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睿凡
中欧关系也许没有中美关系和中国海上关系之中那些安全因素的存在,但这应当被理解为一种优势,而非缺点。
在第15次中欧峰会举行之际,公众的目光更多聚集在美国和中国东面邻国的纷争上。这似乎是在提醒我们:这一在国际事务中将可能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大国关系不幸地被遗忘了,在东亚事务的全球视野中,更让人们继续沉迷的只是中国与其邻国的那些事。
中国与欧盟关系建立时间并不长。尽管欧洲各主权国曾与中国有过悠久、有时并不非常愉快的历史,但欧洲联盟与中国正式建立关系只有37年,这大约是在欧盟创立24年、新中国建国26年之后。欧盟的最早阶段是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六国在“二战”后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而欧盟最初也被视作为防止战争再次爆发的一种机制。
如今,这一梦想正在前进。欧盟正在试图建立共同外交安全认同,以这一形象进入世界。从2004年起,欧盟就成为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目前已经达到了惊人的4287亿欧元,国际服务贸易也增长到了426亿欧元。中国和欧盟每年召开峰会,双方有定期的高层经济战略对话,以及超过50多个领域的对话机制,涵盖各种事务。
除了对话之外,中欧双方还经常在世界舞台上进行合作。比如中欧船只共同巡航索马里,打击海盗;今年年初,双方宣布启动灾害风险管理联合项目。除此之外,中国和欧洲民间有着非常普遍的交流。很多中国朋友告诉我他们非常喜欢去欧洲(而且不仅仅是因为欧元现在较弱的关系)。这正是我同其他30多位同事當时一起来到中国的初衷:促进两国人民的接触。之后,我们中的很多人都选择了继续留在中国。
尽管有着种种良好意愿,中欧之间的战略关系似乎总是在黑暗中徘徊不前。中美关系的高调互动和隐藏的军事敌意总让每个人都觉得一场新冷战可能开始,因此中欧关系也蒙上了阴影,不被更多人重视。
这是件不幸的事。因为事实上,欧盟和中国都是希望能够在世界舞台上发展多边行动的大国,如果没有它们,很难想象这个世界将如何来解决很多非常重大的问题。这两大力量已经携手做了很多工作,为之后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人们普遍倾向认为,欧洲在亚洲并不是一个战略力量,因为其没有强大的军事部署,但实际上,这正能让欧盟得以跳出现在的纷争框架。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欧盟可能扮演一个双方皆可信任的中间人角色:它同中国、日本和美国都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可以成为潜在的“劝和者”。欧洲在亚洲没有战略安全部署这点因而应该被视为是个优势,而非牵绊。
进一步的现实是,这个世界并非完全被军事安全主导。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言,经济关系和贸易关系要更为重要。从这方面来看,欧盟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起码和美国平起平坐。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中,其与欧盟之间的经济关系将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显现重要性。我们已经看到欧洲经济衰退对于中国产生了负面影响。美国市场被证明很难让中国企业轻易进入,而欧洲依然还是大门敞开。这一点可以从最近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王洪章准备在欧洲投资150亿美元的计划中看出。
一些专家观点认为:欧洲对于中国至关重要,而本周的峰会就进一步证明了这点。最近所有人的目光都仅仅投射在中国对美和对其邻国的外交政策上,这不会为我们带来任何益处,只会创造更多矛盾。我们必须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重视这一将给中国带来蓬勃发展的双边关系。中欧关系也许没有中美关系和中国海上关系之中那些安全因素的存在,但这应当被理解为一种优势,而非缺点。