀速运动,这样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方便多了,第一次实验完成后再改变文具盒内的物体质量重复实验,检验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进而得出了实验结论。通过这样的自制学具活动进行探究实验,学生自己在家也能独立完成这样的实验探究,不仅让学生感觉到实验探究不是深不可测,物理探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通过自制教具让学生领略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留意,认真思考,很多物理知识是可以通过身边的器材来进行验证的。学生也可以巧妙地设计构思、创作出富有新颖性而属于自己的器材。
2011-12-08
朱昌应,本科,中教高级。王银歌,本科,中教一级。
1.安徽舒城八里初中。2.安徽灵璧九顶中学。
学生在自制学具时需要自己去找合适的材料,选择恰当的工具,进行加工制作。在“连通器原理”一节教学中,指导学生做一个锅炉水位器模型(如图1所示),用水杯或去盖的易拉罐一侧同一竖直线上钻两个孔,粘贴上一段透明塑料管,锅炉水位器的做好后,装上有色水,学生从塑料管中观察到水位的高低,直观、印象深刻。询问制作情况时,学生踊跃发言:是如何选择筒的、是如何来打孔的、是如何找到透明塑料管等,方法多种多样、作品千姿百态。为易拉罐去盖就有多种方法,有的说是用剪刀剪的、有的说是用钢锯锯的、有的说是用钢锉锉的、有的说是直接在水泥地上磨蹭的……通过这种制作活动,学生尝试对材料的判断,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练习使用了一些简单的工具,动手操作得到了锻炼,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